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假期第二,刘老板就要准备盯着两个娃在家里做功课了,昨玩得比较累,两个都不愿起床。
8:49,马特贝做好早餐,在书房发呆好久,脑子还是麻木的。
其实今是假期,但今也还是周四,外围依旧开市的。
美元指数收97.74,离岸人民币变化也不大,美股三大指数普涨,美国政府关门好像影响不大,10月的降息看着也消化了,这就是华尔街的魔术。
马特贝没去思考这些,想不通的何必去费那个脑子,他们把控着印钞权,把控着财经媒体,最终就是操控资本市场,所以,按逻辑去分析意义可能不大。
但最终要体现在市场上,等着变化出现再。
马特贝比较关心的是证监会和财政部共同发布了《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吹哨人奖励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
《吹哨人奖励规定》明确,奖励金额由案件罚没款金额1%提升为3%。提供重大违法行为线索的,奖金上限也从10万元提升为50万元。提供的案件线索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或者涉案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吹哨人为内部知情人员的,每案奖金上限从30万元、60万元统一提升至100万元。
这是对上市公司造假的一个全民监督的奖励制度,这从制度对A股长期影响肯定是好的。
周三,全球首富马斯磕个人财富突破5000亿美元,成为史上第一个身价跨过这一门槛的人,这主要是得益于特斯拉股价反弹以及这位科技企业家旗下其它初创公司估值飙升。
2025年1-9月,特斯拉全球销量同比下滑约 9%,核心市场表现分化明显:中国市场通过降价和新车型实现环比复苏,但同比仍承压;美国市场受补贴退坡影响需求透支;欧洲市场因政策调整和品牌风险持续疲软。
特斯拉2025年1-9月q1-q3 累计交付:约 117.91 万辆(基于官方数据及投行预测)。
q1:33.67 万辆(同比下降 13%);
q2:38.41 万辆(同比下降 13.5%);
q3:预计 45.83 万辆(瑞银预测 47.5 万辆,高盛预测 44.15 万辆,取中间值)。
同比降幅:约 9%(2024 年同期为 129.4 万辆)。
车型结构:model 3\/Y 合计占比超 95%,但 model Y 销量同比下滑显着(如中国市场 model Y 1 月销量同比降 48%)。
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产品周期老化:model 3\/Y 自 2016\/2019 年推出以来未进行重大换代,续航、快充、智能座舱等核心指标被国产竞品(如问界m7\/米YU7)超越。
价格战与利润率压力:2025 年特斯拉全球平均售价同比下降 8%,上海工厂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25% 降至 2025 年 q2 的 18.2%,降价空间收窄。
特斯拉把聚焦放在机器人,大概率还是为了推高股价。
明年如果特斯拉的智驾不能落地,米、理想和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在现有国内的三电技术(例如宁德时代的电池)加持下,对他们都是很大的威胁,米汽车的海外市场也不一定会很差,关键是他们的产能陆续起来了。
看到这些30万以下的竞品,特斯拉四季度即使再用降价这招,效果也是要观察的。
关于特斯拉车型的闲聊:
特斯拉的在售车型,先看轿车,model 3,后轮驱动版:指导价 23.55 万元;长续航后轮驱动版:指导价 25.95 万元(9 月降价 1 万元);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指导价 28.55 万元;高性能全轮驱动版:指导价 33.95 万元。
享界S9改款如果把纯电定价压到26万起,凭智驾华为AdS4.0的优势,特斯拉的轿车可能就很难再卖到30万以上了?
26万以下,就是智界、米、尚界等新势力品牌和特斯拉的大乱斗了,没有智驾,特斯拉的三电只能是比较成熟,没有优势。如果特斯拉供应链有优势,米、上汽和奇瑞,哪家比他们差?
再看SUV,model Y,后轮驱动版:指导价 26.35 万元,叠加地方补贴和金融优惠后,实际成交价约 23.8 万元;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指导价 31.35 万元;model Y L 六座版:指导价 33.9 万元,主打家庭用户。
model Y是特斯拉的销售主力,但10月之后竞品看上去有点太恐怖了,先不米YU7上市就咬了特斯拉一大块市场,米YU7上市,其他车企是羡慕,特斯拉是真的痛,米的定单差不多是model Y大半年的销量。
但到了9月,特斯拉更痛,智界R7、蔚来ES8、问界m7、理想i6,这些华尔街是不会让他们的投资者知道的。
最后是model S\/x,model S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指导价 72.49 万元,优惠后约 58 万元,续航 715 公里;model x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指导价 72.49 万元,优惠后约 58 万元,续航 664 公里。
这两个不讨论了,看销量感觉类似极狐t\/S,这两款连bbA都看不起它们。
根据现有数据及行业分析,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 在 2025 年国内销量呈现断崖式下滑,并因关税政策调整于4月起停售新车。2025 年 1-2 月销量,model S 仅售出11 辆,model x 售出50 辆,合计61 辆,同比降幅超 90%。(这数据看着觉得豆包是不是又查了个假数据?)
特斯拉前三季度的销售,尤其在中国区域的销售其实不算差的,但这种情况,从四季度开始会不会有变化?
明年呢?
特斯拉作为汽车企业,这个和华尔街其他的七朵金花可能还不太一样,一旦营收垮了,或者毛利率失衡,产能就是他们的恶梦。
这种状况看看北汽蓝谷过去五年的亏损,看看燃油车去产能过程会给车企上市公司带来的冲击,特斯拉也避免不了,他们其实能维系优势的只有在智能驾驶的方向突破,但能突破么?
最后就是进入机器人产业能让特斯拉再次崛起么?(股价是先崛起了。)
进入10月之前,华为任命余承东为公司IRb主任,仍继续负责华为终端、鸿蒙智行等业务。
IRb 作为华为内部最具分量的决策机构之一,掌控着研发预算分配、跨业务协同及长期战略规划的核心权力。其职能不仅限于投资审批,更肩负着 “打赢 AI 关键战役” 的使命。
华为计划通过 IRb 机制,将资源优先投向 AI 芯片、大模型、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例如,余承东可能推动昇腾 910b 芯片的量产加速,或加大对盘古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投入。这种 “战略聚焦” 旨在应对英伟达、微软等国际巨头在 AI 领域的压制。
余承东升任华为 IRb 主任并继续负责终端、鸿蒙智行等业务,是华为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 “胜负手”。这一调整将资源分配权、技术商业化能力、生态协同效应三者深度绑定,有望在 AI、智能汽车等关键战场形成 “技术 - 产品 - 市场” 的闭环竞争力。
这可能就是体现了华为和特斯拉在toc领域两个方向的选择,特斯拉想凭借资本实力,推动AI向机器人方向产业化,而华为选择的方向大概率就是推动AI向汽车智能方向的产业化。
这可是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且,华尔街真的能撑到特斯拉实现toc机器人产业化这个梦想么?
让华尔街先感受一下国产车对特斯拉四季度的冲击吧,马上就来了。
喜欢马特贝的炒股人生请大家收藏:(m.6xsz.com)马特贝的炒股人生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