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敢指望加分,只希望别因为旧看法影响评分。
这次市场部d组的竞聘人选,加上她一共四个人。
除了她之外,其他三人都是资历更深的老员工。
其中陈幸是部门公认的“潜力股”。
工作五年,带过三个大客户,业绩常年排在前五。
另两位也各有优势。
一位擅长数据分析,另一位人脉广泛。
相比之下,萧玉希作为入职不到两个月的新人,本不该出现在这场竞争郑
轮到他们进去时,已经是下午了。
考核室前面坐着三位主考官,后面还零散坐着几个旁听的领导。
房间中央是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四把椅子并列摆放。
萧玉希坐下后,不动声色地扫视了一圈。
后排角落里,市场总监正低头翻看手机。
不远处的人力副总监则双手交叉置于膝上,神情专注。
这些人不一定参与打分。
但他们的眼神和表情,足以影响整体风向。
考试开始后,几位考官轮流提问。
周维出题时语气平淡,却暗藏机锋。
“你怎么判断一个市场的‘可进入性’?”
这个问题看似基础,实则考验的是战略思维的高度与广度。
于是萧玉希在回答时引用了去年某新兴城市的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并结合AI预测模型做了交叉验证。
最后归纳出三个关键维度。
基础设施成熟度、竞品分布密度、以及本地渠道合作意愿。
陈幸起初凭借多年一线实战经验,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话题上应对自如。
甚至还引来了李芸的一次轻微点头。
然而随着问题逐渐转向宏观战略与组织协同,她的回答开始显得局限。
同在一个房间,她看得清楚。
萧玉希每道题都答得很顺。
更重要的是,她多次提及“以客户价值为中心”这一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各个案例之郑
无形中契合了公司最新一轮战略调整的方向。
相比之下,她自己更多依赖过往经验撑场面,并没有太多亮眼之处。
她越听越焦虑,手心渐渐渗出汗珠。
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现在竟开始动摇了。
尤其是看到萧玉希从容作答的模样,她心中升起一股愤怒。
一个才来公司不到六十的人,凭什么和她平起平坐?
凭什么还可能超过她?
于是,在一轮连环发问之后,她突然开口质问。
“萧玉希才进公司不到两个月,凭什么能参加这次选拔?”
陈幸挺直腰背,嘴角带着一丝冷笑。
她心里清楚,对方之所以能站在这里,肯定用了不光彩的手段。
整个考核室瞬间安静下来。
有人惊愕,有人迟疑,还有人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
“这也太不像话了……”“是不是真有什么猫腻?”
“新来的也能参选?以前可没这个规矩啊。”
各种猜测在狭的空间内迅速发酵。
萧玉希呼吸微微一顿,却始终没有抬头回避。
她知道,此刻任何怯懦的表现都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理由。
片刻后,中间那位考官翻完萧玉希的资料,抬起头,语气平静。
“正是因为她是新人,更值得考察。”
他目光扫过全场,接着道。
“我们鼓励内部流动,也欢迎优秀人才跨层级挑战。萧玉希的资格审核是由hR和部门主管共同确认的,流程合规。”
萧玉希瞳孔微微颤动,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一些。
陈幸脸色骤变,咬紧牙关。
“您这是明目张胆偏袒吗?”
考官直视她,神色未动。
“石城项目对公司意义重大,难度高,我也参与其郑”
他顿了顿,语气平稳有力。
“我全程关注着项目的推进情况。萧玉希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
“作为一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复杂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并且多次优化细节,这样的表现,很难得。”
他低头看了眼陈幸的档案。
“你入职三年,经历的项目不少,但大多不是核心角色,成绩也不算突出。”
随后抬起眼睛,目光冷静地迎上陈幸充满怒意的脸。
“我们公司一向看重的是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而不是单纯工龄长短。”
石城……
萧玉希本来根本没机会碰那个项目。
可现在却因为这个,和她站在了同一位置。
陈幸心中翻涌起一阵荒谬福
她忍不住喊出声。
“那她凭什么能参加石城的项目!”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所有人屏息看着这场对峙。
考核官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这是另外的事情。”
“如果你有意见,可以去人力资源部或项目管理委员会正式提交申诉材料。但现在,这里是能力评估考场。”
他环视一圈,最后落在陈幸脸上。
“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我们就继续。”
陈幸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
委屈、愤怒、不甘交织在一起。
可她清楚,此刻再多争辩也无济于事。
考核流程已定,评分权不在她手郑
她只能强忍着胸腔里的翻腾,默默退后半步,将脸扭向一边。
“最后一题。”
考官缓缓开口,语气恢复了最初的平静。
话音落下的一刹那,背后的屏幕忽然亮起。
一幅画出现在所有人视线中央。
“请各位分别自己对这幅画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没有任何预设方向。
唯一的评判标准是观点是否独到、逻辑是否严密、理解是否深入。
萧玉希转过身,目光落到画上的一瞬间,脑子像是被撞了一下。
那种熟悉感来得毫无征兆,却无比真实。
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指尖泛起微麻。
整幅画面以极简的白色为底。
几道黑色线条斜斜划过,粗细不一,走向凌乱,仿佛随性挥毫而成。
那是她第一次走进别墅时,在大厅墙上盯了很久的那幅画。
陈幸第一个发言。
她清了清嗓子,刚要开口,考核官忽然补了一句。
“这幅作品,十几年前曾被人用几百万争着买。”
全场寂静了一瞬。
众人面露讶异,目光纷纷聚焦于屏幕上的抽象线条。
几百万?
买这几道歪歪扭扭的黑线?
喜欢入夜沦陷请大家收藏:(m.6xsz.com)入夜沦陷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