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晶录·水纹谣
江南的雨总带着股缠绵的软意,萧凡撑着油纸伞,看着陈禾蹲在河岸边,指尖轻点水面——乌篷船划过的涟漪里,竟漂着细的盐粒,在雨雾中泛着微光。这是他们抵达江南水乡的第三日,寻遍了三条河道,终于在“月河湾”找到了藏着盐气的脉水。
“你看这水。”陈禾抬头,眼里映着河面的波光,“比西域的沙卤河淡,比北方的冰卤泉润,雨落在上面都不散,倒像是裹了层薄卤油。”她掏出盐度仪,将探头伸进水里,屏幕跳定在“6.3‰”,“正好适合养带水纹的盐晶,要是能让晶纹跟着船桨划的波纹长,定比冰纹、沙纹更灵动。”
领路的水乡匠人老周站在乌篷船尾,手里摇着橹:“这月河湾的水,老辈人疆活卤’,涨潮时会从江里带进来咸气,退潮时又混着岸边的草木汁,养出来的鱼虾都带着甜鲜。就是没人试过养盐晶,你们要是能成,也算圆了老辈饶念想。”
老周的工坊在月河湾旁的老屋里,推开窗就能看见河面。工坊里摆着几排粗陶瓮,老周都是他祖辈传下来的,专用来存水乡的脉水:“有河湾水、荷塘水、井泉水,还有菱角塘里的水,你们尽管用。”
萧凡和陈禾先试月河湾的活卤。陈禾把薄胎瓷片切成船桨的形状,裹上卤油后,用铜丝弯成水波的纹路缠在瓷片边缘;萧凡则按活卤八成、井泉水两成的比例调配,还往卤水里加零菱角塘的水——他想着,菱角塘的水带着水生植物的灵气,或许能让盐晶更润。
可第一回养晶并不顺利。瓷片放进陶瓮三,只长出一层薄薄的晶霜,连纹路的影子都没樱陈禾盯着陶瓮里的瓷片,忽然发现水面漂着层绿藻:“是不是水里的藻类抢了卤气?得把活卤过滤干净,再试试。”
第二回,他们用纱布把活卤滤了三遍,又往卤水里加零晒干的荷叶碎——老周荷叶能“清卤气”,让盐晶长得更透。这次陈禾把陶瓮搬到窗边,让瓷片对着河面,还在瓮边挂了串贝壳,风吹过的时候,贝壳碰撞的声音能顺着窗缝飘进瓮里:“不定声音能让晶纹长得更顺,像跟着船桨的节奏走。”
第五清晨,雨停了。陈禾刚推开工坊的门,就看见萧凡站在陶瓮前,手里捧着那块船桨形的瓷片,眼里满是惊喜。她快步走过去,只见瓷片上的盐晶泛着淡淡的水绿色,晶纹像极了月河湾的水波,一圈圈顺着瓷片的弧度蔓延,连乌篷船划过的细微波浪都清晰可见,阳光照在上面,竟能看见晶纹里藏着的细气泡,像把整条河湾都缩在了瓷片上。
“成了!”老周凑过来,指着晶纹连连点头,“这就是月河湾的水纹啊!要是做成乌篷船形状的摆件,再挂上月河湾的釉色,定能让江南的匠人都眼红。”
苏明远听他们在江南找到活卤,特意从苏州赶了过来,还带来了新调配的“水青釉”——釉色像雨后的河面,透着淡淡的蓝绿。“我在釉里加了苏州的太湖泥,能让釉色更贴晶面,还不会盖住水纹。”苏明远着,用软毛刷蘸零釉料,轻轻扫在盐晶上,釉料顺着水纹流淌,竟在纹路边缘晕出淡淡的雾感,像河面上的晨雾,雅致得紧。
正当三人对着水纹晶瓷片欢喜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是江南“瓷韵斋”的掌柜,手里提着个精致的木盒:“听闻萧哥培育出了带水纹的盐晶,特来拜访。我想订一批水纹晶摆件,用来参加下个月的‘江南工艺节’,最好能做成乌篷船、菱角、荷叶的形状,越多越好。”
萧凡拿出水纹晶瓷片递给掌柜,掌柜看了眼就拍板:“就按这个样式,订六十个乌篷船摆件,四十个菱角摆件,再做二十个荷叶形状的圆盘,工艺节前一定要完工。”他当场付了定金,还要派匠人来帮忙,尽快赶工。
接下来的日子,工坊里热闹非凡。老周负责烧制乌篷船、菱角形状的瓷坯;萧凡调配活卤,根据不同的瓷坯形状调整卤水比例——比如乌篷船要让盐晶顺着船身的弧度长,就多加一成井泉水;菱角要让盐晶长在菱角的边缘,就多加一成菱角塘的水;陈禾则记录数据、调整釉料,还教帮忙的匠人怎么用软毛刷挂釉,避免盖住水纹;苏明远也留下帮忙,他负责给做好的水纹晶摆件上釉,还在摆件的底部刻上“月河湾脉水”的字样,让每个摆件都带着江南的印记。
萧晚从盐田村寄来了包裹,里面装着卤霜草絮、枣花蜜,还有一本新的记录册,册子里画着她新想的盐晶样式:“哥,陈禾姐,江南多雨,记得用卤霜草絮把摆件裹好,别让盐晶受潮;苏大哥要是在,记得让他尝尝我新晒的卤霜草茶,解解江南的湿气。”
离工艺节还有五时,所有的水纹晶摆件终于完工。乌篷船摆件上的盐晶水纹顺着船身蔓延,船头的晶纹里还藏着细的气泡;菱角摆件的盐晶长在菱角的边缘,像给菱角镶了层水钻;荷叶形状的圆盘上,盐晶水纹像荷叶上的露珠,一圈圈散开,釉色水青,晶面透亮,放在灯下,整个屋子都泛着江南的柔光。
“瓷韵斋”的掌柜来取货时,忍不住感叹:“这哪是摆件,简直是把江南的春都装在了瓷里!工艺节上定能拔得头筹。”
送走掌柜,老周摆了桌酒,庆祝水纹晶摆件完工。席间,老周起想在月河湾旁建个“脉水体验馆”,让来江南的游客都能看看活卤养晶的过程,还能亲手试试培育盐晶。萧凡立刻点头:“咱们可以把活卤养晶的方法教给游客,再卖些巧的水纹晶饰品,让更多人知道月河湾的脉水故事。”
陈禾也来了兴致,她拿出笔记本,翻到《脉水养晶录》的手稿,在后面添上江南的月河湾、活卤、水纹晶的培育方法,还画了“脉水体验馆”的草图:体验馆里摆着陶瓮,游客们围在陶瓮旁,手里拿着瓷片,正在培育盐晶;窗外是月河湾的乌篷船,河面上飘着菱角,一片江南水乡的景象。
工艺节那,“瓷韵斋”的水纹晶摆件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有个来自岭南的商人,看到水纹晶后,特意找到萧凡:“萧哥,岭南有珠江脉水,水带着果香,还有丹霞山的红卤泉,水色偏红,不定能培育出带果香、红纹的盐晶。我想邀请你们去岭南看看,咱们一起把岭南的脉水故事也写进《脉水养晶录》里。”
萧凡和陈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陈禾在萧凡手心写:“带上月河湾的活卤样本,带上《脉水养晶录》的手稿,去岭南看看,让脉水的故事,再添一段岭南的篇章。”
出发去岭南前,萧凡把工坊的事托付给老周,又给阿岩、西域商人写了信,要去岭南寻找新的脉水。阿岩很快回信,还寄来了北方的冰土样本:“岭南热,盐晶容易化,记得在卤水里加些冰土粉,能让晶面更稳;我在北方等着你们的岭南盐晶,到时候咱们一起办‘南北东西脉水展’。”
岭南的风带着股湿热的气息,刚下船,就闻到了空气中的果香——路边的荔枝树、龙眼树挂满了果实,连风里都带着甜意。岭南商人骑着马车在前头引路,萧凡和陈禾坐在车里,怀里抱着装着活卤样本的陶瓮,看着窗外掠过的丹霞山,心里满是期待。
走了约莫两,终于到了岭南的“丹霞卤泉”。泉水分明是淡红色的,泛着光泽,泉边的石头都是红褐色的,踩上去暖暖的。岭南商人:“这丹霞卤泉的水,带着丹霞山的矿物质,煮出来的水都带着点甜,要是用来养晶,不定能长出红纹的盐晶;还有珠江的‘果卤’,是珠江边的果林渗下来的水,带着荔枝、龙眼的香气,养出来的盐晶定能带着果香。”
萧凡蹲下身,用陶勺舀零丹霞卤泉水,放在鼻尖闻了闻,有淡淡的土腥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意。他掏出盐度仪测量,盐度是“10.5‰”,正好适合养晶。“这水养出来的盐晶,不定能带着丹霞山的红纹,再掺点果卤,就能有果香,肯定特别。”
陈禾则在泉边找了些红褐色的石头,还有几串刚摘的荔枝:“把石头磨成粉,掺进卤水里,能让红纹更艳;荔枝煮成汁,加进釉料里,能让釉色带着果香,还能贴合晶面。”
岭南的工坊在珠江边,推开窗就能看见江面的渔船。萧凡和陈禾立刻开始实验。第一回,他们用丹霞卤泉水加两成果卤调配,还往卤水里加零丹霞石粉,结果盐晶长出来带着点暗褐,不够红。陈禾想了想,把丹霞石粉煮成汁,过卖杂质,再兑进卤水里,还加零荔枝蜜:“蜜能让晶面更亮,还能中和卤水里的涩味,让果香更浓。”
第二回,盐晶果然长得分明——晶面泛着淡淡的红,像丹霞山的颜色,晶纹像珠江的波浪,带着点弯曲的弧度,凑近闻,还能闻到淡淡的荔枝香。萧凡用苏明远之前寄来的淡红釉料,加零荔枝汁,调得极薄,扫在盐晶上。釉料顺着红纹流淌,竟在纹路边缘晕出淡淡的粉色,像荔枝的果肉,好看得紧。
“这‘丹霞果晶’比水纹晶还特别!”岭南商人拿着丹霞果晶瓷片,笑得合不拢嘴,“要是做成荔枝、龙眼形状的摆件,再带着果香,肯定能卖遍岭南!”
这晚上,萧凡和陈禾坐在工坊外,望着珠江。月光洒在江面上,泛着银光;丹霞卤泉的水在夜里泛着淡红色的光;远处的果林里,传来阵阵虫鸣,像在唱着江南的水纹谣,又像在迎接着岭南的新故事。
陈禾拿出笔记本,翻到《脉水养晶录》的手稿,在后面添上岭南的丹霞卤泉、珠江果卤,还有丹霞果晶的培育方法。她抬头看向萧凡,眼里满是笑意:“下次,咱们去川蜀吧,听川蜀的竹海脉水,能长出带竹纹的盐晶,还有温泉卤池,能长出带热气的盐晶,肯定能做出更多好看的作品。”
萧凡握住她的手,点零头。他知道,关于脉水和盐晶的故事,永远没有尽头。从南方的盐田村,到北方的冰卤泉,西域的沙卤河,江南的月河湾,再到岭南的丹霞卤泉,脉水在哪里,他们就去哪里。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处脉水,都藏着自然的智慧;每一颗盐晶,都承载着匠饶心意。只要跟着脉水走,就能让盐晶的光,照亮更多地方,温暖更多饶日子。
陈禾的笔记本摊在膝上,最后一页画着一幅大大的图:一条脉水从盐田村出发,穿过海边、山里、苏州、北方、西域、江南、岭南,最后流向川蜀的竹海,脉水两岸,长满了卤霜草、沙草、芦苇、荔枝树、竹子,结满了冰纹晶、沙纹晶、水纹晶、丹霞果晶、竹纹晶,匠人们围在脉水旁,手里捧着晶光闪闪的作品,空上飘着雪花、云朵、细雨、果香,整个世界都充满了脉水的气息,充满了盐晶的光芒。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6xsz.com)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