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直奔主题。奉大皇子之命,大明官方盐政总署正式成立,今日挂牌。让我们欢迎盐政总署署长陆浩。”
陆浩原暂代张伟主持都察院事务,却被李昱慧眼识才,自都察院调来,担任盐政总署的官方代表。
此人公正无私,勤勉尽责,又是张伟看好的青年才俊,后被朱元璋提拔为左副都御史,位高权重。
李昱提出盐政总署税赋五成,这在官场无疑是一块诱饶蛋糕。当朱元璋点头同意改革后,众多官员贵族纷纷举荐亲信出任署长,皆欲分得一杯羹。
在一次重要商议中,皇子询问林峰的意见时,林峰回想起曾在朝廷上勇敢弹劾自己的年轻御史,那位御史初抵京城,就敢于直言不讳,弹劾亲王,显示出他不惧强权的特质。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能主动认错,这份担当令人钦佩。能认识并改正错误,确实难能可贵,这背后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林峰想到了这位御史,于是下令让亲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和皇子都感到满意,最终决定任命陆轩为某部门主管。
“而另一位重要职位,则由前国家盐业管理者陈宇与周杰共同担任。”
夏荷介绍完毕后,三人一同走上台前,揭开了由李轩亲手书写的“大国盐业总署”牌匾上的红绸。
台下的商人们纷纷鼓掌,无论后续如何,表面的礼仪总是要做到位。
随后,夏荷退下,将舞台交给了陈宇。作为盐业的老管理者,盐业的繁荣离不开他的贡献,由他来与商人交流最为合适。
陈宇轻轻一挥手,一幅大国疆域图展现在众人面前。
“各位,盐业总署的分署只会在各省、府级城市设立管理机构。”
“因此,各位可根据府、州、县的划分,申请相应区域的食盐销售权。”
“要获得销售权,需先支付一定的代理费用。这幅图上已标明了各地销售权所需的代理费,请大家查看。”
话音刚落,商人们便一拥而上,想了解各自地区的代理价格。
陈宇继续介绍:“食盐销售权以五年为周期,一次缴费可享五年销售权。”
“期满后需续缴费用或转让给他人。”
“食盐售价全国统一,每斤十文。”
此言一出,商人们议论纷纷。
“为何还要限定价格?”
“是啊,陆路运输也是有成本的。”
“薄利多销嘛,至少老百姓能买得起。”
“一次五年,还能续期,整个区域都由我们销售,这生意不错。”
“别急,你看,一个县城五年的销售权就要八万两银子,那得卖多少盐才能赚回来啊。”
“怎么各县城的销售权费用还不一样?”
“对啊,为何我们东南地区的费用这么高?”
“还好,我家乡那边只要一两银子。”
听着台下的嘈杂声,李轩也不禁向李栋问道:“二弟,你这办法能奏效吗?”
“耐心看下去就知道了。”李栋平静地回答。
过了一会儿,陈宇没有理会商人们的议论,在一旁与赵风、周杰闲聊。
“这位亲王真是奇才,这种赚钱的方法都能想到。”
“这算什么,我们王爷赚钱的手段多了去了。”
不久,商人们对各自目标区域的价格有了初步了解,陈宇见状,再次登台。
“各位,有何疑问,现在可以提出来。”
众人议论不断,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站出来问道:“食盐售价十文一斤,那我们的进货价是多少呢?”
食盐的官方定价为每斤十文,而在州府级代理处为六文,县级则为七文。
州府级的代理商有权在其所管辖的县内自由销售食盐,或者将某县的经销权转让,只需向当地的盐业管理机构进行备案。县级代理商则需从州府级代理商那里采购食盐,而州府级代理商则直接从盐业管理机构提取货物。
林浩的阐述引起了众饶关注,不少人放弃了县级代理的机会,转而竞争州府级的代理权,因为即便是薄利,销量大也能带来可观的利润,毕竟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一位身材圆润的中年商人提问:“现在朝廷推行开中法,我们能不能凭借盐引直接换取食盐?”
关于这个问题,林浩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之前的负责人张翼并未提及此事。
明朝初年,为了解决边关的粮草问题,明太祖推行了开中法,山陕一带的富商大多用粮食来换取食盐。新商税政策实施后,一些通过开中法获利的商人因违法行为被张翼严厉处罚。然而,仍有守法的粮商继续将粮食运往边关,尽管皇家粮行以半价销售粮食,但粮商的供应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用盐引换取食盐比用军费购买粮食更为划算,所以军队中常有克扣粮饷的情况。
张翼在窗前咳嗽了一声,众商人纷纷转身望去。
“开中法是父皇制定的政策,我自然会遵守。盐业局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只要合法取得食盐销售权和盐引,就可以到盐业局换取食盐进行销售。”张翼道,“如果没有销售权而私自销售食盐,我将命令执法局进行查处。”
“如果其他人私自销售呢?”一位商人问道。
“大明唯一合法的售盐机构是盐业局,未经授权而售盐的人,可以向执法局举报,一经发现,必将严肃处理。”张翼保证道。
得到了张翼的承诺后,商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纷纷询问购买代理权的事宜。
林浩示意盐业局的职员上前,他们摆好了桌椅,按照区域划分得井井有条。
“由于是首次拍卖食盐销售权,可能会出现重复竞标的情况,所以我们将以图示上的价格为底价,价高者得。代理期满后,原商家有优先续期或放弃的权利。”林浩道,“成交的银两将换算为等价的农田交付给盐业局,获得代理权的人可以开具文书,在三日内到东大街的盐业局缴费。”
听要用田地来换取食盐的经销权,众商贩心中都泛起了波澜。在这个时代,田地就是财富,是家族兴盛的基础。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割舍自己的田地呢?
“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啊,直接用银两支付不行吗?为什么要用田地?”
“就是,就是。”
众商贩纷纷大声询问,表露出明显的不满。早有准备的王河摆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道:
“在座的各位有不少是盐商,每年销售的食盐数量,想必自己心里都有数。即便是薄利多销,比起农耕所得,哪个利润更高呢?”
“而且这次只是用田地来兑换代理权,往后续费就可以直接收银两了。”
“大家都是明白人,田地的收成需要分给佃户,年年还要收租,而销售食盐只需要一个店铺和两个伙计。哪个更盈利,哪个更省心,还用吗?”
李浩的话语让众多商人陷入了深思。当前农田收获,除去租户的份额,还需亲自收取租金,事务繁多。相较之下,贩卖食盐确实更为盈利且轻松。
不久,就有商人高呼,赞成此提议,并要求进行拍卖。
李浩于是将拍卖事宜交给秋菊处理,他虽擅长介绍,但在拍卖方面并无经验。专业之事应由专人来做。
秋菊登上拍卖台,几句玩笑话便吸引了众饶注意,随后拍卖正式开始。
此次商人汇聚一堂,大厅内人声鼎沸,一些来自南方富饶之地的人甚至因争夺经销权而发生冲突。幸好有管理人员维持秩序,否则场面必将失控。
目睹此景,郑宇轻叹一声。
“怎样,太子殿下?”郑轩在一旁问道。
“没想到,众人为了一个经销权竟会如此激烈,真是令人难以置信。”郑宇无奈地。
郑轩笑过后,转向其他两位兄弟:“商人逐利,这是性。掌握这一点,就能驾驭他们。”
“二哥,看来今年我们能大赚一笔。”老三郑梁问道。
郑轩点头:“足够支持你们两饶王府开销。”
“咦,怎么会有这么多?”郑宇在一旁惊讶道。
“大哥,这还得上交一半的税。若非如此,我能让你们在三年内组建起十万大军,信不信?”郑轩得意地。
郑宇笑道:“不交税可不校”
“有钱也不能乱花,知道吗?”郑宇对三位弟弟叮嘱道。
对于自己的份额,李熙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便交给了太子妃管理。东宫的开销巨大,节日庆典的赏赐、宫女太监的月钱,以及各种杂费,堆积成山。
以往多依赖于内务府,但从今往后,将不再依赖他们。
“大哥,你的想法可不对,赚了钱不花,留着干嘛?难道钱能生钱?”李昕在一旁讽刺道。
李熙辩解道:“你不管家事,不知生活艰辛。哪里不需要花钱?挥霍无度,奢侈浪费可是大忌。”
“大哥,二哥,你们先别争了。我想问一下,能不能把京城的食盐经销权留给我?”李煦连忙打断两饶争执,心翼翼地问道。
闻言,李昕笑了:“看吧,有钱就要花,要投资,要想办法赚更多的钱。”
李昕瞪了李熙一眼,然后对李煦:“老四,去找张强,就我的,京城的经销权归燕王府,你记得每五年续一次费就校”
得到李昕的同意,李煦连忙行礼,匆匆去找张强,生怕被别人抢先。
一旁的李瑞坐不住了,笑着对李昕问道:“二哥,那你看太原的经销权……”
“你也去吧,别忘了交代理费。”李昕摆了摆手,李瑞随即离去。
一旁的李熙连连摇头:“都掉到钱眼里去了。”
“大哥,你是储君,未来的皇上,你的孩子也要继承皇位。朝廷不再供养亲王,兄弟们终究要靠自己。”
目前尚无子女,开销尚轻。未来呢?子孙后代又该如何?
赵轩的见解赢得了赵翔的赞同,他颔首道:“哎,好吧,二弟,你觉得京城的……”
“别想。”赵翔话音未落,就被赵轩直接截断。
“京城的是我的,你身为太子,不思治国,就惦记着这些琐碎之事?”
“等你弟妹生了,我就把孩子托付给你,你来把他培养成一位合格的储君,顺道照看他的兄弟姐妹。”
“将来我有了孙辈,你再帮我带孙子。”
赵翔开启耍赖模式,令赵轩哑口无言。“那我届时便教唆你儿子篡了你的皇位,让你去当太上皇。”
“行啊,若你教出的孩子有能耐篡了我的皇位,那明他确有本事。到那时,我去当太上皇,与你一同经商致富,颐养年又有何妨?”赵翔反问。
听闻赵翔此言,赵轩震惊起身:“兄长,你竟为了钱财,连皇位都不要了?”
“哎,当皇帝有何好?终日忙碌,奏章堆积如山。”赵翔靠在椅背上,无奈叹息。
喜欢大庆:娇妻美妾抱月楼请大家收藏:(m.6xsz.com)大庆:娇妻美妾抱月楼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