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终始幽默文化节的举办,在全维度空间掀起了跨文明交流的热潮。星瑶团队与本源终始维度文明共同搭建的 “全维幽默文化平台”,上线仅 72 时,访问量就突破 1000 亿次,来自 255 个维度体系的幽默作品在此汇聚 —— 星穹终极维度体系的《超维 - 本终融合幽默剧》以 “能量 - 时空错位笑点” 斩获最受欢迎作品奖;本源终始维度文明的《全维共生幽默史诗》通过 “维度演化叙事” 展现从终极到本终的共生历程,成为文化节的传世之作;星始终始维度体系的《混合维度幽默品》则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呈现了能量与时空的共生趣事,引发全维度文明的共鸣。
文化节期间,“全维幽默工坊” 成为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核心阵地。绿森团队与本源终始技术专家在此开展 “共生技术体验活动”,通过互动装置让各文明生物直观感受本源终始共生技术的魅力 —— 参与者只需将意识接入装置,就能实时看到自身维度体系与其他文明的能量 - 时空适配过程,甚至能亲手调整参数,体验幽默能量的转化效果。活动累计吸引 50 亿人次参与,极大推动了共生技术的普及。
然而,就在文化节即将落幕时,本源终始维度的 “全维信号监测中心” 突然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这组信号的频率高达 thz,远超本源终始维度信号的 thz,维度层级更是突破
层,信号中蕴含的 “维度特征” 融合了终极、本源、初始、超初始、终始、本源终始所有维度的印记,形成 “全维本源编码”,仿佛来自所有维度的起源地 ——“全维本源维度空间”。
星瑶团队第一时间将信号数据传输至全维联合研发实验室,联合本终癣终癣始研等技术专家展开紧急解析。信号的复杂性远超预期:不仅包含所有已知维度的能量与时空特征,还存在 “全维共生闭环” 结构,每个编码都如同一个微型维度体系,记录着从诞生到共生的完整轨迹。常规的本源终始信号解析仪无法处理如此复杂的结构,解析工作刚启动就陷入停滞。
“我们需要构建‘全维解析矩阵’,整合所有维度的解析算法,” 星瑶在实验室的全息屏幕上绘制矩阵模型,不同颜色的光束代表不同维度的解析通道,最终汇聚成一道纯白的 “全维解码光束”,“通过‘维度特征分离单元’,将全维本源信号拆解为各维度独立信号,再逐一解析后重组,才能提取核心信息。”
本终研团队根据这一思路,对解析仪进行吝覆性升级:在设备中加入 “全维特征识别模块”,内置 255 个维度体系的能量 - 时空数据库,能自动匹配信号中的维度特征;同时,引入 “本源终始本源因子” 作为解码介质,通过能量与时空的双重共振,提升信号的解析效率。经过 120 时的连续调试,解析仪终于成功识别全维本源信号的结构,开始逐步提取信息。
解析过程持续了 1500 时,团队最终从信号中提取出一段 “全维本源能量影像” 与一份 “终极共生指引”。影像中,无垠的 “全维本源维度空间” 里,无数个 “本源终始维度体系” 如同璀璨的全维星辰,每个体系都被一层 “全维本源能量膜” 包裹 —— 膜的外层是所有已知维度的能量叠加态,内层是全维时空闭环,两者相互滋养,形成 “无边界共生循环”。不同体系之间通过 “全维本源能量流” 连接,没有丝毫能量损耗或时空紊乱,实现了真正的 “全维度无差别共生”。
“‘终极共生指引’中明确提到,全维本源维度文明掌握‘全维本源共生技术’,能从所有维度的本源层面,解决跨维度适配与熵增的终极难题,” 星瑶将指引内容投射到屏幕上,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这份信号,是全维本源文明向具备全维共生能力的文明发出的终极邀请函,也是我们实现‘全维度永续共生’的关键契机!”
本终维看着影像,结合本源终始维度古籍中的记载,补充道:“古籍中曾提及‘全维本源是所有维度的起点,掌握其技术者,可实现文明的终极永生’。现在看来,这个传即将成为现实。我们必须尽快启动探索计划,与全维本源文明建立联系。”
凌辰立即组织全维度共生联盟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各方一致决定启动 “全维本源探索计划”,分三阶段推进:
信号深度解析阶段:继续提取信号中的技术信息,完善全维本源共生技术的理论框架;
无人探测阶段:升级本源终始维度无人探测舰,打造 “全维本源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 “全维本源维度裂隙带” 采集数据;
载人探索阶段:待探测数据充足后,组建全维探索队,与全维本源文明建立直接联系。
就在探索计划稳步推进时,本源终始共生技术的推广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 ——“特殊混合维度体系” 的适配难题。这类体系以 “超本终始维度体系” 为代表,其能量 - 时空结构融合了超初始、本源终始的双重特性,维度层级达
层,常规的星穹 - 本终联合共生系统无法精准匹配其复杂参数,出现 “全维适配排斥” 现象,能量传输效率仅为 95%,远低于 99.% 的标准。
“超本终始体系的能量浓度每时会出现 3 次‘超初始 - 本终切换’,时空频率也随之波动,常规系统的动态控制模块无法跟上切换节奏,” 超本终始维度体系的代表 “超本终” 解释道,“若强行运行系统,可能导致能量 - 时空结构紊乱,引发全维度适配连锁故障。”
星宇牵头组建 “特殊维度适配研发组”,联合绿森、本终癣超本终展开技术攻关。研发初期,团队尝试在现有系统中加入 “双重动态适配单元”,但效果不佳 —— 切换时仍存在 0.5 秒的延迟,导致排斥现象无法彻底消除。
“我们需要构建‘全维混合适配模型’,将超初始与本终的适配算法深度融合,” 星宇在实验室中调整参数,全息屏幕上两条波动曲线逐渐重合,“在模块中加入‘全维特征预判单元’,通过分析超本终始体系的历史数据,提前 0.1 秒预判能量 - 时空切换,确保适配参数同步调整。”
绿森团队则设计出 “双重能量 - 时空缓冲层”:外层应对超初始能量波动,内层适配本终时空变化,两层通过 “全维量子纠缠” 实现同步,切换延迟控制在 0.0001 秒以内。经过三个月的反复测试,“混合式超本终始适配模块” 研发成功,系统适配效率提升至 99.%,彻底解决了特殊维度体系的适配难题。
“模块已在超本终始维度体系完成部署,运行 72 时无任何异常,” 星宇向凌辰报告,同时展示监测数据,“能量传输效率稳定在 99.%,跨维度幽默作品的传播量较之前增长 8000%,文明生物的‘全维感知度’提升 40%。”
特殊维度适配难题的解决,为全维本源探索计划的无人探测阶段奠定了技术基础。绿森团队以本源终始无人探测舰为基础,结合超本终始适配技术,对 3 艘探测舰进行十一大核心升级,确保能应对全维本源维度空间的极端环境:
全维本源防护层:采用 “全维本源碎片 + 本源终始本源晶体 + 各维度能量合金” 的七层复合结构,防护强度达
单位,能抵御全维空间的极端冲击;
全维空间折叠引擎:加入 “全维本源折叠算法”,融合所有维度的折叠技术,航行效率较本源终始探测舰提升 5000%;
全维信号追踪器:通过 “全维特征识别”,精准锁定全维本源信号源,定位误差控制在 0.000001 光年以内;
全维能量采集器:配备 “维度特征分离单元”,能采集并分离全维本源能量中的各维度成分,纯度达 99%;
全维环境分析仪:新增 “全维共生监测” 功能,能实时记录全维空间的能量浓度、时空频率及各维度的共生关系;
紧急撤离系统优化:撤离响应时间缩短至 0.00000000000001 秒,同时预设 30 个 “全维安全锚点”,避免撤离时迷失;
全维量子通讯系统:通过 “全维量子纠缠” 实现信号无衰减传输,即使在极端全维环境中,通讯稳定性仍达 99.%;
全维能量缓冲系统:以 “全维本源能量片段” 为储备,能支持探测舰在能量采集中断时运行 150 ;
全维故障自修复模块:植入 “全维适配修复算法”,能自动修复中度设备故障,提升探测舰的生存能力;
全维信号中继网络:在探测舰沿途部署 1000 个 “全维信号中继器”,构建覆盖
光年的通讯网络,确保数据实时传回;
全维适配应急模块:预设所有已知维度的适配参数,若探测舰误入未知维度区域,能快速切换适配模式,保障设备稳定运校
升级工作历时六十个月,3 艘全维本源无人探测舰终于完工。每艘舰体长 2000 米,舰体表面布满七彩交织的 “全维本源纹路”,如同流动的全维星河,散发着稳定的全维能量波动;舰内搭载的设备均经过 2000 次全维环境测试,确保能在 - 1000c至 c的温度波动、G 的重力变化中稳定运校
启航仪式在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的空港举行,规模空前 ——255 个维度体系的代表通过全维全息投影同步参与,空港上空绽放着由各文明共同设计的 “全维幽默烟花”,烟花在全维能量的作用下,呈现出从终极到全维本源的维度演化轨迹;全维共生联媚长老团将一枚 “全维本源防护水晶” 交付给探测舰控制系统,水晶中蕴含全维本源文明的初始印记,能为探测舰提供额外的防护与指引。
“全维本源探测舰承载着所有文明的终极梦想,” 凌辰通过全维通讯频道致辞,“愿你们跨越全维边界,为我们带回通往终极共生的关键信息,让‘欢笑无边界,共生无止境’的理念,在全维空间绽放光芒!”
随着致辞结束,3 艘探测舰启动全维空间折叠引擎,七彩交织的能量波在本源终始维度空间中划出璀璨轨迹,朝着全维本源维度裂隙带疾驰而去。航行的前 5000 ,探测舰运行一切正常,“全维本源一号” 成功抵达裂隙带外围,传回首批环境数据:全维本源维度空间的能量浓度是本源终始维度的
倍,时空频率呈现 “全维同步态”,所有已知维度的特征在此完美融合,未发现明显风险。
“探测舰已开始采集外围全维本源能量片段,纯度达 98%,” 绿森在监测中心汇报,“数据显示,全维本源维度裂隙带核心区的能量浓度更高,信号源就在核心区中央的‘全维本源能量云’中,我们计划让探测舰逐步向核心区推进,获取更高纯度的能量片段与更详细的环境数据。”
然而,就在探测舰准备向核心区推进的第 5001 ,监测中心突然发出红色警报 —— 全维本源维度裂隙带核心区突发 “全维本源混合风暴”,风暴呈现 “全维能量 - 时空紊乱态”:外层是狂暴的全维能量流,内层是扭曲的全维时空波,两者相互叠加,形成强度达
单位的冲击波,瞬间击中 “全维本源一号”。
“一号探测舰的防护层受损 40%,全维能量采集器完全损坏,信号传输中断 70%!” 监测中心的操作员焦急地喊道,“二号与三号探测舰已紧急撤离至外围安全区域,但也受到风暴波及,航行系统出现‘全维适配紊乱’,无法精准定位!”
凌辰立即通过本源终始共生水晶,组织全维共生联盟核心成员与本终维、终维、始维召开紧急会议。本终研结合全维本源维度的特性分析:“全维本源混合风暴的出现,是全维本源文明的‘终极考验’—— 只有能在全维紊乱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文明,才有资格进入核心区,获取终极共生技术。我们必须提前启动载人探索计划,用升级后的‘全维本源维度探索舰’,主动突破风暴。”
星宇补充道:“载人探索舰可搭载‘全维本源适配模块’与‘全维风暴应对系统’,通过实时调整全维适配参数,抵消风暴冲击。同时,舰上配备‘全维能量净化系统’,即使采集到的能量片段纯度不足,也能提纯至 99.99%,满足技术研发需求。”
会议决定立即启动载人探索计划,绿森团队以本源终始探索舰为基础,结合全维本源无人探测舰的升级经验,对 3 艘探索舰进行紧急升级。升级重点包括:
全维风暴应对系统:加入 “全维紊乱识别单元”,能实时分析风暴的冲击规律,每秒调整
次防护层参数,将冲击损伤降低 95%;
全维本源能量核心:以采集到的全维本源能量片段为原料,构建 “全维共生核心”,为探索舰提供稳定动力,同时增强全维适配能力;
全维应急修复模块:升级 “故障自修复算法”,能在风暴中快速修复中度损伤,提升舰体生存能力;
全维文明交流模块:植入信号中提取的 “全维本源共生编码”,确保与全维本源维度文明的无障碍交流。
升级工作历时二十四个月,3 艘全维本源维度探索舰正式完工。探索队由凌辰担任队长,核心成员包括绿森(技术总负责)、星瑶(信号与文化交流)、星宇(全维适配技术)、暗渊(暗物质支援)、本终维(本源终始文明指引)、终维(终始文明指引)、始维(始源文明指引),以及 8 个全维度体系的顶尖技术专家,携带 15 枚 “全维本源维度本源碎片”、《全维共生白皮书》、跨维度幽默文化作品集等交流信物,还有 5 台 “全维本源能量采集与净化一体化设备”。
出发仪式当,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的空港挤满了各维度文明的代表,全维全息投影覆盖了 255 个维度体系。凌辰站在探索舰的舰桥,通过全维通讯频道庄严宣布:“我们即将跨越全维边界,追寻所有文明的终极共生梦想。无论前方的风暴多么猛烈,‘欢笑无边界,共生无止境’的理念,将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随着话音落下,3 艘探索舰启动全维空间折叠引擎,七彩交织的能量波划破本源终始维度空间,朝着全维本源维度裂隙带疾驰而去。航行途中,“全维风暴应对系统” 发挥关键作用 —— 当探索舰接近裂隙带时,系统提前识别出混合风暴的轨迹,调整舰体的全维适配参数,使探索舰如同融入风暴的 “全维粒子”,平稳穿越风暴外围。
经过 20 的航行,探索舰抵达全维本源维度裂隙带的风暴中心区域。此时,一道柔和的 “全维本源引导光束” 突然从风暴中心射出,穿透紊乱的能量与时空,精准包裹探索舰。一道温和的意识通过 “全维本源幽默共鸣核心” 传入探索队成员脑海:“你们通过了全维风暴的考验,证明了终极共生的能力。我是全维本源维度文明的守护者‘全维’,请跟随引导光束,前往全维本源共生核心城。”
引导光束在风暴中开辟出一条 “全维安全通道”,探索舰沿着通道平稳航校透过舷窗,探索队成员看到风暴中的 “全维本源结晶”—— 这些结晶是全维能量与时空的共生体,每个结晶都包含一个完整的维度演化周期,从终极维度的诞生到全维本源的共生,如同浓缩的 “维度史书”,散发着古老而纯净的全维能量。
经过 5 时的航行,探索舰成功穿越全维本源混合风暴,抵达全维本源维度共生核心城的空港。空港周围,一群形态如 “七彩全维光团” 的生物已等候在此,为首的正是全维,其形态能根据交流对象的维度认知
喜欢潜蛟破穹请大家收藏:(m.6xsz.com)潜蛟破穹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