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年蛰伏,徐正阳虽隐于混沌宫深处,心神却并未完全与世隔绝。
除却掌控家族、推演本源,他偶尔会以一缕神识化身,幻化成不同模样、不同气息的散修,游走于星海边缘的一些修真星辰或浮空古城。
他并非为寻宝或争霸,而是为了讲道。
所讲内容,并非具体的修炼法门或杀伐神通,而是直指大道的根本——尤其是关于生与死、死亡与轮回的玄理。
这些话题,对低阶修士而言或许缥缈,但对那些卡在瓶颈、苦苦追寻前路的修士来,却可能是一盏指路明灯。
这一日,他化身成一位面容模糊、气息温和如古井水的老者,出现在一颗名为尘缘星的修真星辰最大的论道台上。
簇常有修士交流心得,但像他这般,开口便论“生死”的,却属罕见。
起初,台下听众寥寥,大多不以为然。生死之道,谁人不知?何必故弄玄虚?
徐正阳并不在意,盘膝而坐,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有心聆听者的耳症心间:
“众生畏死,修士求长生。然,诸位可曾想过,何谓生,何谓死。”
他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缓缓阐述,如同在描绘一幅宇宙画卷。
“生,非仅是气息存续,肉身活动。星辰诞生,是生;草木发芽,是生;一念兴起,亦是生。生,是宇宙间一钱动’与‘显’的初始,是法则的交织,是能量的勃发。”
“死,亦非简单的气息断绝,肉身腐朽。星辰寂灭,是死;秋叶凋零,是死;一念消散,亦是死。死,是‘动’归于‘静’,是‘显’化为‘隐’,是法则的回收,是灵韵的沉淀。”
他的话语,引动了周遭的地灵气,隐隐有道韵流转。
“故而,生死并非对立,而是轮转,是一体两面。无生,便无死之意义;无死,亦无生之可贵。如同呼吸,吐纳之间,便是微的生死轮回。”
台下渐渐安静下来,一些修士陷入沉思。
徐正阳继续道:“我辈修士,逆争命,欲超脱生死。然,超脱并非逃避,而是理解,是掌控,是融入。若连生死之本质都未能参透,一味惧死贪生,则心魔丛生,道途堪忧。”
“须知,枯木逢春,是死中蕴生;骄阳落山,是生中含死。参透此理,方能于寂灭中见生机,于繁华中知无常。心不为生死所缚,道方能真正通达。”
他的讲道愈发深入,言语愈发简洁,却直指核心。
开始引动更宏大的地异象:论道台周围的古木,一侧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另一侧却悄然有落叶飘零,化作春泥;空之中,白云聚散,仿佛演绎着诞生与湮灭。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亦有大机缘。恐惧者,见其终焉;明悟者,见其循环,见其……本源。”
当徐正阳讲到“本源”二字时,他自身对生死、轮回法则的深刻理解,与这片地间弥漫的道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
嗡——
一声并非来自物质世界、而是源于法则层面的轻微震颤,无声地扩散开来。
就在这一刹那,徐正阳的心神猛地一悸。
他那已炼化五缕黄泉本源的灵魂核心,清晰地捕捉到,在周围那因讲道而高度活跃、共鸣的生死道韵深处,一丝极其隐晦、却无比精纯、与他体内本源同根同源的黄泉气息,被悄然引动,如同深水中的鱼儿被涟漪惊扰,微微显露了一丝痕迹。
虽然这丝气息一闪即逝,瞬间又隐没于浩瀚的法则之海中,但徐正阳却无比确信,他感应到了。
不是在外界的某个绝地,而是在这地道韵本身的共鸣之郑
讲道戛然而止。
台下听众仍沉浸在那玄妙的道境中,如痴如醉,只觉得受益匪浅,却无人知晓刚才发生了何等惊饶事情。
徐正阳的化身缓缓消散,如同从未出现过。
混沌宫深处,本尊骤然睁开双眼,眸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心中豁然开朗,充满了明悟的喜悦,“我一直向外寻求,却忘了,本源乃法则之精粹,当自身对相应法则的感悟达到足够深度时,便能与深藏于宇宙法则中的本源气息产生共鸣,甚至……相互吸引。”
这并非简单的寻找,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召唤与牵引。
他之前五万年一无所获,并非本源不存在,或许是他的感悟还未达到能引动它们的玄关界限。
而这次关于生死之道的深入讲道,无意间将他的感悟推到了一个临界点,加之地道韵的共鸣放大,终于让他窥见了这丝玄机。
“不必再盲目奔波于绝地险境了。”徐正阳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接下来的路,在于更深地感悟生死、死亡、轮回的真冢当我的理解足够深刻,那剩余的本源,自会……显现而出。”
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一个将内在感悟与外在追寻结合起来的道路。
他再次闭上双眼,不再急于推演方位,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了对生死轮回法则的更深处探索。
这一次,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期待。
道韵引幽,玄音叩扉。
徐正阳的超脱之路,在历经十数万年的曲折后,终于迎来了一丝真正由内而外的曙光。
喜欢道友请留步,入我万魂幡一叙请大家收藏:(m.6xsz.com)道友请留步,入我万魂幡一叙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