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是列宁的一本关于工人阶级如何运动的书。读完怎么办后,我把里面一些要点提炼出来了。所以,这一节不是系统的文章,只是一些主要的做法。
这些做法,大家可以结合毛选看一下。很有指导性。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要坚持创作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指导革命运动。而且思维要放开,吸收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优秀的经验。
2.理论斗争和阶级斗争必须贯彻下去,意识形态工作牵扯到工农阶级的思维认知,许多人对于理论斗争并不理解,过于注重经济工作,甚至会出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倾向。要坚决抵制。
3.对工农的教育工作要跟上,要让他们明白阶级斗争的本质,利益争取的关键,要让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分子知识化,让工农阶级这个群体,不断产生优秀的领导团体,带领工农运动。
4.任何打着民主、自由旗号,阻碍阶级斗争的人,都是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打击镇压。我们接受批评,但是不接受模糊阶级斗争、放弃自身原则的批评,这种批评教育要对党内的实践活动有意义,并且要勇于承认错误。
5.工农阶级的运动从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慢慢变得有组织,有体系,有力量,这个过程,既需要有学识、有能力、知识分子(与工农阶级一起的)的领导,也需要工农本身联合起来,壮大力量,这样才能争夺政治上的话语权。
6.在一个党派内部也会出现妥协顺从甚至背叛的人,这些人受资产阶级的蛊惑。要么投入到资产阶级怀抱,要么放弃应坚持的原则,最终也会损害工农阶级的利益。需要时刻警醒这类群体。尤其在一个党派内,新旧交替的时候,很多青年未必能坚守阶级斗争思维。
7.轻阶级重经济这种思维是人性本能,但是如果把这种思维运用到工农阶级的政治运动中,容易本末倒置,甚至会被资产阶级利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你或许能够获得一些短期的利益,但失去的则是长期的政治权力。
8.工农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关系不能对立,二者不是非此即蹦关系,而是相互依存。我们要知道工农阶级的政治理论,大多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书写的。工农需要依靠知识分子的理论支撑运动。但是,要警惕什么类型的知识分子。对于那些空话、没学识、跪拜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要剔除出工农阶级队伍。
9.一个饶意识形态和所属阶级只能有一种,当前的社会中主要有两种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个人不可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就好比,一个人高举“为民”的大旗,但是你定睛一看,他的腿在跪着向皇帝磕头。你他是忠于皇帝,还是服务人民?这也是当前许多艺术作品创作者,尤其是历史作品的作者存在的问题。在对人物塑造时,常常模糊他的阶级从属,甚至是有两种阶级属性,这完全就是对读者的一种误导。(这个我可能会单独作为一个章节,详细一下)
10.我们常听到一种论调:客观条件不足以支撑一个饶行为或者一场运动持续下去。于是,把个饶失败归结于现实条件不足,因为不具备客观条件,所以我才会失败。但是他们往往忽略客观条件也是可以人为改造的。就像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一样。客观条件不利于你,那你可以利用饶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有利于你的客观条件。而不是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客观条件。
11.革命理论的创作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尤其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逐步发展,理论着作也要相应的逐步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革命运动。
12.经济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斗争,政治斗争要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工人和雇主之间,即便通过思想教育,让工人明白雇佣之间的不对等,但他们顶多可能把自己从“贱卖”转变为“贵卖”,改变不了依附于雇主的本质。只有联合工农阶级,积极地开展政治教育,科学的组织政治斗争,才能唤醒工农阶级的政治意识,争取最大的解放和自由。
13.宣传员和鼓动员应分属不同的工作。鼓动员通过对现实的直接表达,比如钱没了,家人要饿死;富人愈富,穷人愈穷。将工农的情绪激发到位。而宣传员则要做好内容的深刻剖析,让工农了解事物的本质,揭露出不公的社会现实。一个侧重情绪,一个侧重思想。
14.民主两个字特别容易成为一些人抨击革命运动的点。但是对于初期革命运动来,他的秘密性和隐蔽性是得以保证革命组织组织革命运动的基础,任何公开性的民主制活动都有可能遭到反革命组织的镇压。而且这种民主的论调,也反映出组织者的幼稚。按照民主原则,则是任何事都必须让每一个人举手表决,但现实往往是一堆人商量不出一个结果,反而越聊越乱。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书,而且到今为止都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也让我明白组织一次系统的革命运动有多么难。当年教员一点一点摸索起来,能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体系。
喜欢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请大家收藏:(m.6xsz.com)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