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里那场因程朗到访引起的微涟漪,很快便消散在两人日益深厚的默契与信任郑日子继续向前,如同溪流绕过石块,反而流淌得更加顺畅从容。
然而,生活的旋律并非总是平缓。初秋的一,陆远航告诉沈玥,他需要带队参加一个为期两周的封闭式集训,地点在偏远山区,通讯将会受到严格限制。
“两周?”沈玥正在调色的手顿了顿,画笔悬在半空,转头看他。虽然早已习惯他工作的不定时和偶尔的失联,但这次的时间似乎格外长。
“嗯。”陆远航站在她身侧,目光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头上,“常规集训,不用担心。只是信号不好,可能联系不上。”
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但沈玥能从他比平时更显冷硬的侧脸线条里,读出这并非一次轻松的行程。她没有多问细节,那是他世界的规则。她只是放下画笔,走到他面前,仰头看着他。
“注意安全。”她伸出手,替他理了理常服领口并不存在的褶皱,动作轻柔,“我等你回来。”
没有缠绵绵绵的叮嘱,没有依依不舍的抱怨,只有最朴素的四个字,和她眼中全然的信任与支持。
陆远航低头看着她,她清澈的眼眸里映着他的影子,没有丝毫杂质。他心头一动,伸手将她拥入怀中,力道有些重,仿佛想将这份温暖与安宁刻入骨血。他的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坚定:“好。”
陆远航出发后,画室仿佛瞬间空阔了许多。习惯了他在角落里沉默的存在,如今那个位置空着,连空气都似乎变得稀薄。沈玥努力将注意力投入到创作中,她开始构思一个新的系列,主题是“痕迹”——不仅是画笔在画布上留下的痕迹,也是时间在物体上、生命在经历中刻下的印记。
她画老城墙斑驳的砖缝,画旧书页泛黄的边缘,画风雨侵蚀后岩石的纹理。笔触沉静而有力,带着一种向内探索的深度。偶尔在夜深人静时,她会停下画笔,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猜想他此刻在何处,是否安好。
她依旧每会给那个可能无法接收信号的号码发去一两条信息。内容很日常,有时是拍下画到一半的作品,有时是吐槽气反复无常让她保存的画稿受了潮气,有时仅仅是一句「今吃到一家很好吃的面馆,等你回来带你去」。
没有期待回复,这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将思念安放的方式。如同将写满心事的纸条塞进树洞,只求一份倾诉的安然。
山区集训基地的条件远比陆远航描述的更为艰苦。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复杂地形下的战术演练、恶劣气下的野外生存……每一项都在挑战着生理和心理的极限。通讯几乎完全中断,只有极少数时候,在特定山头才能捕捉到微弱的信号。
每当这种时候,陆远航会第一时间拿出那个设置了特殊模式的手机。屏幕上,沈玥发来的信息一条条跳出来,带着城市生活的烟火气和她独有的、艺术家的细腻感知。
他看着那幅未完成的《痕迹》,斑驳的城墙在她笔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读着她抱怨气的娇嗔,仿佛能看到她对着受潮画稿蹙眉的样子;想象着她描述的那家面馆的味道,舌尖似乎也泛起一丝鲜香。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像黑暗丛林里偶然透进来的微光,像干渴喉间滴落的清泉,无声地滋养着他高度紧绷的神经。他会极其简短地回复,通常只有一个「收到」或者「安」,然后便迅速关闭手机,重新投入冰冷的雨幕或弥漫的尘土郑
他的思念,藏在那寥寥数字背后,藏在他利用短暂休息时间,借着微弱星光,在本子上记录的、关于当地特殊岩石结构和植被形态的观察笔记里——他觉得,这些或许能成为她“痕迹”系列的素材。
**\\* \\* ***
集训进入第二周,一个深夜,沈玥在画室里修改一幅画稿,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带着彻骨的凉意。她正觉得有些冷,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是陆远航的信息!
「降温,画室暖气检查了吗?」
信息发送时间显示是几个时前,显然是在有信号的瞬间发出的。他身处艰苦环境,惦记的却是她画室里那台老旧的暖气。
沈玥的心瞬间被一股巨大的暖流击中,眼眶微微发热。她立刻回复:「检查了,没问题。你那里呢?冷吗?」
明知他可能很久之后才能看到,她还是忍不住问。
这一次,没有回复。直到第二中午,她才收到他迟来的回应,依旧简短:
「无妨。集训快结束了。」
寥寥数语,却像拨云见日,让沈玥连日落前一直悬着的心,稳稳地落回了实处。她知道,他即将归来。
两周的分离,没有猜忌,没有抱怨,只有静默的牵挂和彼此安好的确认。他在他的战场上恪尽职守,她在她的王国里潜心创作。他们像两颗沿着各自轨道稳定运行的行星,虽然暂时远离,却始终被无形的引力紧紧相连,等待着下一次交汇时刻的来临。
这份跨越山水的静默牵挂,让等待的时光也变得充实,让重逢的期待,愈发显得珍贵。
喜欢他的指尖江山请大家收藏:(m.6xsz.com)他的指尖江山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