联合创新中心挂牌后的第一次正式技术研讨会,气氛就有些微妙。窗明几净的会议室里,坐着序言科技的核心技术团队——赵知远带着几个硬件骨干,沈雨萱身边是她在清大初步组建的算法研究组,陈序和顾明则坐在中间。
沈雨萱站在投影前,激光笔的光点精准地落在复杂的模型结构图上,她的讲解清晰、严谨,充满了数学的优美与逻辑的自洽。“……因此,基于这个全新的多头注意力机制改进模型,我们在标准测试集上的语义理解准确率提升了百分之二点七,尤其是在处理长程依赖和歧义消解方面,表现显着优于现有主流模型。”她展示着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和对比曲线,语气中带着研究者特有的、对理论突破的成就福
赵知远带来的一个年轻硬件工程师声嘀咕了一句:“百分之二点七……听起来好像没那么惊人啊?”声音虽,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却格外清晰。
沈雨萱的讲解停顿了一下,她看向那个年轻工程师,眼神平静无波,但语气明显冷了几分:“在学术层面,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这种接近人类认知上限的领域,任何一个百分比的稳定提升,都可能意味着底层机理的突破,其价值不是简单数字可以衡量的。这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
赵知远赶紧瞪了手下人一眼,打圆场道:“沈博士别介意,搞硬件的家伙们习惯看功耗降了多少毫瓦,延迟减少了多少毫秒,对软件算法的进步感知没那么直接。”他虽然是在打圆场,但话里也隐约透着硬件派那种对“实际可量化收益”的看重。
沈雨萱微微颔首,没再纠缠,但显然,学术成果被轻视让她有些不快。她将目光投向陈序,似乎想寻求理解和支持。
陈序一直安静地听着,此刻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平和地看着沈雨萱:“沈博士,这个模型提升,非常了不起。”他先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轻轻一转,“我有个可能比较外行的问题,想请教一下。”
“陈总请讲。”沈雨萱做好了应对任何技术提问的准备。
“如果我们把这个新的模型,部署到我们即将推出的智能音箱上,用于提升它的语音唤醒和指令识别率。”陈序语速不快,像是在边思考边,“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比如在厨房开着抽油烟机、或者在客厅开着电视的背景音下,他所能感受到的体验提升,大概会是多少?”
沈雨萱怔住了,她显然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她蹙眉思索了片刻,谨慎地回答:“这个……很难直接量化。真实环境的噪声千差万别,需要大量的实地测试和数据采集才能评估。而且,用户体验是主观的……”
“也就是,”陈序接过她的话,语气依旧平和,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那层薄纱,“这百分之二点七的理论提升,映射到用户最关心的‘好不好用’这个问题上,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在某些复杂场景下,由于模型复杂度的增加导致响应延迟,用户体验反而可能下降?”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沈雨萱团队里的几个年轻研究员脸上露出了不服气的神色,而赵知远那边的人则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沈雨萱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她扶了扶眼镜,坦诚道:“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学术研究追求的是泛化能力和性能上限,而产品落地需要考虑功耗、延迟、成本以及特定场景下的鲁棒性。这确实是两个不同维度的目标。”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陈序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引导着话题,“我们不追求在所有场景下都提升那百分之二点七,而是集中火力,优先解决用户最高频、体验最痛的那些场景?比如,就在嘈杂环境下的首次唤醒成功率,或者针对老人、孩这类特殊人群语音识别的优化?如果我们能把某个特定场景下的体验提升百分之二十,甚至五十,哪怕其他场景维持原样,对用户来,价值是不是更大?”
这番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一个新的方向。沈雨萱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和兴奋,但随即又被学术训练的惯性所拉扯:“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定义问题,构建针对性的数据集,甚至可能需要调整模型架构,放弃一部分通用性……这和我们追求通用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
“企业的研发,必须盯着市场和技术两个罗盘。”陈序打断了她,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通用人工智能是星辰大海,值得我们仰望和长期投入。但企业活着,需要脚踏实地,需要先解决用户今愿意为什么买单。我们的AI,第一步不是成为无所不能的‘神’,而是先成为一个在特定领域极其可靠、甚至不可或缺的‘专家’。用一个个‘专家系统’的突破,积累起技术和用户的信任,最终才有可能通向那个‘通用’的彼岸。”
他看着沈雨萱,眼神深邃:“沈博士,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不够‘优雅’,甚至有些‘功利’。但这就是产业界的现实,也是将技术转化为价值必须经历的淬炼。我们需要在理论的‘最优解’和产业的‘可行解’之间,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
沈雨萱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她看着白板上自己精心绘制的模型图,又看了看陈序那双仿佛能洞察市场与用户需求的眼睛。两种思维模式在她脑海中激烈碰撞。一方面,她珍视理论的纯粹与完美;另一方面,陈序描绘的那条“从专家到通才”、用切实体验赢得用户的路径,又充满了巨大的诱惑力和现实意义。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陈总。”良久,沈雨萱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少了几分之前的学术傲气,多了几分沉静的思考,“是我之前过于执着于模型本身的指标了。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定义一个‘用户体验关键指标集’,将研发资源优先投入到能显着提升这些指标的技术方向上。比如,您刚才提到的嘈杂环境唤醒率,就可以作为一个首要攻坚点。”
陈序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是一种找到同路饶欣慰:“太好了!这就需要你们算法团队和我们硬件、产品团队更紧密地坐在一起,共同定义问题,共同评估效果。赵工,”他看向赵知远,“你们硬件这边,也要根据算法需求,在麦克风阵立音频前处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赵知远一拍大腿:“没问题!早就该这样了!光在实验室里测数据有啥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到用户家里溜溜才知道!”
会议的气氛陡然一变,从略带对峙的研讨,转向了目标明确、分工协作的 brainstorming。沈雨萱开始主动询问硬件平台的约束条件,赵知远的人也兴致勃勃地描述起用户反馈中最头疼的那些场景。
顾明在一旁看着,嘴角微扬,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要点。
陈序知道,这次碰撞只是一个开始。将沈雨萱这样顶尖的学术思维,成功引导并融入到序言科技的产业实践中,需要时间和耐心。但这次对话,无疑为双方的合作打下了一个坚实而富有弹性的基础——尊重理论的深度,更聚焦应用的价值。他看着沉浸在热烈讨论中的沈雨萱和赵知远,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个更智能、更懂用户的序言生态,正在理论的火花与产业的熔炉中,缓缓成型。
喜欢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请大家收藏:(m.6xsz.com)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