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当大多数城市居民还在沉睡时,杨已经骑着那辆陪伴他五年的二手自行车,开始了他的“职业”之旅。杨,一个普通的城市白领,白在写字楼里敲击键盘,夜晚在出租屋里刷着短视频,生活如机械般重复。然而,一次偶然的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他萌生了利用业余时间“捡破烂”的想法。
“与其让这些可回收物被填埋或焚烧,不如让它们重新焕发价值。”杨在日记中写道。于是,他决定每早晨花两时,骑自行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巷,寻找那些被丢弃的“宝贝”。
杨的第一站是附近的一个老旧区。这里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习惯将纸箱、塑料瓶等可回收物整齐地摆放在楼道口,等待收废品的人上门。
“伙子,又来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笑着对杨。
“是啊,奶奶,今又有什么好东西?”杨笑着回应。
老奶奶指了指墙角的一个纸箱,里面装满了旧报纸和杂志。“这些都是我攒了好久的,你能卖多少钱?”
杨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这些报纸和杂志保存得相当完好,还有不少是上世纪的老刊物。“奶奶,这些可都是宝贝啊,我给您算个合理的价格。”
最终,杨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了这些旧物,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连声夸赞杨是个“好孩子”。
离开老旧区,杨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附近的商业街。这里人流量大,产生的垃圾也相对较多。杨沿着街道慢慢骑行,眼睛不停地扫视着路边的垃圾桶和角落。
突然,他发现一个垃圾桶旁放着一个半旧的背包,里面装满了各种物件:玩具、文具、饰品等。杨好奇地打开背包,发现里面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些是我时候的玩具和文具,现在用不上了,希望有需要的人能拿走。”
杨心中一动,决定将这些物品带回自己的出租屋,整理后捐赠给附近的儿童福利院。他心翼翼地将背包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继续前校
骑过商业街,杨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公园。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市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杨将自行车停在公园门口,漫步在绿树成荫的道上。
突然,他发现路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体。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被遗弃的自行车铃铛。杨捡起铃铛,轻轻擦拭掉上面的灰尘,发现它依然完好无损。
“这个铃铛可以修好,不定还能派上用场。”杨想着,将铃铛放进了自己的背包里。
继续前行,杨又遇到了几位正在晨练的老人。他们看到杨骑着自行车,手里还拿着一个背包,好奇地问他:“伙子,你这是去捡破烂啊?”
杨笑着点零头:“是啊,我觉得这些可回收物还有利用价值,所以想捡回去整理一下。”
老人们听了,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杨有环保意识,还主动告诉他附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捡到更多的“宝贝”。
离开公园,杨来到了附近的菜市场。这里人声鼎沸,各种蔬菜、水果、肉类等商品琳琅满目。杨骑着自行车在菜市场里穿梭,眼睛不停地寻找着可回收物。
突然,他发现一个卖材大叔正在整理摊位,地上散落着一些被丢弃的菜叶和塑料袋。杨走上前去,礼貌地问道:“大叔,这些菜叶和塑料袋您还要吗?”
大叔抬头看了看杨,笑着:“不要了,你要就拿去吧。”
杨连忙道谢,蹲下身来将菜叶和塑料袋一一捡起。这时,旁边的一位大妈看到了,好奇地问:“伙子,你捡这些干什么啊?”
杨解释道:“这些菜叶可以堆肥,塑料袋可以回收利用,我觉得这样更环保。”
大妈听了,连连点头夸赞,还主动告诉杨附近还有哪些摊位有类似的可回收物。
两时的“拾荒”之旅很快就结束了。杨骑着自行车,满载着各种可回收物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他仔细清点了一下今的收获:旧报纸、杂志、玩具、文具、自行车铃铛、菜叶、塑料袋……虽然这些东西并不值钱,但杨却感到无比充实和满足。
“这些可回收物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杨在日记中写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拾荒’之旅,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
杨决定,将每早晨的“拾荒”之旅坚持下去。他计划扩大自己的“拾荒”范围,探索更多城市角落的“宝藏”;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和公益事业中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环保和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杨坚定地。
杨的“拾荒”之旅,虽然只是城市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但却展现出了一个人对环保和公益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理念;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城市角落的微光汇聚成了温暖的温度。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期待杨能够继续他的“拾荒”之旅,为环保和公益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也让我们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喜欢杨建辉传请大家收藏:(m.6xsz.com)杨建辉传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