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十二号”运输舰的居住舱内,王乐乐正飘在半空中,伸手去够悬浮的火星模型——这是他登舰时工作人员送的礼物,模型上用荧光笔标注着新城区、北极农业区的位置,还有一条虚线连接着地球星环城。“爸爸,还有多久才能到火星呀?我的模型都快被我摸破了!”
王建国正对着舷窗调整相机参数,想要拍下远处逐渐清晰的红色星球。听到儿子的话,他回头笑着:“快了,还有6时就到了。你看,那就是火星,比模型上的红多了。”
乐乐立刻凑到舷窗旁,脸蛋贴着玻璃:“真的是红色的!爸爸,火星上的土也是红色的吗?我们的房子会不会也是红色的?”
“房子是银色的,不过阳台的种植箱里,我们可以种上绿色的夜光树,到时候红土配绿树,肯定好看。”安娜走过来,帮乐乐把飘起来的头发捋好,手里拿着一包刚加热好的“火星营养餐”——里面有高温鳟鱼块、改良米饭和脱水蔬菜,是火星新工业谷专门为移民研发的便携食物,既耐储存又能补充维生素。
就在这时,运输舰的广播突然响起:“各位移民朋友,预计1时后进入火星大气层,请大家回到座位,系好安全带,启动座位旁的‘抗冲击缓冲装置’。如有身体不适,请立即联系舱内医疗团队。”
王建国刚把乐乐抱回座位,隔壁舱的一位老奶奶突然举手:“医生!我有点头晕,还恶心。”医疗团队的张医生立刻赶来,用便携式检测仪给老奶奶做检查:“阿姨,您这是轻微的失重反应,别紧张,我给您注射一支‘抗失重药剂’,再喝杯温水,很快就会好。”
张医生一边操作,一边解释:“咱们从地球到火星,重力从1G降到0.38G,身体需要适应,很多人都会出现轻微不适,这是正常现象。到了火星地面,咱们还赢重力适应训练课’,帮大家慢慢习惯。”
老奶奶注射药剂后没多久,头晕的症状就缓解了。她握着张医生的手:“谢谢你们,想得真周到。我还担心到了火星会不适应,现在放心多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张医生笑着,“到了火星,每个社区都有医疗站,有任何不舒服,随时都能找我们。”
1时后,“夸父十二号”进入火星大气层。舷窗外的景象瞬间变化——红色的大气像火焰一样包裹着舰体,窗外的光线从明亮逐渐变成橙红色,舰体轻微震动,乐乐紧张地抓住王建国的手,却又忍不住盯着窗外:“爸爸,这像不像在穿越火山?”
“有点像,但这是火星的大气层,很快我们就能看到地面了。”王建国紧紧握着儿子的手,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半时后,运输舰平稳降落在火星太空电梯港。当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带着淡淡土腥味的风扑面而来——这是火星特有的气息,没有地球的湿润,却带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欢迎来到火星!我是你们的引导员周,接下来由我带大家去新城区安置区。”一位穿着红色制服的年轻姑娘笑着迎上来,她的胸前别着一枚“火星移民引导员”的徽章,“大家请跟着我,咱们的接驳车就在外面,每辆车都配有空调和饮用水,全程20分钟就能到安置区。”
王建国一家跟着队伍走出运输舰,第一次踏上了火星的土地——脚下的红土细腻松软,踩上去像踩在细沙上,远处的太空电梯港是银色的,与红色的地表形成鲜明对比;更远处,能看到成片的绿色温室大棚,像镶嵌在红土上的翡翠,还有一排排整齐的银色模块化住房,那就是他们的新家。
“妈妈,你看!是绿色的大棚!里面是不是种着水稻?”乐乐指着温室大棚,兴奋地大喊。
“对,那是北极农业区的附属农场,以后爸爸就在那里工作,种水稻给乐乐吃。”安娜笑着。
接驳车上,周给大家介绍火星的情况:“咱们新城区安置区有10万套住房,配套了5所学校、3所医院、2个大型商场,还有1个‘火星文化广场’,以后大家可以在广场上举办活动。每个社区都有生态维护队,负责种植树木和草坪,让咱们的家园越来越绿。”
乐乐突然举手:“姐姐,我们可以在阳台种夜光树吗?我带了种子!”
周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每个住房的阳台都有专门的种植箱,里面装的是改良后的火星土壤,很适合夜光树生长。等树长大了,晚上会发出淡绿色的光,特别漂亮。”
20分钟后,接驳车抵达新城区3号安置区。王建国一家跟着周来到3-1-501号住房前,周用电子钥匙打开房门:“这就是你们的家,120平米三居室,家具家电都配齐了,水电已经开通,你们可以直接入住。”
推开门的瞬间,王建国一家都愣住了——客厅的沙发是淡灰色的,茶几上放着一盆绿色的“火星吊兰”(专门改良的耐高温植物);卧室的窗户很大,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暖洋洋的;阳台的种植箱里,土壤已经翻松,旁边还放着一把铲子和一袋肥料。
“这就是我们的家?”乐乐冲进阳台,拿起铲子,“我现在就要种夜光树种子!”
王建国和安娜相视而笑,安娜从包里拿出种子,帮乐乐把种子种进土壤里:“咱们每浇水,过不了多久,种子就会发芽,长出会发光的树。”
当下午,周带着王建国去北极农业区的附属农场熟悉工作。农场的负责人李叔是早期移民,带着王建国参观温室大棚:“这些大棚里种的是改良水稻,生长期比地球的短20,亩产能到800斤。你以前在地球种过地,上手肯定快,我们会先给你安排10亩地,有啥不懂的,随时问我。”
王建国走进大棚,看着绿油油的水稻,心里涌起一股熟悉的亲切感:“李叔,您放心,我肯定好好种,不辜负咱们火星的土地。”
安娜则去社区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工作人员递给她一张“火星居民卡”:“您的永久居留权已经备案,现在您就是正式的火星居民了。如果您想工作,生态维护队正好在招人,负责社区的植被养护,工作时间灵活,还能兼顾照顾孩子。”
安娜眼睛一亮:“我在地球学过园艺,这个工作太适合我了!”
当晚上,王建国一家在新家做邻一顿晚饭——用农场送的新鲜水稻煮的米饭,搭配加热的高温鳟鱼块,还有从地球带来的咸菜。乐乐吃着米饭,开心地:“爸爸,火星的米饭比地球的好吃!”
王建国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看向窗外——火星的夜晚很安静,远处的社区路灯亮着暖黄色的光,偶尔能看到几颗明亮的星星。他想起在地球内罗毕排队的日子,想起地球星环城的银色半环,心里充满了感激:“是啊,以后咱们就在这里好好生活,让乐乐在火星长大。”
与此同时,李扬正在新城区安置区巡查。他走进一户移民家中,看到夫妻俩正在收拾行李,孩子在客厅里玩耍,脸上满是笑容。“住得还习惯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李扬问。
“习惯!习惯!”男主人连忙,“房子又大又亮,工作也安排好了,比在地球时好多了。谢谢李总,谢谢桃园集团,给我们这么好的家。”
李扬点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火星的建设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以后有什么建议,随时可以提。”
巡查结束后,李扬收到了秦思远的通讯:“李总,首批500万移民已顺利抵达火星,地球星环城的运输舰正在准备第二批移民输送,预计下个月能送1000万移民过来。火星的安置区能跟上吗?”
“没问题。”李扬调出安置区建设进度表,“新城区的10万套住房已交付,下个月还能交付20万套,北极农业区的产能也在提升,能满足1500万移民的口粮需求。你们尽管送,火星这边能接住。”
挂了通讯,李扬走到安置区的观景台,望着远处的红土和温室大棚。夜色中的火星,红色的地表泛着微光,远处的火星环像一道淡蓝色的光环,守护着这片新生的土地。他知道,首批移民的顺利安置只是开始,未来还有2500万移民要来到火星,还有更多的住房、农场、工厂要建设,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火星一定能成为3000万移民的幸福家园。
同一时间,地球同步轨道的地球星环城上,秦思远正在指挥第二批模块的对接。全息屏幕上,新的硫基模块正缓缓靠近半环,准备向“全环合拢”的目标迈进。“各组注意,第二批模块对接开始,确保误差控制在0.3米以内!”
林薇和赵磊正在操控机械臂,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模块姿态稳定,推进器参数正常,开始对接!”
机械臂稳稳抓住模块,缓缓靠近对接点。当模块与半环咬合的瞬间,屏幕上弹出“对接成功”的提示。秦思远脸上露出笑容:“好!继续推进,争取年底前完成全环合拢,到时候运输能力能提升一倍,3000万移民的目标一定能按时完成!”
当晚上,王建国一家在阳台给夜光树种子浇水。乐乐趴在种植箱旁,声:“种子种子,快点发芽吧,我想早点看到你发光的样子。”
王建国和安娜坐在阳台的椅子上,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虽然在火星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还会遇到困难,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有这个温暖的家,就没有克服不聊难题。
“爸爸,你地球星环城什么时候能建成全环呀?”乐乐突然问。
“快了,”王建国,“等全环建成了,更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就能来火星,咱们的社区会更热闹,火星也会变得更漂亮。”
乐乐点点头,又问:“那我们以后能回地球看看吗?”
“能,”安娜笑着,“等你长大了,咱们可以坐运输舰回地球,看看地球的亲人,再看看地球星环城的全环。”
乐乐开心地跳起来:“太好了!我要快点长大!”
王建国看着儿子的笑脸,心里默默想着:谢谢你,地球星环城;谢谢你,火星。是你们,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家,一个新的未来。
当,李扬在火星移民日志上写下:“首批500万移民顺利安置,新家入住率100%,工作分配完成率98%。火星的红土上,第一次响起了千万饶欢声笑语;银色的住房旁,第一次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快安置区建设,配合地球星环城的运输计划,让更多移民在火星扎根,让这片红色的土地,成为人类星际文明的新起点。”
日志的配图里,王乐乐正趴在阳台的种植箱旁,看着刚种下的种子,王建国和安娜站在他身后,脸上满是笑容。远处的红色地表上,温室大棚泛着绿色的光芒,模块化住房整齐排列,地球星环城的运输舰正从空中飞过——这是火星移民故事中最温暖的一幕,也是人类从地球走向火星的又一个坚实脚印。
喜欢诸天金手指之打造快乐人生请大家收藏:(m.6xsz.com)诸天金手指之打造快乐人生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