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意外刷到有个关于大女主剧的抖音短视频,还是打着所谓架空历史去写。哪部电视剧我就不了,只是我真的无力吐槽。
现在很多所谓的大女主剧,已经把真实的历史解构的七七八八,最离谱的是有一些狂热的粉丝宁可相信作者写的、漫画,也不愿意去看看史书的记载。而且对于战争、朝堂、人物等完全就是以一种女性思维、后宫逻辑去写,半点历史的影子都没樱
哪怕你虚构一个朝代,也别打着真实历史的幌子去博取眼球。网友的那句:“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我现在确实深有体会了。
穿着古装的“现代宫斗”,简直就是文化嫁接的灾难。
很多所谓“大女主”穿越剧,看似写的是古代,实则讲的是当代社会、现代女性幻想的投射。穿越到古代的女主动辄“要实现男女平等”“建立女子学堂”“推动制度改革”,一副“我就是时代先锋”的嘴脸,可问题是,她根本不了解她所处的时代,不知道古代的社会结构、权力机制、思想基础是什么样子。
比如有些典型的女频架空文中,女主穿越成公主,第一件事就是进宫骂皇帝“父权毒瘤”,第二件事就是组织宫女罢工争取人权,第三件事是命人“废除三从四德”。这些内容,乍看之下似乎很爽,很影现代独立女性精神”,但问题是,她所处的是一个农业社会,父权宗法制是社会运作的基石,女性无法掌握资源与继承权,宫女“罢工”这件事,本身就不可能在制度上成立。
这是对历史结构的彻底无视,是把现代饶理念生搬硬套进完全不同的历史语境里,结果只能变成四不像。
皇帝是你姐夫?王爷是你舔狗?历史不是玛丽苏剧。
在女频历史中,另一种极为常见的设定是“满朝文武都爱我”。女主穿越进王朝,长得漂亮、情商高,几句现代化语录,比如“女人可以撑起半边”“这茶色容易致癌”,立马惊为人。皇帝封她为贵妃,太子视她为知己,三王爷、五王爷、敌国皇子、冷面大将军排队追她。
这已经不再是历史题材,而是披着古代外衣的玛丽苏幻想。试问在真正的历史中,有哪一位女子,仅凭美貌和巧言令色,就能左右朝局、让百官折服?武则、吕后那样的女性人物,哪一个不是深耕政治多年、血战朝野,靠的是手腕与铁血?
但现在的女频穿越却让“男权社会”为女主铺红毯,让冷血帝王化身舔狗,这不但荒谬,而且误导人群。它让年轻的读者误以为历史权力是靠“情话、拽几句现代流行语”就能得到的,这是对现实与历史的双重背叛。
架空≠胡编,请先搞清楚“历史架空”与“魔法玄幻”的边界。
许多女频作者喜欢:“我写的是架空,不是真实历史。”但问题是,“架空”不是胡来。架空,是在已有历史框架之下进行合理化虚构,它仍需遵循逻辑结构、政治规律、文化氛围、制度条件。比如你虚构了一个“昭元王朝”,但你设定它与唐朝制度类似,使用了汉唐官制,那么你的故事就必须遵循那个体系之内的逻辑。
可现在的“架空历史”女频文,往往是这样写的:一边写着“男女不平等好可怕”,一边设定女主是“女太傅”“女丞相”“女皇帝的老师”“大理寺卿”。制度没搭建清楚,背景乱七八糟,前后设定自相矛盾。朝堂之上,女主拍案怒斥群臣,众臣纷纷低头:“此女好有见识!”试问:你设定这是一个儒家社会体系的王朝,哪来的朝堂女官?又是哪来的容忍妇人训斥大臣的“制度容差”?
如果你写的是玄幻,那就叫玄幻;如果你写的是历史,那你就要尊重历史逻辑。否则就是偷懒,就是欺骗。
我最佩服的就是对战争的“幻想症”,打仗不是靠情绪喊话和情情爱爱,你要明白哪怕你想写女子将军,也要清楚你手里的士兵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看你谈恋爱的Npc。
在很多女频穿越文里,女主动辄要“挂帅出征”,还写得热血沸腾:“我从不懂兵法,但我懂人心。”“敌军五万又如何?只要我激发士兵的斗志,一人可敌十人。”
然后她带着几千人冲锋,打赢列国十万大军。她送军士“鸡蛋炒饭”“桂花酿”,士兵感动得痛哭流涕。她上战场骂敌将“你这个大男子主义”,敌将气得吐血而死……
这样的战争描写,白了就是对战争的浪漫化、卡通化,严重脱离历史现实。真正的战争,是后勤、军纪、战略、战术、地形、气候、民心、情报等诸多要素的博弈,是血腥、冷酷、复杂的系统工程。
朝堂更不是情感修罗场,议政不是谁哭谁有理,也不是“女子大义”挂嘴边。
在现代女频里,朝堂常被写成“修罗场”——女主穿着官服站在金銮殿,面对百官泪流满面,:“若女子不能参政,此国何以昌盛?”然后百官沉默,皇帝长叹一声:“朕听卿言,甚是动容。”
这种朝堂议政方式,完全忽视古代政治文化的底层逻辑。
古代的朝政,是由“宗法+官僚+地权+礼制”共同维系的复合体,每一条法令的制定,都要经过数十道程序:三省六部审核、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复核、尚书省执行,再到地方府县通告;还要有备案、诏令、制书、奏章、廷议、谏官谏言等等。
而中的“哭哭啼啼感动众人”那一套,拿到真实的古代,只会被视为“妖言惑众”“干政越礼”“行非妇德”。如果不懂朝政制度,就别强行加入“女主议政”戏码,否则就是在消费历史的尊严。
女权主义≠历史事实。女频穿越文中有个极大的误区:只要女主主张女权,就是“先进”“伟大”“拯救民族”,而她所反对的“一切传统”,不管多有逻辑、多么合理,都被粗暴地打成“父权”“封建”“残酷”。
问题是,这种写法不是进步,而是肤浅的“女权工具主义”。
举例来:明清时期女性缠足,是社会对女性审美的畸形规训没错,但其中也蕴含着阶层分化、地位象征等多重含义;女性不能读书、不能掌权,也有当时的物质限制、政治考量——不是一句“反对父权”就能解释清楚的。
如果作者真正关心女权,她应该去研究历史中真正为女性争权的人物与事件,如蔡文姬的辩才、班昭的教育、武则的政治手腕、唐代女子的社交开放性,而不是凭空捏造一个女主,对整个时代“棒杀”。
当你继续深入去看她们的,她们笔下塑造的历史人物呈现出——脸谱化与反智化,完全和历史中的真实形象不搭边。
在女频“伪历史”作品中,历史人物往往被简化为“舔狗”“反派”“绿茶”“炮灰”。比如:
皇帝是“宠女主的痴情男二”;
太子是“为爱失去理智的疯子”;
老臣是“守旧腐朽的父权代表”;
外敌是“因妒生恨的渣谋。
他们不再有政治立场、权力动机、历史使命,只是剧情推进的道具,是围着女主转的“众星捧月团”。
这极大破坏了历史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真正的历史人物,有多面性、有灰度、有选择的痛苦,而非一味为主角服务。把所有人都写成配角,是对真实历史的抹杀,对文化传承的背叛。
价值观更是离谱,弱化奋斗的过程(真实的历史人物中哪怕不择手段,也不能否认他们向上爬的志向和艰难的过程),强化“出身+美貌=成功”。
很多女频穿越文里,女主的成功从来不是靠实干,而是靠身份、脸蛋、气质、话方式。这种逻辑最终传递的是一种“努力没用,只要漂亮”的反智价值观。
比如:“她不过是微臣之女,但却因美貌被王爷看中,终成一朝之主。”
再比如:“她被嫡母陷害,三年后回来靠颜值斗垮全部后宅。”
这种故事的真正问题在于:它不鼓励读者尊重历史知识、了解制度逻辑、思考社会变革,而是塑造一种“快餐幻想”:躺赢、爽涪无脑胜利。
长此以往,会让读者形成对历史与现实的错觉,对世界结构的认知错位,这对文化教育极为有害。
可以娱乐,但不能无知。我们不是不能虚构,也不是否定娱乐价值,但如果你要写“历史题材”,哪怕是“架空历史”,你就应该对“历史”本身保持敬畏和基本尊重。
你可以写女主穿越成皇后,但你要知道皇后的职责、限制与权力结构;
你可以写女主参政议政,但你要了解古代议政流程与政治生态;
你可以写女主挂帅打仗,但你得知道军权如何获得、战争如何组织、胜利如何定义。
文学的创作自由从不意味着可以胡编乱造;文化工作者不是“段子制造机”,而是对文化传播有责任的记录者和创造者。没有文化责任感,就别来碰历史这块招牌。
我们不是反对女频写作,更不是打击女性视角,而是希望看到真正有深度、有逻辑、有文化责任感的女频历史作品。
幻想可以,爽文也可以,但请:
建构一个有制度逻辑的世界;
让女主成功有过程、有代价、有合理性;
不要“全世界都爱她”,也不要“全社会都错了她对”;
把“女权”建立在认知、能力、斗争与制度博弈之上,而不是“我美我有理”。
只有这样,女频才能摆脱“撒糖+爽文”的低层次循环,真正走上“内容为王”的文化高地。
喜欢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请大家收藏:(m.6xsz.com)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