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京中盛传,稻田大蛙烹煮过后无比美味,吃过的人赞不绝口,就连京中几家知名酒楼,都在研究大蛙菜式,隔日便会推出,所以,一股“吃蛙”之风,在京中悄然掀起。
京郊农户日日下田捉蛙,城中百姓与酒楼日日出城买蛙,大蛙还未泛滥,便被吃掉了七八成。
供不应求怎么办?
许多人一寻思——养啊!
总之这蛙命贱,一次产卵好多颗,难道还怕养不出来?若是养得好,也算一门生意了。
但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没过多久,百姓们便发现,这大蛙其实不好养——人家只吃肉。
虽人家不挑食,虫子、鱼虾、腐肉什么的都能吃,可普通百姓上哪儿去找那么多虫子腐肉喂养?
这么一来,九成的养蛙人都被劝退了。
又过了几日,户部出了布告。
布告有明——禁止百姓自私圈地养蛙,以防大蛙逃逸,破坏田地,若有违者,没收大蛙不,还得罚银。
这是实打实的要赔夫人要折兵,所以百姓也就歇了养蛙售卖的心思,顶多在自家院子里养上那么几只解馋。
与此同时,户部接到各地州府来报,除去上京城外,只有靖州府出现了大蛙,所以沈筝的猜想也被印证——牛蛙是被有心之人带入大周的。
朝廷着手探查,户部也在京郊选了块然水域,将其改造成了大蛙养殖场所,用以研究养殖技术、分析大蛙习性与来历。
养殖场打围这,沈筝受邀前往,季本昌非逼着她给养殖场提意见,农官们也盯着她不挪眼。
无奈之下,她根据前世记忆,浅谈了两句牛蛙养殖。
“其实养殖活物,特别食肉活物,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成本问题,不然很容易入不敷出。”
季本昌连连点头,心想沈就是沈,一下就到了他心头上。
就这一片水域,都砸了数百两进去,赔本生意他可不想做。
“沈大人有何高见?”农官们问道。
“高见谈不上,本官拙见有一。”先是谦虚了一句,沈筝才道:“喂养成本自是能省就省,所以本官以为,可联动养殖。在蛙圈旁养殖蚯蚓、蝼蛄等繁殖快的活饵,用以投喂大蛙。”
季本昌双眼骤亮,农官们则低声交谈。
不出片刻,他们便得出结论——此法可校
蚯蚓、蝼蛄都是吃素的,能省下好大一笔喂养银子。
得了个有效法子,他们又觉得还不够,得再多讨些法子才是。
一时间,沈筝被众官员团团围住,有人扇风,有人送水。
“沈大人,劳你再多两句,随便点啥都成!”
好好的打围仪式,硬生生被搞成了学术探讨。
在众官员期待的目光下,沈筝道:“此蛙繁殖能力强,待往后养殖规模成型后,大蛙的去处也是一个问题,不如与民间合作,定期兜售。一来,百姓餐桌上能多上一道美食;二来,养殖场有了进项,收支平衡之下,也能更加稳定。”
不少官员面上露出踌躇之色。
省钱倒是省钱了,可这么一来,总感觉他们不是在替朝廷办事,而是替百姓养蛙了......
沈筝知他们心有不适,有意提醒道:“当然,咱们这个养殖场是朝廷的,合作方式自是由咱们制定,可以参考官田。至于具体事宜,就得诸位大人下来探讨了。”
“官田”二字,直接点醒一众官员。
仔细想想,“养殖户”与“佃户”,不就是同一个意思吗?
......
从养殖地离开后,沈筝乘车回了洄河坝。
还没下车,华铎便悄悄附耳过来:“大人,前面......好像是宫里的马车。”
正着,对面车帘掀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下马车。
“洪公公?”沈筝也下了车,上前两步道:“你这是......?”
洪公公出宫这待遇不错啊,精致马车坐着不,还有个太监在旁边打扇子,就连她都蹭到了凉意。
“老奴见过沈大人。”洪公公脸上带着笑,行礼后才道:“老奴奉陛下之意前来,想问您借几个人。”
借人?
沈筝转头看向华铎。
她手下就这么几个人,子也舍得借走?
“唉哟,大人误会了。”洪公公赶紧抬手道:“不是借护卫,是您府上的厨娘,还有嬷嬷,可有空去御膳房教导一二?陛下和娘娘,都有些好奇那味道......”
沈筝明白了。
这是冲着泡姜牛蛙和紫苏牛蛙来的。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近来有不少官员问她要菜谱,生她有烹饪秘诀藏着掖着。
这下好了,都传到子耳朵里去了。
“公公直接去沈府接人便可。”沈筝点了几个名字,其中包括古嬷嬷:“她们有过几次烹煮经验,但称不上娴熟,若是做出来的大蛙不好吃,还请公公帮忙在陛下面前多美言两句,本官得空会接着琢磨新菜式献给陛下。”
洪公公点头,又乐呵呵地讲了两句客套话,临走之前瞥了打扇太监一眼,似是想起什么,一拍脑袋。
“对了,沈大人。”
“对了,洪公公。”沈筝恰巧也想起一件事,二人异口同声。
洪公公一笑:“您先。”
“梁大人那头镜片齐全了。”沈筝笑道:“若你不急着回宫,可顺道去琉璃坊一趟,让梁大人给你测测度数,当场就能装镜片。”
洪公公心下一喜,嘴上推辞:“唉哟,上次就了不用,您怎么还记着呢,真是......”
眼镜。
他也有眼镜戴了。
怕不少朝官都没有吧?
嘿嘿。
沈筝浅笑:“咱们上次便好了,岂能出尔反尔?就这么定了,不管公公今日有空与否,属于你的那副眼镜,都给你留着的。”
洪公公连连点头,脸上笑意更浓。
不少朝官称他一声“公公”,可打心眼里是瞧不起他们太监的。
但在沈大人这儿,他是真觉得有被惦记着。
他又不是傻的,虚情假意还是分得清。
“那便多谢沈大人了,老奴今日就去。”顿了顿,他又起另一件事:“您上回托老奴寻的树,有消息了......”
喜欢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请大家收藏:(m.6xsz.com)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