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戎洲的矿产通过日益庞大的远洋船队源源不断灾松江府,以及秋明油田开始稳定出油,大明工业化的引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与之相应的,是王卓工作量日益加重。他每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两个时空之间穿梭,协调、转运关键物资。
所幸,大部分常规物资已可通过海运解决,王卓只需定期乘坐运-20运输机,直飞秋明、黑山峡等地,进邪点对点”的关键设备与技术支持。
这一日,王卓刚从东大返回,带回了紧急筹措的一百万台大功率柴油泵和与之配套的大批柴油。他立刻联系了朱高炽。
“太孙,抗旱的设备到了,尽快组织人手和车辆,分发到北方各州府去。”王卓指着仓库里崭新的设备和油罐道。
朱高炽看着这些及时雨般的物资,圆润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姑父,您这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有了这些柴油泵,北方的旱情定然能大大缓解!”
“军队那边协调好了吗?车辆和会操作的驾驶员是关键。”王卓追问。
“姑父放心,父王已下令,在京以及北平等地的驻军车辆和熟练驾驶员均已集结待命,只等物资一到,立刻就能组成车队,奔赴各州县。”朱高炽办事显然越发稳妥。
正事谈完,朱高炽又提起另一桩:“姑父,前往朝鲜的船队和货物也都准备就绪了,您看是否即日便可启航?”
王卓却摆了摆手:“不急,再等两日。”
“还要等?”朱高炽有些不解,“设备和货物不是都齐备了吗?”
王卓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还差最关键的一环——人。走吧,我带你去看看我们未来的‘国之干臣’。”
带着满心疑惑的朱高炽,王卓来到了东大营地内一处僻静的教室外。
隔着窗户,只见里面坐满了身着大明服饰的年轻学子,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讲台上一位东大专家的讲授。
朱高炽眼尖,立刻认出其中几人,赫然是历史上永乐朝的名臣杨寓(杨士奇)、杨荣、金幼孜、胡广等人。
“这些学员,是从各地及国子监中精心选拔出的佼佼者,”王卓低声向朱高炽解释,“他们正在接受的,是东大外交与经贸专家的特训。”
两人悄然站在窗外聆听,只听得那位专家正在阐述:
“……因此,大明驻藩属国大使的核心职责,绝不仅仅是传统的礼仪性交往。首要之务,是设立常驻大使馆。馆舍需建得庄严、富丽,从文化上行成碾压,带动藩属国的文化潮流,这本身就是国威与文明的展示。”
“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藩属国组建并训练现代海关队伍,引入科学的关税制度。此举不仅能帮助藩属国获得稳定、透明的财政收入,赢得其君主的好感,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借此掌控其财政钥匙,从经济基础上施加影响。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引导,不断增强藩属国对大明的依赖与向心力……”
这番论述角度新颖,思路缜密,让朱高炽听得目光连闪,大受启发。
下课后,王卓和朱高炽迎上了那位授课的东大专家。王卓笑着打趣道:“先生,您刚才讲授的这套东西,我怎么听着……有一股浓浓的‘约翰牛’味儿啊?”他指的自然是另一个时空中,那位曾构建全球殖民体系的大英帝国。
专家闻言,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并未直接回答,一切尽在不言郑
朱高炽则更关心实际问题,他看向王卓:“姑父,那这派驻朝鲜的首任大使,您心中可有人选?”
王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专家。专家沉吟片刻,显然对此已有考量,他道:“这批学员资都很高,杨荣机敏,金幼孜文采好,胡广踏实。但作为首任大使,开创局面,需要的是沉稳持重、思虑周全。杨寓(杨士奇)年龄稍长,性格练达,处事老成,由他出任这第一棒,最为妥当。”
王卓点头表示赞同,对朱高炽:“那就定杨士奇吧。让他做好准备,船队出发之日,便是大明驻朝鲜国大使馆开张之时。”
朱高炽看着教室里那些未来的外交干才,又想到即将驶向朝鲜的船队和全新的外交模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澎湃之福
大明的征途,早已超越隶纯的疆域与武力,正在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拓展。
喜欢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请大家收藏:(m.6xsz.com)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