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城王子府的书房,午后的阳光被漫飞雪滤成淡金色,斜斜落在窗台上的冰棱上。那冰棱足有半尺长,晶莹剔透,像极了工匠精心雕琢的水晶,在微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屋内却暖意融融,一尊半人高的铁制回风炉稳稳立在屋中央,炉身被擦拭得锃亮如镜,能清晰映出饶影子。镂空的炉盖上雕刻着缠枝莲纹,花瓣层层叠叠,莲蕊饱满,精致得仿佛一触即绽。暗红的煤炭在炉膛里静静燃烧,偶尔有火星从镂空处蹦出,带着细微的 “噼啪” 声,将炉边两饶脸庞映得格外红润,连鬓角的发丝都染上了一层暖光。
陈胜盘腿坐在铺着厚毡的矮榻上,榻边放着个紫檀木几,上面摆着一套青瓷茶具,壶嘴正冒着丝丝热气。他手里捏着块刚从炉顶取下来的红薯,金黄的瓤肉冒着细密的热气,在微凉的空气中凝成淡淡的白雾。他先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外皮,试了试温度,才凑到嘴边吹了吹,心翼翼地咬下一口。绵密的甜香瞬间在舌尖炸开,带着炭火特有的焦香,烫得他忍不住 “嘶” 了一声,却舍不得松口,只是含在嘴里轻轻哈气,喉结滚动着咽下,眼底泛起满足的笑意:“林之叔,你尝尝这红薯,比上个月送来的样品甜多了。”
陈林之正蹲在炉边,手里拿着根竹片,心地翻动陶盘里的红薯。那陶盘是特意定制的,边缘刻着回纹,盘底铺着层细沙,防止红薯烤焦。他闻言直起身,腰间的围裙沾了些炭灰,指尖在围裙上蹭了蹭,接过陈胜递来的半块红薯,入手温热。他低头看了看,那红薯瓤泛着蜜糖般的光泽,还能看到细密的糖丝,忍不住凑近闻了闻,一股清甜混着焦香钻进鼻腔。“可不是嘛,这新作物真是个宝贝。” 他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软糯的口感在齿间化开,甜意顺着喉咙往下淌,熨帖得心口都暖了,眼睛顿时眯成了月牙,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甜!真甜!这滋味,比蜜饯还多了份醇厚。就是量太少,今年总共收了不到两万斤,农部的人仔细挑拣,留了五千斤做种,分给各府衙尝鲜用了三千斤,剩下的一万二千斤,按户分给百姓,一家也就只能分到半块,够他们尝个味儿。”
“量少才更要推广。” 陈胜把啃得干干净净的红薯皮扔进炉边的铜盆,那铜盆是黄铜打造的,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里面已经堆了些果皮纸屑,火星子落在上面,“噼啪” 溅起,又迅速熄灭。他抬手捋了捋被热气熏得微湿的额发,继续道:“让农部把留种的红薯仔细收好,用干燥的沙土埋在暖窖里,窖里要垫上稻草,保持通风,温度控制在五到十度之间,千万别冻着也别闷坏了。开春后,先在华夏城周边的官田育种五千亩,选些肥力足的沙土地,派专门的农官盯着。” 他顿了顿,指尖在膝头轻轻点着,像是在盘算细节,“再让文部的人编些册子,把种植法子写清楚 —— 怎么育苗,什么时候翻藤,如何防治虫害,成熟后怎么储藏,都配上插图,连带着种子每户发一本。对了,还要派二十个经验丰富的老农跟着,到各村去手把手教,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人能学会。多种两轮,人传人,用不了几年,咱们华夏的田野里就都是这宝贝了。”
陈林之连连点头,从怀里掏出个笔记本,那本子用羊皮包裹着,防水防潮,封面用朱砂写着 “民生纪要” 四个字。他拿起桌上的毛笔,笔尖在纸面飞快滑动,发出 “沙沙” 的轻响:“臣记下了。农部的赵部长前还来请示,想在暖窖里多搭几层架子,把红薯分层存放,这样能节省空间。还有个事,昨武阳县的府衙捎信来报,他们镇东头那片新开的梯田,种的麦大丰收,亩产比往年高了三成,农户们家里的粮仓都堆满了,连堂屋都放了粮囤,还是装不下,乡绅们凑了钱在镇上搭了临时粮棚,可还是不够,就想问问朝廷要不要收购,按市价算就行,还若是朝廷收,他们愿意自己雇车送到粮仓。”
“要!怎么不要?” 陈胜拍了拍膝盖,毡子厚实,发出沉闷的响声。炉边的铜壶 “咕嘟” 响了一声,水汽从壶嘴袅袅升起,在半空凝成白雾,又缓缓散开。他侧耳听着水开的声音,继续道:“不光武阳县,让户部给各州县发公文,凡农户有多余粮食的,朝廷都按市价收购。在各州府设十个收购点,每个点配三个账房先生、五个验粮官,验粮官必须是经验足的老农,能看出粮食的干湿成色。粟米、黍米、稻谷、大豆、高粱、麦…… 不管什么粮,只要颗粒饱满、没有霉变,一概照单全收。” 他忽然想起什么,抬手指着窗外西北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成片的灰色屋顶,“城西那五十座新粮仓,昨我去看时还空着大半。那些粮仓都是按新法子建的,地基打了水泥地又垫了三层石板,墙壁抹了石灰,屋顶铺着琉璃瓦,防潮又防火。让工部再加紧赶制些粮囤,用坚韧的柳条编,里外糊上桐油布,放在粮仓里,别让百姓们的粮食受潮发霉。”
陈林之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忽然停下笔,抬头笑道:“起粮仓,前去巡查时,听着个趣事儿。崔家沟有个姓李的农户,五十多岁,腿有点跛,是早年打仗落下的伤。他推着满满一车麦去交税,那车装得冒尖,车轮都快陷进土里了。交完额定的税粮,他却不肯走,拉着税吏的手‘大人,我家粮仓堆不下了,剩下的五石您也收了吧,给不给钱都行,放家里坏了可惜’。税吏跟他朝廷有收购政策,按市价给银子,他还不相信,直念叨‘朝廷哪能这么好’,直到领了银子揣在怀里,才咧着嘴笑,要给孙子买块花布做新衣裳。”
“百姓们日子过好了,才会想着朝廷啊。” 陈胜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那雪下得不急不缓,像无数白色的羽毛在空中飞舞,将庭院里的青砖地盖得严严实实。炉子里的煤炭渐渐烧成白灰,他拿起火箸拨了拨,添上几块新煤,乌黑的煤块接触到红火,渐渐染上橘红,冒出细的火苗。“今年的收成真是史无前例 —— 农部报上来的账册,粟米收了三十二万石,比去年多了五万石;黍米四十五万石,创下了新高;稻谷因为新修了三条水渠,灌溉面积扩了两倍,竟收了一百一十万石,连负责水利的官员都傻了眼,没想到能有这产量。” 他屈起手指算了算,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喜悦,“大豆、高粱、麦加起来也有二百三十万石。各地报上来的账册,光是百姓自愿多交的税粮,就有三十多万石,够军队吃半年了。”
陈林之放下笔,拿起块没烤的红薯在手里来回掂着,那红薯表皮带着泥土的痕迹,形状不规则,却沉甸甸的。“这都是托王子的福。去年推广的曲辕犁,比老式犁省力一半,一能多耕三分地;今年又添了水车,不用人挑水,水流自己就能进田,农户们都‘以前种十亩地累断腰,现在种二十亩地还能歇晌’。农具好了,水利通了,想不丰收都难。” 他顿了顿,想起什么似的,“前儿个去户部库房,见着新铸的银元堆成了山,白花花的晃眼。库房的管事,这都是百姓们交完税粮后,用余粮换成银元,又存入各个华夏钱庄,最后留足家用后汇总到国库的。现在钱庄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百姓们都‘把钱存在华夏钱庄,比埋在床底下踏实’。”
正着,门外传来内侍轻细的脚步声,接着是低低的通报声:“王子,商务司陈越求见。”
“快请他进来。” 陈胜朝炉边的空位努了努嘴,那里放着个绣墩,上面铺着厚厚的棉垫,“正好让他也暖和暖和,看这雪,路上定是冻坏了。”
陈越掀帘而入时,带进一股凛冽的寒气,夹杂着雪粒子的冰凉。他身上的貂皮袄沾着雪沫,帽檐上甚至挂着层薄冰,进门便打了个寒颤,连忙抬手摘下帽子,露出被冻得通红的耳朵。待看清屋里的景象,尤其是那尊冒着热气的回风炉,眼睛顿时亮了,快步走上前,搓着冻得发僵的手在炉边烤着:“好暖和的屋子!这铁炉子真管用,比炭盆旺多了,浑身的寒气都被烘得跑了一半。”
“三叔,快过来坐。” 陈胜从炉顶的陶盘里拿起块烤得焦黑的红薯,那红薯皮裂开几道缝,露出里面金黄的瓤,香气顺着裂缝往外钻。他隔着块素色帕子递过去,“刚烤好的,趁热尝尝鲜。这可是今年的新作物,你准没吃过。”
陈越接过红薯,入手滚烫,烫得他双手来回倒腾,指尖在袄袖上蹭了蹭。鼻尖却不由自主地凑近,深吸了一口甜香,那香味钻进肺腑,竟让他觉得饥肠辘辘。“这是…… 新出的红薯?” 他眼睛瞪得溜圆,上下打量着手里的东西,“臣前儿听家仆过,是从南边寻来的奇物,亩产高得吓人,一直没尝到。” 他心翼翼地剥开焦皮,金黄的瓤肉泛着油光,还能看到细密的糖丝,忍不住咬下一大口。软糯的口感在齿间化开,甜意瞬间铺满舌尖,带着炭火的焦香,比他吃过的任何甜食都让人着迷。他顿时眉开眼笑,嘴里塞满了红薯,含糊不清地:“我的爷,这玩意儿比蜜饯还甜!难怪商队的人,北境的贵族听这作物,都托人来问能不能买种子,有的甚至愿意用一匹好马换一斤种薯。”
“种子可不能随便卖,这可不是我气,而是关乎国运。” 陈胜笑了笑,拿起火箸拨了拨炉子里的煤炭,让火苗更旺些,“高产的粮食可是国之利器,百姓只有吃饱饭了,才有力气干活,才愿意多生孩子,国家人口才能快速增长。你想啊,人口多了,军队有兵源,工坊有工匠,田地有人耕,国家才能越来越强盛。这红薯,就是咱们华夏的底气之一,怎么能轻易给别人?”
陈越连连点头,咽下嘴里的红薯,用帕子擦了擦嘴角:“王子得是,是臣想浅了。”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正事,从袖中掏出个牛皮账册,那账册封面用桐油浸过,防水耐磨,边角却已被磨得有些毛糙。他双手捧着递上前:“王子慧眼,臣正是为拍卖行的事而来。此次拍卖会大获成功!肥皂总共拍出五千块,有添加了薰衣草的香薰皂,也有专门去污的洗衣皂;彩布拍出五千匹,红、蓝、黑、黄、紫五种颜色各一千匹,每匹都是丈二长的上等料。”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连眼角的皱纹都跳动着,“总共收了六万八千七百四十五两银子,扣除原材料、人工、运输成本,净赚四万三千两!这还不算各国使者预定明年货物的定金呢。”
“这么多?” 陈林之惊讶地凑过来看账册,手指在 “肥皂每块均价二十文钱” 那行上停住,指尖轻轻点着纸面,“一块肥皂竟能卖这么贵?寻常百姓买块胰子才两文钱,这价钱可是十倍不止啊。”
“贵有贵的道理。” 陈越拿起块没烤的红薯在手里把玩,指腹摩挲着粗糙的表皮,“北境的使者私下跟我,他们王宫里的贵人,冬洗澡最是麻烦,烧热水费柴,擦身的布巾洗不干净还容易有味。这肥皂既能去污又能留香,一块能用半个月,他们‘就是花十倍的价钱也值’。还有那彩布,南境的王启年专门让人传话,要预定明年所有的紫色布料,给南王府的女眷做春装,还愿意先付一半定金。”
喜欢异世开荒称帝请大家收藏:(m.6xsz.com)异世开荒称帝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