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全场震惊,众人一时难以回神。
他们听到的,是让于谦编纂永乐大典,更要入内阁——那可是多少文官梦寐以求之地。
他们深知,没有担保、推荐,且缺乏能力者,内阁之门对其紧闭。
此刻,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大明太子竟真的请动了于谦,并径直保举他入阁,此举令在场众人皆生羡慕,部分文官更是心生嫉妒。
即便编纂永乐大典这样的殊荣,他们也未曾沾边,而今于谦却兼得此二事——编纂大典与入阁,这令所有文官心生不满。
尽管于谦才华横溢,实力超群,科举首榜便是明证,但他毕竟是个新人,如此迅速跃升,实属罕见,简直如同开了外挂。
内阁首辅杨士奇脸上掠过一丝异样,他深吸一口气,对于谦极为看重。于谦文笔犀利,未来必成大明之栋梁。有于谦在,大明有望!
杨士奇阅人无数,他深知于谦前途无量。然而太子此举过于激进,不仅保他入阁,还让他编纂永乐大典,恐怕会激起文官们的不满。
果然,文官们已难以按捺,眼中闪过怒火。他们深知,若不此刻发声,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新人凌驾于他们之上。
“皇上,万万不可!”
“皇上,请三思而后行!”
“此时绝不能让于谦入阁!”
“即便他确有才能,也仅是个新人。虽夺得榜首,但无论是入阁还是编纂大典,皆极为不妥!”
“望皇上三思!”
“……”
众文官纷纷谏言。
交谈之际,文官们情绪激昂,唯独杨士奇等人例外,他们本就身居内阁。
而其他文官则怀揣晋升内阁之梦,不愿目睹新人轻易登堂入室,尤其此人还能编纂《永乐大典》。这对他们而言,既难以接受亦无法宽恕,眼中不禁泛起怒意。
朱棣旁观此景,对这些文官的不满由来已久。此刻,其子出手干预,无疑是最佳时机。朱棣嘴角微扬,未予百官理会,转而望向儿子。
“你真确信他能胜任此职?”朱棣问道。
“父皇放心,我极有信心。”朱高着淡然回应。
……
听闻此言,文官们神色再变,心中涌起莫名的不安。他们深知,此刻若再沉默,于谦恐真要跻身内阁,凌驾于他们之上。恐惧在他们心头蔓延。
且此刻若不多言,谁能预料朱棣最终态度?这绝非他们所愿。
“皇上……”他们欲言又止。
未及开口,朱棣已怒目相视。
“住口!”他厉声道,“你们除了在我面前争吵不休,别无他用。若真无事可做,下次我出征时,你们便随我一同前往!”
言毕,其眼神深处透露着凌厉之光。
文官们皆低头不语,更显怯懦。
朱棣对此愈发不屑,深知这些文官难担大任,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皆非其所长。
然而,若论纸上空谈、胡言乱语,他们恐怕无人能及。
念及此,朱棣面色微变。
微风拂面,他转而望向朱高着。
朱棣忽而一笑:“此刻解缙已无望入内阁,内阁确有一席之缺。”
“既然太子开口,朕便给他一个机会。”
他话锋一转,正色道:“但丑话在前头,若于谦庸碌无为,能力不足,朕绝不会因其新人身份而姑息,你应知晓如何处理。”
朱高着微微一笑,回应道:“若于谦真不堪用,我定会将他剔除,绝无二话。”
朱棣闻言,缓缓点头。
“自今日起,于谦便为内阁大臣!”
“至于修撰永乐大典,若他能成,朕必重赏!”
他转向朱高着:“这下你可满意?”
朱高着笑而不语。
百官随即离开奉殿,部分文官心中虽有不满,却不敢表露,只暗自思量于谦必败,待他失败,又可成为谈资。
此时,夏原吉走近,微笑着望向朱高着。
“夏大人,莫非你也为此事而来?”朱高着询问。
“太子殿下多虑了,我并未如此想。”
“既是太子殿下的抉择,我自然信得过您的眼光。”
“于谦此人确有过人之处,前途不可限量。”
“若太子殿下真让他入内阁,他或许能有大作为。”夏原吉道。
朱高着点头赞同。
“我确信他的能力,亦深知其实力。”
她眼中闪过一丝波动,随即微微一笑。
此时,太子殿下离去。
夏原吉默默注视,轻抚胡须。
杨士奇等人走近。
“夏大人……”
他们笑容满面地打招呼。
内阁三强齐聚。
论实力与能力,下无人能及。
此景之下,气氛略显沉静。
“于谦一来,你们可有压力了?”夏原吉笑道。
杨浦摇头。
“此言差矣,如今内阁正忙得不可开交,解缙离职后更甚。”
“于谦若能加入,或许能分担些事务。”
“只是……”
杨士奇语气一顿,环顾四周,见无旁人在侧,轻声道:
“我只怕他成为第二个解缙。”
他指的是于谦。
“放心,绝不会。”
“我太了解太子殿下了,他看重的人,绝不会步解缙后尘。”夏原吉笑道。
此言一出,杨士奇微怔。
夏原吉未待他回应,继续道。
“我坚信太子的品格!”
他微微一笑,缓步离去。
杨士奇三人相视一笑。
“未来的内阁,怕是要热闹非凡了!”
杨士奇长叹一声。
“再热闹,那些朝堂上的文官们,也坐不住了!”
“他们对那位置,可是觊觎已久!”
“如今,他们的美梦怕是要落空了!”
三人相视而笑。
朱高着很快返回东宫。
他归来时,见于谦正候在那里,见于高着,连忙跪下。
“多谢太子殿下!”
他连连磕头。
朱棣颁布旨意时,于谦已知晓此事。
心中颇受触动,却又略感迟疑。
“以我目前的实力和能力,想进内阁,编纂永乐大典,恐怕不易……”
他苦笑不已。
“有我在,你怕什么!”
“下之人,谁敢不服,便斩了他!”
朱高着淡然道:“只要我还是太子,他们就不敢多言!”
言罢,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听闻此言,一旁未言的焰灵姬等人,也沉默片刻。
不愧是他们心仪的男子,果然霸道,果然有魄力。
这才是真男人,本该如此。
于谦深受感动,又重重磕了个响头。
“太子大恩,在下无以为报!”
朱高着亲手将他扶起。
“既无以为报,现在便有个机会,还是个大好机会!”
朱高着微微一笑:“为大明尽力,成为大明之利剑,便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于谦深受感动,用力点头。
朱高着笑道:“随我之后,必让你目睹大明百姓安居乐业之景!”
“待我登基为帝,下苍生,再无饥饿之忧!”
于谦深受触动,望向朱高着。
“若为子,你欲何为?”于谦突然问道。
朱高着略作沉吟,坦诚答道:“致下大同!”
“致下大同……”于谦低语重复,深受启发。
望向朱高着时,见他眼中似有波澜,转身缓步离去。
谁料于谦又跪倒在地。
“太子殿下,定当如此!”
他感到热血沸腾。
太子那句“致下大同”,直击他心。
于谦大笑。
“好一个下大同!”
……
大明之外,一破旧山谷中,山洞缓缓显现。
洞内坐着两人,一是建文,一是其锦衣卫。
不久,另一锦衣卫携一人走来,那人正是解缙。
原来,解缙为建文帝所救。
尚未入洞,解缙便已咆哮。
“放开我!”
喊了几声,声音渐弱。
他踏入洞中,一眼望见建文,惊呆当场。
他微微张嘴,呆望建文。
“你,你……”
惊恐万分。
建文见状,微微一笑。
“我有那么可怕吗?”
解缙结巴道:“您,您是建文皇帝?!”
建文微愣,摸了摸自己的光头。
“我现今不过是个和尚,非昔日皇帝,你无需如此相待。”他微笑言道。
锦衣卫们投来一瞥。“此番多亏皇帝陛下,若非他,你恐已命丧朱棣之手。”一锦衣卫道。
闻言,解缙脸色黯然,颓然坐地,面色苍白,神情恍惚。
“你为燕王做了诸多贡献,还编纂了《永乐大典》,他何故要加害于你?”建文问。
解缙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
建文之语,触动了他的心弦。
他确实无言以对,更不知朱棣当时真有杀他之心。
一锦衣卫冷目相视,“此番多亏陛下,不然你项上人头难保!”
建文摆手,对那锦衣卫之言略有不满,“言辞勿需过激,莫要吓到他。毕竟,此番也算救了他一命,免得他白白送死。”
锦衣卫点头,“我明白该如何行事。”言罢,语气微有起伏。
此时,建文再次望向解缙。解缙心中忐忑,畏惧地望向建文。
“放心,我们无意取你性命。若真要杀你,又何必救你?”建文道。
解缙闻言沉默,眼神闪烁。
细思之下,确实如此。若要杀他,何必相救?
解缙暗暗松了口气,他向来聪慧过人。
他径直坐下,周身陷入一阵沉默。
山洞之内,唯余二人。
“我实在不解,皇上为何要置我于死地?为何?”
“我编纂永乐大典,为大明倾尽所有!”
“怎料结局竟是如此,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啊!”
言毕,他浑身力气似被抽空。
建文略作沉默。
恰在此时,一名锦衣卫步入。
他先是望向建文,又转而打量解缙,显然有事相告。
建文见状,言道:“簇无外人,但无妨。”
言及此处,他眼眸微动。
喜欢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请大家收藏:(m.6xsz.com)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