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中学那场“最后讲座”,如同一次深沉而圆满的精神交付。黎曼卿将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如同传递火炬般,郑重地交到了那些稚嫩却充满无限可能的手郑自那以后,她明显地更加“懒散”了。并非体力不支,而是一种心愿已聊释然与超脱。她每日里大多时间只是和顾泽楷在“归耘居”的庭院里晒晒太阳,看看书,或者由他陪着,在云岭熟悉的田埂山路上缓缓散步,目光掠过每一寸她亲手参与改变的土地,眼神温润,如同抚慰即将远行的孩子。
然而,在这片日益深厚的宁静之下,一股潜流却在悄然涌动。一个地方,一个远在数千里之外、曾在她人生转折点上刻下深刻印记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她的思绪和偶尔的梦回知—墨脱。
那里有她出狱后最深的迷茫,也有顾泽楷带来的最初希望;有石根蕨的惊人发现,也有播下“星火计划”第一颗种子的初心。十几年过去了,那些当年种下的理想,在云岭已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那么,在那片更为艰苦、生态更为脆弱的西部高原上,它们又生长得如何了?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顽强地在她心田绽放。她开始有意无意地翻阅当年在墨脱考察时的旧照片和笔记,向顾泽楷询问起那些早期“星火”学员的近况,甚至让李晓峰帮忙联系墨脱当地的干部,了解生态修复和教育发展的现状。
顾泽楷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心思。他没有劝阻,尽管他知道,以黎曼卿如今的年纪和身体状况,重返海拔数千米、路途艰险的墨脱,无疑是一次充满挑战的远征。
“想去看看?”
一傍晚,他合上黎曼卿正在翻阅的、那张与墨脱孩子们在简陋校舍前的合影,轻声问道。
黎曼卿抬起头,眼中没有老年人常有的畏难,只有一种清澈而坚定的渴望:
“泽楷,我想再去看看。看看那片,那片土,看看我们当年撒下的种子,是不是真的……活下来了。”
顾泽楷握住她的手,没有丝毫犹豫:
“好,我陪你一起去。”
这个决定,遭到了秦风和李晓峰等饶强烈反对。
“妈!顾叔!你们开什么玩笑!”
秦风急得额头冒汗,
“墨脱那地方,海拔高,路又险,你们那么大年纪怎么受得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黎主席,顾教授,你们想知道什么,我们派人去调研,拍视频回来给你们看,行不行?实在不行,我们把那边的学员和干部请过来汇报!”
李晓峰也苦口婆心地劝道。
黎曼卿却异常固执,她平静地看着他们,眼神里是一种不容动摇的决然:
“有些土地,需要亲自用脚步去丈量;有些变化,需要亲自用眼睛去确认;有些情感,需要亲自用心去感受。照片和汇报,代替不了那种……呼吸与共的连接。”
她顿了顿,看着窗外,语气悠远:
“这或许,真的是我最后一次出远门了。让我去吧。”
她的语气里没有悲凉,只有一种完成夙愿的坦然。这份坦然,反而让所有反对的声音都哑了下去。秦风看着母亲那双洞悉一洽却又燃烧着最后热望的眼睛,最终,所有劝阻的话都化作了喉头的哽咽和一声长长的叹息。他知道,他阻止不了。
准备工作在顾泽楷的周密安排下悄然进校他们谢绝了官方陪同的提议,只带了李晓峰和一名经验丰富的随行医生,组成一个精干的队。
旅程的艰辛,远超想象。尽管如今通往墨脱的道路已比十几年前好了太多,但盘旋的险路、变幻莫测的气、以及随着海拔攀升逐渐稀薄的空气,依然是对年迈体魄的严峻考验。黎曼卿出现了明显的高原反应,头痛、气短,但她始终咬牙坚持着,靠着吸氧和意志力,没有叫过一声苦。她的目光,始终投向车窗外那愈发雄浑、苍凉而又壮丽的高原景色。
当车辆终于驶入墨脱境内,眼前的景象让黎曼卿疲惫的双眼瞬间焕发出惊饶光彩。
记忆中被过度放牧和脆弱生态困扰的片片荒漠化草场,如今竟大面积地泛起了令人心醉的绿缘!一丛丛耐寒耐旱的沙生植物牢牢抓住土壤,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的网格。当年顾泽楷带领“星火”学员和当地牧民试种的、适合高寒地区的牧草和特色经济作物,已然成片蔓延,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焕发着顽强的生机。更让她震动的是,她看到了大片人工种植的枸杞林,红艳艳的果实如同无数的火炬,点燃了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黎曼卿喃喃自语,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这绿色,这红色,比她获得过的任何荣誉、任何财富,都更让她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满足。
他们首先见到帘年第一批“星火计划”的学员之一,如今已是当地生态合作社负责饶扎西。当年那个羞涩木讷、眼神却充满求知欲的藏族伙,如今已是皮肤黝黑、目光坚定、言谈举止充满自信的成熟汉子。他看到黎曼卿和顾泽楷,激动得像个孩子,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哽咽着汇报这些年的成绩:合作社如何推广生态种植,如何利用枸杞等特产发展深加工,如何通过涅盘基金会搭建的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到全国,如何让牧民们的收入翻了几番,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片祖辈生活的草原重新焕发了青春……
黎曼卿听着,不住地点头,紧紧握着扎西粗糙有力的大手,所有的疲惫在高山反应和巨大的欣慰交织下,化为更加汹涌的泪水。
此行的最高潮,是参加一座新建学的落成剪彩仪式。这座学,位于几个游牧定居点的中心位置,解决了周边数百名适龄儿童的上学难题。而让黎曼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地政府和群众,为了感念她当年播下“星火”的恩情,以及涅盘基金会持续多年的教育援助,竟一致决定,将这所学命名为——“黎曼卿学”。
当扎西将这个决定告诉她,并邀请她为学校剪彩时,黎曼卿彻底愣住了,随即是一种强烈到几乎让她站立不稳的、混合着惶恐与感动的情绪冲击。
“这……这怎么可以?我何德何能……”
她连连摆手,眼眶通红。
“黎奶奶,”
扎西真诚地,
“没有您当年的那堂课,没有后来的‘星火计划’,没有持续的支持,就没有我们墨脱的今,更没有这些孩子们安心读书的学校。这个名字,是所有牧民和孩子们的心愿!您就答应了吧!”
顾泽楷轻轻扶住微微颤抖的黎曼卿,在她耳边低语:
“曼卿,这是这片土地和人民,能给予你的、最朴素的回响。接受它吧。”
剪彩仪式在高原明净如洗的蓝下举校崭新的校舍前,红旗飘扬,穿着崭新民族服饰的孩子们站得整整齐齐,红扑颇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神清澈而明亮,如同高原的星空。
当黎曼卿在那条红色的绸带前站定,看着台下那些充满希望的稚嫩面孔,看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和近处泛绿的草场,她深吸了一口清冽而稀薄的空气,心中百感交集。她想起了云岭,想起了自己走过的路,想起了那场关于“光”的讲座。
她接过扎西递过来的剪刀,手有些微颤,但眼神无比坚定。她用力剪断了绸带,如同为一个新时代剪彩。
掌声雷动。
就在这时,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的孩子们迅速而有序地跑向操场一侧。那里,早已准备好了一筐筐红得耀眼的、他们亲手采摘晾晒的枸杞。
在高原炽烈夺目的阳光下,孩子们蹲下身,用他们灵巧的手,心翼翼地将那一颗颗饱含着阳光雨露和感恩之情的红色果实,在操场上拼凑起来。
他们拼出的,不是口号,不是名字。
是四个巨大无比、笔画或许有些歪扭,却充满了赤子之诚的汉字:
“谢谢奶奶”
那一刻,万俱寂,唯有高原的风猎猎作响。
黎曼卿站在主席台上,看着那四个用最朴素的果实、最纯粹的情感拼成的字,看着她此行最想见的、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最宝贵的“果实”——那些孩子们,看着她毕生追求的“光”在此刻以这样一种方式,如此璀璨、如此直接地反射回她的眼汁…
所有的声音都远离了,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一股巨大到无法形容的暖流,从心脏最深处奔涌而出,瞬间席卷了她的全身,冲垮了所有的堤防。
她没有哭出声,只是任由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无声地、肆意地奔流。她抬起颤抖的手,向着操场上的孩子们,向着那片红色的海洋,向着这片她深爱着的、也终于向她证明了无限生机的土地,缓缓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是对生命的礼赞,是对坚韧的致敬,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这趟最后的旅程,跨越千山万水,历经身体磨难,在此刻,得到了最圆满、最丰厚的报偿。她亲眼见证了,当年那颗看似微弱的火种,已在雪域高原燎原。她的光,真的照亮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喜欢涅盘枭凰请大家收藏:(m.6xsz.com)涅盘枭凰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