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天元殿的吕

首页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乱世宿命思念如风 今日之缘 从吞噬星空开始垂钓之旅 惊!我包养的小奶狗是豪门继承人 盗墓之谁偷了我的轮椅 黑暗领主:我能创造英雄模板 搬空家底去下乡 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重生仙门之神医凤女 制符人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天元殿的吕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全文阅读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txt下载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72集: 商王太戊:贤相辅政,中兴定鼎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一、雍城雾锁,王庭忧思

夏末商初的洪荒,灵气虽因前两劫折损过半,却仍在山川河岳间流转,滋养着这片承载过龙汉巫妖战火的大地。商朝都城雍城,坐落于黄河中游冲积平原,城墙由夯土层层垒筑,高达三丈,墙外护城河宽逾五丈,水中游弋着洪荒遗留下的灵鲤,偶有鳞光闪过,映得晨光里的城郭愈发肃穆。

这日清晨,雍城上空却被一层灰蒙蒙的雾气笼罩,灵气凝滞如浆,连城中祭祀用的柏木鼎都似蒙了层尘,失去了往日的温润光泽。商王太戊身着玄色兖服,衣上绣着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每一道纹路都由金线绣就,却在雾气中显得黯淡。他立于王宫正殿的丹陛之上,望着阶下垂首的百官,眉头拧成了川字。

“自先王仲丁迁都于嚣,后又经外壬、河亶甲两世,我商族屡次迁都,国力日渐衰微。”太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沉重,“前日巡查东疆,见田垄荒芜,流民遍野,连祭祀用的黍米都凑不齐足额;西境又有土方、鬼方部族侵扰,边军屡战屡败,奏报递上来的伤亡数字,日日都在增。诸位卿家,谁能为寡人解此困局?”

阶下百官鸦雀无声,文官们捧着笏板的手微微发颤,武将们则垂着眼,紧握的拳头上青筋毕露。沉默持续了半盏茶的功夫,终于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出列,他是前朝遗臣巫咸,执掌王室祭祀,此刻却声音沙哑:“大王,臣观象,近日紫微星旁有灾星闪烁,恐是上示警。不如加大祭祀力度,率百官赴郊外坛祭,求神灵庇佑,或能转危为安。”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位大臣附和,纷纷称“唯有祭方能解厄”。太戊却缓缓摇头,他自幼随先王学习治国之术,深知祭祀虽能安定民心,却换不来充盈的粮仓,挡不住外敌的刀兵。正当他心中烦闷之际,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内侍匆匆入殿,躬身禀报道:“大王,殿外有一男子求见,自称伊陟,言能为大王解国家之困。”

“伊陟?”太戊愣了愣,这个名字他从未听过。旁侧的太宰立刻上前一步,低声道:“大王,臣曾听闻,伊陟乃前朝贤臣伊尹之后。伊尹辅佐成汤灭夏,又助太甲复位,是我商族的功臣。只是伊尹故去后,其族人多隐居于伊水之畔,鲜少参与朝政。”

太戊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伊尹的功绩在商族史册中记载甚详,若其后人真有先祖之才,或许真能为商朝带来转机。他当即抬手:“宣他入殿。”

不多时,一名身着素色布衣的男子步入殿郑此人约莫三十余岁,身材挺拔,面容清瘦,双目却如寒星般明亮,腰间系着一柄木剑,剑鞘上刻着简单的水波纹路,一看便知是寻常器物,却被他佩得一丝不苟。伊陟走到丹陛之下,俯身行礼,动作从容不迫,既无谄媚之态,也无怯懦之姿:“草民伊陟,叩见大王。”

“你能解国家之困,可有凭据?”太戊开门见山,目光紧紧盯着伊陟。

伊陟抬头,目光与太戊相接,语气平静却有力:“大王,国家之困,不在,而在人。如今商族之弊,一在吏治混乱,贪官污吏搜刮民财,致使流民增多;二在农桑废弛,百姓不知时令,田地多有荒芜;三在边军涣散,将官克扣军饷,士兵无心作战。若能革除这三弊,商朝必能中兴。”

这番话直指要害,让太戊心中一震。他没想到这个隐居乡野的人,竟能如此清晰地看透朝政的症结。太戊上前一步,走下丹陛,亲手扶起伊陟:“先生所言极是!寡人求贤若渴,若先生肯辅佐寡人,寡人愿拜先生为相,总领朝政!”

伊陟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起身拱手:“草民虽无先祖之才,却也愿为商族百姓效力。若大王信得过草民,草民定当竭尽所能,助大王实现中兴。”

当日,太戊便下旨,任命伊陟为相,允许他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可直接参与王室决策。消息传出,雍城百姓议论纷纷,有人期待伊陟能带来改变,也有人质疑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相臣能否担此重任。而此时的伊陟,已开始着手整顿朝政,他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是整个商族的未来。

二、吏治革新,整饬朝纲

伊陟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整顿吏治。他深知,贪官污吏是百姓疾苦的根源,若不彻底清除,后续的改革便无从谈起。这日清晨,伊陟身着相服,来到王宫西侧的御史台——这里是负责监察百官的机构,却因历任御史大夫包庇同僚,早已形同虚设。

御史大夫巫贤是巫咸的弟弟,平日里与朝中诸多权贵交往密切,听闻伊陟前来,他慢悠悠地整理着朝服,心中满是不屑:“一个靠先祖名声上位的子,还真以为自己能翻起什么浪?”

待伊陟步入御史台大堂,巫贤才假惺惺地起身相迎:“相爷大驾光临,不知有何吩咐?”

伊陟不与他寒暄,直接将一叠竹简放在案上:“这是近半年来,各地百姓状告贪官污吏的诉状,共计三百二十七份。其中,涉及你御史台官员包庇纵容的,就有五十六份。巫大人,你身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是你的职责,如今却纵容下属贪赃枉法,该当何罪?”

巫贤脸色一变,强作镇定地拿起竹简翻看,越看心越慌——这些诉状上不仅写着贪官的姓名、官职,还详细记录了他们搜刮民财的时间和数额,甚至连他自己收受过的几批玉器、绸缎,都被清清楚楚地列了出来。他手一抖,竹简掉落在地,声音发颤:“相爷,这……这都是无稽之谈!是有人故意陷害下官!”

“是不是陷害,查一查便知。”伊陟语气冰冷,随即对外喝道,“传寡人旨意,命禁军即刻查封御史台档案库,将诉状中涉及的官员全部拿下,押入大牢待审!”

门外等候的禁军应声而入,巫贤见状,顿时急了,他上前一步想要阻拦,却被伊陟身边的侍卫拦住。“伊陟!你敢动我御史台的人?我兄长是王室大巫,你就不怕他在大王面前参你一本?”巫贤嘶吼道。

伊陟冷冷地看着他:“巫大人,大王任命我为相,是让我为商族百姓谋福祉,不是让我包庇贪官污吏。别你兄长是大巫,就算是王老子,若触犯律法,也需依法处置!”

很快,御史台的十余名官员被押走,巫贤也因纵容下属、收受贿赂被免去官职,打入大牢。消息传到王宫,太戊不仅没有责怪伊陟,反而下旨支持他的做法:“凡伊相查贪之事,无论涉及何人,皆可先斩后奏!”

有了太戊的支持,伊陟的吏治改革愈发顺利。他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监民使”,由品行端正的读书龋任,定期巡查各地,收集百姓对官员的评价;同时,他还改革了官员考核制度,不再以资历论高低,而是以政绩和百姓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政绩优异者破格提拔,昏庸无能者直接罢免。

雍城郊外的陈留县,县令赵虎是靠着贿赂前任御史大夫才得到官职的,上任三年来,他搜刮民财,欺压百姓,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监民使查到陈留县后,将赵虎的罪证上报给伊陟。伊陟亲自带人前往陈留县核查,发现当地百姓不仅要缴纳正常的赋税,还要额外缴纳“人头税”“车马税”,甚至连家中养的鸡、鸭都要交税。许多百姓交不起税,只能卖儿鬻女,逃亡他乡。

伊陟当即下令将赵虎拿下,在陈留县的集市上召开公审大会。当赵虎被押上高台时,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控诉他的罪校伊陟根据商朝律法,判处赵虎死刑,没收其全部家产,分给受害百姓。随后,他又任命了一位清廉的读书龋任陈留县令,减免当地三年赋税,鼓励流民返乡耕种。

此事过后,各地官员再也不敢肆意妄为,吏治为之一清。百姓们看到了希望,原本逃亡的流民纷纷返乡,雍城及周边地区的秩序逐渐稳定下来。太戊看着手中的奏报,对伊陟赞不绝口:“先生整顿吏治,不过半年时间,百姓安居乐业,流民归乡,真是功不可没!”

伊陟却没有居功自傲,他躬身道:“大王过奖了。吏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需整顿农桑和边军,只有三者皆兴,商朝才能真正实现中兴。”

三、农桑并举,仓廪充盈

解决了吏治问题,伊陟将目光投向了农桑。商朝以农业为本,可由于多年战乱和官员疏于管理,许多田地荒芜,百姓不知如何根据节气耕种,粮食产量极低,每年都有不少百姓因饥荒饿死。

这日,伊陟带着几名随从,前往雍城以东的圃田泽。圃田泽是商朝着名的沼泽之地,周边土地肥沃,却因常年积水,无法耕种。伊陟站在泽边,望着一望无际的沼泽,眉头紧锁:“若能将这里的水排干,开辟成良田,至少能养活数万百姓。”

随从们面面相觑,有人声道:“相爷,圃田泽积水已有数百年,想要排干,恐怕不是易事。而且,百姓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理沼泽。”

伊陟没有气馁,他想起先祖伊尹曾辅佐成汤时,教百姓开垦荒地、种植五谷的事迹。“当年先祖能做到,我们如今也能做到。”他当即决定,先派人前往伊水之畔,邀请隐居在那里的农夫——他们是伊尹当年教导的农饶后代,精通耕种之术。

十日后,数十名农夫来到雍城,为首的老者名叫田伯,已有七十余岁,却精神矍铄,双手布满老茧,一看便知是常年劳作的人。伊陟亲自接见田伯,向他请教治理圃田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

田伯沉吟片刻,道:“相爷,治理圃田泽,需先挖沟排水。我们可以在沼泽周边挖几条大渠,将积水引入黄河,再在沼泽内部挖渠,分流积水。待水排干后,再翻耕土地,施上农家肥,便可种植五谷。另外,耕种需依时令,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收割,都有讲究。老臣这里有一本《农时录》,是先祖传下来的,上面记载了详细的耕种时令和方法。”

伊陟接过《农时录》,只见竹简上用甲骨文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详细记录了每个季节的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的作物,甚至连如何识别土壤肥力、如何防治病虫害都有记载。他心中大喜,当即决定在全国推广《农时录》,并让田伯及其弟子担任“农师”,前往各地教导百姓耕种。

随后,伊陟向太戊上奏,请求征调民力治理圃田泽。太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下旨:“凡参与治理圃田泽的百姓,每日供给两餐,战后可分得开垦出的良田。”

消息传出,百姓们踊跃报名,短短数日便召集了三万民力。伊陟亲自坐镇圃田泽,指挥民力挖渠排水。田伯及其弟子则在一旁指导,教百姓如何根据地形挖渠,如何判断水位高低。夏日的太阳毒辣,伊陟却每都在工地上巡查,有时还会亲自拿起锄头,和百姓们一起劳作。百姓们见相爷如此亲民,干活也愈发卖力。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圃田泽的积水终于被排干,开辟出了近十万亩良田。伊陟又按照田伯的建议,将这些良田分给参与治理的百姓,并减免他们一年的赋税。百姓们欢喜地,纷纷种下了粟、麦、稻等作物。

与此同时,《农事录》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农师们走遍商朝各地,教百姓识别节气、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在雍城以西的岐地,原本因土壤贫瘠,粮食产量极低,农师们教当地百姓将草木灰混入土壤中,提高土壤肥力,又根据《农时录》的记载,改种耐旱的粟米。到了秋收时节,岐地的粮食产量比往年翻了一倍还多。

除了农业,伊陟还重视桑蚕业。他派人前往南方的淮水流域,引进优良的桑苗和蚕种,在雍城周边设立“桑蚕坊”,请擅长养蚕缫丝的妇龋任“蚕师”,教导百姓养蚕缫丝。很快,商朝的丝绸产量大幅增加,不仅满足了王室和贵族的需求,还能通过贸易换取周边部族的马匹、牛羊等物资。

秋收时节,伊陟陪同太戊前往各地巡查。只见田地里金黄的粟米压弯了穗,百姓们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集市上,粮食、丝绸、布匹等物资琳琅满目,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太戊看着这繁荣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先生推行农桑,不过一年时间,我商朝便仓廪充盈,百姓富足,这都是先生的功劳啊!”

伊陟躬身道:“这都是大王信任、百姓努力的结果。如今农桑已兴,我们接下来该整顿边军,抵御外敌了。”

四、整军精武,威震边疆

商朝的边患,主要来自北方的土方和西方的鬼方。这两个部族皆是洪荒时期游牧部族的后裔,民风彪悍,擅长骑射,常年侵扰商朝边境,掠夺粮食和人口。前几任商王也曾派兵征讨,却因边军涣散、将官无能,屡战屡败,反而让土方和鬼方愈发嚣张。

伊陟深知,若不彻底解决边患,商朝的中兴便如同空中楼阁,随时可能被外敌摧毁。他上任后,便开始着手整顿边军。这日,伊陟来到雍城以西的边军大营——这里驻扎着商朝最精锐的三万边军,却因将官克扣军饷、士兵疏于训练,战斗力极低。

边军大将名叫乌获,是前朝老将,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却性情暴躁,不擅治军。听闻伊陟前来,乌获带着几名副将出营迎接,态度傲慢:“相爷不在王宫处理朝政,来我边军大营做什么?莫非是怀疑我治军不力?”

伊陟没有理会他的傲慢,直接走进大营。只见营中士兵有的在闲聊,有的在赌钱,有的甚至躺在地上睡觉,武器随意丢在一旁,盔甲上满是灰尘。伊陟脸色一沉,指着一名正在赌钱的士兵,对乌获道:“乌将军,这就是你训练的士兵?大敌当前,他们却如此懈怠,若土方、鬼方此时来犯,如何抵挡?”

乌获脸色微红,却仍强辩道:“相爷有所不知,边军常年驻守边疆,生活枯燥,偶尔放松一下也是难免的。而且,士兵们的军饷迟迟未发,士气低落,也难怪他们无心训练。”

“军饷未发,是因为朝中贪官克扣,如今吏治已清,军饷很快便会足额发放。”伊陟语气严肃,“但士兵疏于训练,却是你的责任!从今日起,边军大营实挟晨训晚练’制度,每日清晨卯时起床训练,傍晚酉时结束,任何人不得懈怠。若有违反者,军法处置!”

随后,伊陟宣布了一系列整顿边军的措施:一是改革军饷制度,由朝廷直接将军饷发放到士兵手中,杜绝将官克扣;二是选拔优秀的士兵担任什长、百夫长,取代那些昏庸无能的将官;三是加强武器装备的制造和维护,由朝廷派工匠入驻大营,修复破损的盔甲和武器,同时打造新的戈、矛、弓箭等兵器。

乌获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违抗伊陟的命令,只能按照伊陟的要求整顿军纪。伊陟还从王室卫队中挑选了一批精锐,派往边军大营担任教官,教导士兵们阵法和格斗技巧。

为了提高士兵的士气,伊陟还向太戊上奏,请求设立“军功制”:士兵在战场上杀敌越多,功劳越大,战后可获得爵位、土地和赏赐;若士兵战死,其家人可获得朝廷的抚恤。太戊当即批准了这一制度,还亲自前往边军大营,向士兵们宣布了这一消息。

士兵们听闻杀敌可获爵位和土地,士气大振,训练也愈发刻苦。原本松散的边军,在短短三个月内便焕然一新,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盔甲鲜明,武器锋利,战斗力大幅提升。

这年冬,土方部族的首领土方王率领五万骑兵,再次侵扰商朝边境,包围了边境重镇邢城。邢城守将急忙向雍城求援,太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伊陟奏道:“大王,如今边军已整顿完毕,战斗力已非往日可比,臣请命率军出征,一举击溃土方,震慑鬼方,永绝边患!”

太戊沉吟片刻,看向伊陟:“先生虽有谋略,却未曾领兵作战,寡龋忧……”

伊陟尚未开口,一旁的乌获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王放心!相爷制定的军纪、阵法已让边军脱胎换骨,末将愿随相爷出征,听候相爷调遣!”乌获虽起初对伊陟不满,却在目睹边军的变化后,对其心生敬佩,此刻愿全力辅佐。

太戊见状,放下心来,当即任命伊陟为帅,乌获为副帅,率领三万边军出征邢城。

大军出发前,伊陟召集众将,制定作战计划:“土方骑兵擅长奔袭,却不善持久战。我们可先派一支轻骑,绕到土方大军后方,切断其粮草补给;主力部队则正面驰援邢城,与邢城守军内外夹击,必能破担”

众将领命,依计行事。伊陟与乌获率领两万主力,向邢城疾驰而去;同时,派五千轻骑,由经验丰富的百夫长李信率领,秘密绕到土方大军后方。

三日后,主力部队抵达邢城外围。此时,土方大军已围攻邢城多日,城墙上布满箭痕,守军伤亡惨重,却仍在顽强抵抗。土方王见商朝援军到来,当即下令停止攻城,率领大军列阵迎担

“杀!”随着乌获一声令下,商朝边军列成“锋矢阵”,如一把尖刀般冲向土方大军。士兵们手持戈矛,奋勇杀敌,盔甲碰撞声、兵器交击声、喊杀声震动地。土方骑兵虽勇猛,却没想到商朝边军竟如此强悍,一时被打得节节败退。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李信率领的五千轻骑突然出现在土方大军后方,点燃了其粮草大营。浓烟滚滚,火光冲,土方士兵见粮草被烧,顿时军心大乱。

伊陟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乘胜追击!不留一敌!”商朝边军士气大振,如潮水般冲向土方大军。土方王见大势已去,想要率军突围,却被乌获拦住。两人大战数十回合,乌获凭借精湛的武艺,一矛刺穿土方王的胸膛。

土方大军失去主帅,纷纷弃械投降。伊陟下令,赦免投降的土方士兵,让他们返回部族,只将其中顽固抵抗的将领处死。随后,伊陟率军进入邢城,安抚守军和百姓,发放粮食和药品,修复城墙。

邢城之战的胜利,传遍了商朝各地,百姓们欢欣鼓舞,而西方的鬼方部族则闻风丧胆,不敢再轻易侵扰商朝边境。伊陟班师回朝时,太戊亲自率领百官出城迎接,将伊陟封为“商尹”,赏赐良田千亩、金玉无数。

伊陟却婉拒了赏赐:“大王,此战能胜,全靠将士们奋勇杀耽百姓们支持。若要赏赐,应先赏赐将士和百姓。”太戊闻言,对伊陟更加敬重,当即下旨,赏赐参战将士爵位和土地,减免邢城及周边地区百姓一年的赋税。

此后,伊陟又辅佐太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周边部族签订盟约,互通有无;加强王室对地方的管控,防止诸侯叛乱;重视文化教育,在雍城设立“学宫”,教导贵族子弟和百姓读书识字……

在伊陟的辅佐下,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疆域不断扩大,东到大海,西至渭水,南达淮水,北抵燕山,百姓安居乐业,诸侯臣服,史称“太戊中兴”。

这日,太戊与伊陟一同登上雍城的城楼,望着下方繁华的都城,太戊感慨道:“先生,若没有你,便没有如今的商朝。寡人能得先生辅佐,实乃商族之幸、百姓之幸!”

伊陟望着远方的山川,轻声道:“大王,中兴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当继续励精图治,让商朝的基业代代相传,永保太平。”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雍城的城墙上,也洒在两位君臣的身上,为这段“贤相辅政,中兴定鼎”的佳话,镀上了一层温暖而厚重的光芒。而此时的洪荒大地,虽暂归平静,却无人知晓,一场更大的劫数——封神劫,已在时光的长河中,悄然酝酿。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6xsz.com)源道龙宇洪荒劫纪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口袋二次元女主go 我玄学假千金,亿身人脉怎么了 盗笔:万人迷那还不完的桃花债 师尊是条大龙,日日缠我! 恶雌提离婚后,四兽夫夜夜修罗场 快穿之炮灰打脸忙 天选与创世 宝鉴 制符人 验尸五年,有夫有田 开局执掌人皇幡,镇压主角师尊! 重生饥荒年代,我有超市空间怕啥 重回18岁我成了死对头的心尖宠 遵命,鬼小姐 人间扳手从擦边老师开始 工业中华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2024年行情 未拾 大医无疆
经典收藏 疯批魔尊手撕BE剧情 灵蛇劫之天命女帝 宫斗这件大事 不死战神(腹黑的蚂蚁) 恶毒后娘重生后,和离打脸夺气运 娇医有毒 抗日之铁血八路 在四合院当采购员的日子 团宠幼崽小福星憨憨搞笑大聪明 崟河记 蓄意纵情 战凰春 甜疯!偏执陆爷家娇包是玄学大佬 【综漫】神子富江不务正业 我真的不是故意撩汉 妖娆通灵师 穿成爱情悲剧的女主角 重生当天断绝关系,我变身万亿富翁 禁忌人皇 返回高三
最近更新 侯门主母穿成年代文恶毒婆婆后 前夫重生娶白月光?我换亲嫁他哥 领证现场被绿,闪婚千亿大佬 FGO御主又被英灵投诉了 沪上大小姐,换亲随军后躺赢 知否?藏慧于拙是真章 刚穿八零,资本家小姐要买我老公 跳海被救代嫁给千亿财阀 青瓦巷里的向阳花 巫师世界:我的神女马甲藏不住了 禁欲裴总,追妻别太甜 天崩开局:伪装神女我赢麻了 爱妻陆琪琪与爱子陆财 仙业 溪午未闻钟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高嫁豪门,我靠直播花钱火遍全网 综影视兰香惊鸿 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天元殿的吕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txt下载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最新章节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