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向导的安排下,在徐州境内一个偏僻的民宅里歇息了一夜。第二日未亮,他们便继续启程。
按照正常的行程,马清三人应该南下,穿越琅琊国到东海郡。然而出了蒙阴县城后,他们却没有南下,而是突然调头北上。
马清是要借着去东海的名义,先去青州。他早在出发前就仔细计算过行程:从八月三十日出发,从须昌到蒙阴再到青州,然后再从青州南下郯县,少则十日,多则十五日,有足够的时间在九月二十日前到达郯县。
马清之所以没有出须昌后径直往北进入青州,而要往西先进徐州再北上青州,也是为了做给苟曦看。
苟曦一定会派人沿途监视他们的行踪,直到他们出兖州。这一招声东击西,正是要迷惑那些可能潜伏在暗处的眼线。
三人从蒙阴北上,马蹄踏过汶水岸边湿润的泥土,翻越沂山、鲁山余脉的官道。这条官道蜿蜒在群山之间,像一条灰色的丝带缠绕在苍翠的山腰上。经过了秋色如海,层林尽染的沂蒙群山,穿过了巍然屹立在两山之间穆陵关。
穆陵关关墙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坚固。但见秋风猎猎,旌旗招展,过了此关就正式进入古老齐国的核心区域。
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广袤的平原一望无际,粟米金黄,高粱如火,在秋阳下熠熠生辉。道路上运送粮食的牛车络绎不绝,车轴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伴随着农人粗犷的民歌,汇成一曲丰收的交响乐。
官道上越来越热闹,商队的驼铃声、驿卒急促的马蹄声、徒役的号子声、士饶谈笑声不绝于耳。尘土飞扬中,整个青州充满了蓬勃的活力。
\"青州真是富裕。\"方信望着眼前这番景象感叹,\"只是,要是苟曦来当刺史,这里怕又要遭殃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马清看着富饶的原野,“这一路走过来,你们都开眼了吧,百姓富裕还是贫困,只有一条,看为政的是谁。”
三人沿着北上的官道一路前行,第六晌午刚过,七八里外出现一座巍峨的夯土城墙。城墙周长数十里,在秋日晴空下,显得格外雄伟。城墙上的垛口整齐排列,角楼高耸,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越靠近城池,道路越发宽阔,车马人流也越发密集。
临淄到了。
这座战国时期就以\"车载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闻名的大都会,作为青州治所,繁华依旧。十二座城门洞开,每座城门都有士兵把守,但并未严加盘查。城门口车水马龙,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车轮的轱辘声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城内外可见冶铁、制陶的作坊,高大的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空气中弥漫着煤炭和黏土的气息。靠近城墙处有驻扎的军营,旌旗招展,士兵们操练的喊杀声震。整个城市弥漫着一种活力、富足且略带喧嚣的都市气息。
刺史府大门是一座像城墙一样高大的双阙门,门上悬挂着\"青州牧\"三个鎏金大字的牌匾。此时午时刚过,从西、东、南三个方向来的百姓三三两两进入大门,门口担任守卫的两名戎服士兵手持长槊,却对往来人群视若无睹。
马清觉得奇怪,和方信对视一眼。方信也是一脸困惑,低声道:\"这刺史府怎么任人随意进出?\"三人在距离大门五十步远的地方下了马,马清和方信往双阙门走,丁飞则在门外牵着马等候。
马清和方信汇入人群,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氛围。这些人中有粗布窄袖的普通百姓,也有宽袍大袖的士人;有年轻美貌的男女,也有中年有气度的男人和风韵犹存的妇人。人群中混杂着汗臭味和香囊味,腰佩玉铛的叮当声与耳坠的清脆声交织。各种阶层的人混杂在一起,却并未彼此排斥,所有饶脸上都带着愤愤不平的表情。
\"他也是的,都这么大的官了,又不缺女人。\"马清和方信前面,一个粗布短衣、身材矮的中年人将头偏向右边一位身材瘦高、穿深衣的中年人,用瓮声瓮气的声音道。
\"和那女人做了那事,还杀人。\"那位穿深衣的中年人用粗粗的嗓门回应,声音里带着谴责。
\"搞清楚哦,那女人勾引人家,要那太守娶她。\"一名穿着百褶裙的中年女人白了那个中年人一眼,语气中带着为官员辩护的意味。
\"唉,女人真是祸水。\"一位穿窄袖衫的年轻人做出一副成熟的样子,摇头叹息。
\"伙子,你碰过女人再。\"那名中年妇女嘴角挂笑,斜睨年轻人一眼,引得周围几人窃笑。
四名佩刀、穿灰色戎服的士兵站在入口处,他们的头颅不停地转动,眼珠子在人群中来回扫视,似是在看人群中有没有人带武器。
大门后是一张精美的花鸟影壁,彩绘的孔雀在牡丹丛中展翅,栩栩如生。影壁后是一个巨大的庭院,南北约六十丈,东西三十丈,足足能容纳上千人。庭院两边的边缘站立着持刀槊的士兵,个个神情肃穆。庭院中心则摩肩擦踵挤满了人,所有饶目光都聚焦在正堂方向。
马清和方信往前挤去。前面被撞的人刚开始还对两人怒目而视,待看清两人衣着不凡后,目光立即变得平和,甚至主动侧身让路。
正堂是七开间的大门,此时敞开了五间。堂内,跪着一名披散着头发的犯人,他身穿一件没有任何纹饰的白色单衣,双手被粗糙的绳索反绑在身后,赤着双脚,身子不住地发抖。犯人身旁,还跪着一名妇人,从背影看是个有些发福的中年妇女,花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插着一根木簪子,一身青布衣衫显得很干净。
正中高榻的独坐式床上,端坐着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着皂缘绛袍的王敦。他的左右两侧案桌上分别坐着一名属官和记室,厅内两边朝外八字形地陈设着仪仗和兵器架,刀剑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看样子,这是一堂公审,而且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
马清和方信站在最右边那扇敞开的大门边,这里既能仔细观察王敦,又不会引起他的注意。
喜欢晋柱请大家收藏:(m.6xsz.com)晋柱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