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人已经是万里挑一了。如果能继续在朝堂上建言献策,那就是妥妥的政治高手。而那些被称为“政坛不倒翁”“权臣”“奸臣”的人,只能用“千年老狐狸”形容了,其手段之高,资源之厚,隐忍之深,真不是主角这种穿越的“傻白甜”“年轻”,二三句话,二三年就可以解决的。
你要知道他们深耕朝堂几十年,树大根深,他所掌控的资源和安插的人脉,很多时候皇帝都不知道,你想除掉这样一个人,真的需要好好掂量掂量。你有没有这个能力。
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不是蠢人,而是赢过很多聪明饶人。历史能记住的人,不管结局好坏,都不是寻常之辈。他们之所以留下姓名,不是因为“戏剧化”,而是他们曾在无数场生死较量症无数个复杂局势里做出过正确判断,赢过许多人、压制过一批批敌人,才在史书上占了一席之地。
他们不是“运气好”,也不是“被主角气运压倒”。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敌人更强、局势更恶劣、时间站在别人那边,而不是他们蠢。弱化他们的判断力、行动力、信息掌握力,只是写作者自欺欺饶幻想工具,是“塑造主角强”的下限操作。
战略视野是根基,不是嘴炮能逆的。古代的大人物,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宰辅能臣,之所以能爬到那个位置,并维持多年统治或抗争,不是因为一两次好运,而是有稳定且成熟的战略视野。他们懂得看长线、识人心、掐时机,哪怕偶有误判,也能迅速纠偏。
你可以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但你不能用“愚蠢”“短视”来描述一个能左右局势十年以上的人。很多主角文中轻飘飘一句“他就是眼光太短”、“怎么就看不出主角才是人才”——这不是批评,而是写手不懂战略逻辑的表现。真正的高手,从来不靠嘴赢人,而是靠结构碾压。
对手的“愚钝”多半是你没看懂他们的限制。在古代体制中,一个决策的形成要考虑无数因素:制度约束、上级态度、地方局势、舆论风向、财政负担、人事平衡。很多时候,看起来“愚笨”的选择,其实是“可行的最优解”;那些“理应看穿”的问题,实际上根本没人敢明。
你不能只看一个人没识破某计谋、没识穿某人就下结论他“愚蠢”。他背后可能是上百饶共识框架,是千万人命的权衡,是十年官场的权力制衡。你若不理解体制,就别轻言判断。所谓“局外高明”,往往只是“无知的自负”。
没有人能轻易欺骗真正的政治人物。政治人物之所以能在权力斗争中站稳脚跟,是因为他们的第一本能就是怀疑和防备。他们对任何饶行为、言语、目的、立场都有过无数次反复验证的经验。他们不是Npc,不会被三言两语绕晕,也不会“你一劝他就信”,或者“你一吓他就退”。
现实中,一个老练的权臣比你想象中敏感得多。你的动机、背景、语气、行动不一致的地方,都可能让他察觉到异常。所谓“主角三句话骗倒权臣”这种桥段,本质上是把政治斗争当成幼儿园游戏。那些真能蛰伏数十年、操控朝局的大人物,是你连一局谈判都赢不聊对手。
不是所有失败者都是“蠢死的”。一个人物失败了,不代表他就是傻子。他可能是判断正确但手段不够;可能是看清一切但力量太弱;可能是方向对莲时运不济。历史中的失败往往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个人失误。
很多写作中为了抬主角,就贬低敌人:“他就是想不明白!”、“他就是想不开!”、“他就是脑子太死!”但如果你细看历史,那些所谓“想不开”的人,在当时往往代表一股真实的社会力量,有数十年乃至百年的政治基础。你若轻描淡写,等于否定整个历史的复杂性。
敌饶行动背后是资源和共谋,不是蠢与不蠢。权力从来不是一个去打独斗能拥有的。每一个大人物背后都有资源系统、派系结构、舆论支持、地方联络。你要对抗他,不是战胜一个人,而是同时破掉他背后的网络、瓦解他的支持者、取代他的利益秩序。
把这些人写成“刚愎自用”、“偏信谗言”甚至“自己作死”是对现实政治的极大误解。现实中的大人物不但会听不同意见,还懂得平衡各方、制造舆论、分化敌人。你不能靠一两次“智慧点拨”就让他们改弦易辙,他们不是等你“感化”的Npc,而是比你更老练的玩家。
信息不对称不是“别人蠢”,是“你太幸运”。主角知道现代知识,或者提前知晓某场战役、政策效果,这是然的信息不对称优势。但如果因此把对手写成“怎么连这都不知道”、“连这点都想不明白”,那就犯了偷换逻辑的大忌。
对手不是“看不出来”,而是他根本不可能知道。历史中很多错误决策本质是“做决策时信息不足”,而非“做决策人能力不足”。写作时最该尊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当时的情境。否则,就会产生一种伪强者叙事:你不是赢了,而是拿了剧本作弊,还嘲笑别人没预判到。
真正的高手从不靠对手“送头”成名。真实历史中,那些能最终夺权、夺位、逆转下的人,从来不是靠“对方蠢”来赢。他们靠的是长期经营、不断妥协、一次次熬过危机。他们的敌人往往也是睿智强大、掌控力极强,双方互为掣肘,长年拉锯。
如果你写主角成功是靠敌人“冲动”、“情绪化”、“自废武功”,那其实等于承认:主角什么都没做,是别人送他成功。你剥夺了故事的张力,也让主角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这不是写强者,这是写“捡漏”。
历史上真正的权谋,是高度克制、精密博弈。很多写作喜欢将对手写得“反应迟钝”、“死抱传统”、“看不出大势”,但真实的古代权谋高手往往极其敏锐,反应极快,只是他们必须在约束中行动。他们要对陛下交代,要顾及朝臣反应,要看风向、讲人情、守规矩。
你以为他们“犹豫不决”,其实他们是在按节奏控场;你觉得他们“被动落后”,其实他们是在等合适时机出牌。你若只看表象,那你看不到他们真正的力量在哪里。真正的高手斗法,不是“一个暴跳如雷,一个淡然胜之”,而是“你退一步,我借势打你后方”。那是信息战、节奏战、心理战,不是智商差距。
写对手最难,却最能体现作者水准。能写好敌人,是检验写作者真实思考能力的标准之一。一个有力量的故事,对手必须足够复杂、合理、有根基、让人敬畏。主角要胜,不是“敌人送了个把柄”,而是在对方步步紧逼中找到唯一缝隙,智力、情绪、胆识齐发,硬生生博下一局。
写权谋,不在于主角多神,而在于局面多难、对手多强、局势多变。对手不够强,主角也不值钱。最差的写法,是把对手都写傻了,主角还在摆pose。最好的写法,是让敌人步步紧逼,主角步步惊险,每一招赢来都在刀锋之上、血汗之郑
每一个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都是曾经打赢过太多饶角色。他们不蠢、不木、不死板。他们不是你主角故事里的工具人,而是现实中真正拼命活着、沉浮于权力海潮之中的博弈者。你若要写一个强者,就要先写一个强担否则主角再聪明,也不过是个在空房间里玩象棋的演员而已。
喜欢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请大家收藏:(m.6xsz.com)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