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华

雪漂

首页 >> 工业中华 >> 工业中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 最强退伍兵 工业中华 他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这叫谋士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我是大明瓦罐鸡 农家娃的科举生涯 苏联1991 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
工业中华 雪漂 - 工业中华全文阅读 - 工业中华txt下载 - 工业中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680章 关税之争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中英草约》事实上还不成为约束双方的外交协定,按照流程,这条约要经过英国首相格莱斯顿、中国内阁总理李中堂签署后才能真正生效,不过,条约内容被堂而皇之的刊登在报纸上,这还是让李中堂有些不满,不过考虑到现在běijing城的状况,条约内容泄露也是迟早的事情,他倒也没有追究的意思。

而且,从刊登和转载的报刊来看,自己的老对头翁同龢的清流一党那是脱不了干系,至于军政部的那位,也是大有疑问,不过,他和杨士骧、薛福成私下商议,倒也觉得如此开诚布公,倒也未必是坏事,与其签约后被现在越来越丰富的媒体声讨,不如把众人都拉第680章关税之争上船。

当,内阁就召开了三巨头的碰头会,而各省督抚、或者他们的代表都出席了会议,负责这次外交谈判的伍廷芳和陈季同一同报告和解释了《中英草约》中的条款。

相比最初中方的意愿,希望英国方面主动、尽快的禁止鸦片贸易,经过谈判后,巴夏礼显然并不同意,只愿意在协商的基础上逐年减少对话鸦片贸易数量,具体的是在十年内,将对话鸦片贸易额降低到现在的三成。

而对于中方提出的海关税务司以及关税问题,巴夏礼态度极其强硬,与前清zhèngfu签订的条约中约定的5%关税,英国方面不同意进行任何形式的加税。

而这时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欧洲各国普遍都实行了严格的关税壁垒,就连新兴工业体美国也是如此cāo作以保护国内工业,而德意志帝国就因为在过去四年间实行了远比其他欧洲国家更为严苛的关税壁垒,从而有效的缓冲邻十三次经济危机对德国工业的影响,至于英国,英国佬一直来就对中国最大一宗贸易——茶叶,征第680章关税之争收了百分之三百的关税。

在这个问题上,立刻引发了内阁的较大的冲突,李中堂显然也认识到5%的关税显然太低了。不过考虑到与英国的贸易关系,很大程度上维系了国家对外贸易的稳定xing,加上海关税务司事实上每年收取的关税总额已经突破了3000万两关平银,一旦提高关税,洋商进口的意愿降低,也会影响国内商品的出口,现在,这并无助于新zhèngfu的过渡。

而对于李中堂的观点。翁同龢显然是完全不赞同的,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资料,老翁罗列了一整套欧洲各国关税的情况,英国的平均海关税超过20%,法国、俄国为25%,而德意志帝国更是离谱的40%以上。至于奥匈、意大利等也维系在20%左右。

李中堂在这方面显然也是做了功课的,毕竟伍廷芳作为这时代着名的法学家,对于欧洲的情况也有足够的了解途径,他立刻反击翁同龢的观点,“翁大人。欧洲国家都已经完成了所谓的工业革命,各国生产的商品都足以能供给国内,而现在的中国,这方面还需要大量洋饶商品,提高关税,并无助于解决百姓的需求。尤其是在现在……”

李中堂显然认为亚洲各国并不具备欧洲国家进行关税壁垒的条件,欧洲列强的关税显然并不足以明问题。

翁同龢显然对于这种关税问题了解并不多,除了他手头搞到的那些资料外,他这方面的知识并不足以展开和李中堂的辩论,所以,他立刻甩手把问题抛给了这会儿正看热闹的秦铠,“中堂,这泰西诸国的事情。我看秦烈风应该更清楚,这关税关乎国家财政,我自然不能坐视英国人掏空咱们的银子!”

秦铠知道这两个老滑头迟早会把自己扯进去,他微微一笑,朝两人拱拱手,“两位大人所的自然都在理,现在其实可以作为参照的只有欧洲国家,现在我们与各国重新修订旧条约,这其中的重点只有两条,一是领事裁判权、二是关税,当然,对英国人还有个鸦片问题,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秦铠今来就是打酱油的,与列强们展开这旧条约的修订,他早就知道这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甚至于很难取得成果的事情,历史上,明治维新后的ri本,尽管国力逐年壮大,但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直到明治皇挂掉的前一年才完成就条约的废止,历时整整四十二年。

而这时代,亚洲各国普遍都沦为殖民地,根本不具备可参照xing,荷属东印度更是关税壁垒的极品,平均关税超过60%,对于荷属东印度所产的香料、咖啡、可可等产品,更是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彻底将英国人在当地做贸易的希望破灭了,

其中,似乎唯一可作为参照的,到是旁边那个维新快20年的倭国,这时代,虽然ri本人通过维新,取得了不的经济成果,但是,这时代ri本zhèngfu事实上并没有关税的控制权,列强与ri本zhèngfu签署的条约,事实上也是不平等条约,ri本的关税也是5%。

不过,历史在这里有了一个的变化,随着尽在咫尺的南洋工业体系的崛起,这不平等条约的获利者除了列强外,南洋体系也在其中瓜分了大大的一块蛋糕,大量初级工业产品、比如成衣、棉布、糖、食用油等产品通过那些影子公司被销往ri本,而ri本的低关税,使得南洋体系的商品在价格上彻底的压垮了ri本本土的产业。

两个老滑头一听滑头的话,都知道这个秦烈风根本不想在这上面作出任何明确的表态,不过,这改约之事,事实上最早的推手还不就是在这个滑头,若非《福建新报》、《广州新报》等媒体的宣扬,新zhèngfu的重头戏显然会更偏向于宪政的内容,而不是立刻转向和英国谈牛

当然,谈判开始前,李中堂显然对于英国zhèngfu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至少对方可以部分满足自己的要求,事实上,面对巴夏礼这种老牌殖民分子,谈判的难度大大增加,就连鸦片的问题,也是一波三折,而关税和领事裁判权根本就是谈判禁区。

但是,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使得谈判的进程倍加艰难,《中英草约》中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可以已经是非常的困难了,但根本没解决实质纯在的根本问题,废止这不平等条约可谓是举步维艰。

内阁会议的磋商持续了整整一,最终还是没能就《中英草案》达成一致,三巨头中,翁同龢是表示明确反对,李中堂自然是会希望能通过,而秦铠则肯定了在鸦片贸易上去的谈判成果,但认为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谈判也必须列入谈判内容,并且要有具体的结果……很显然,他也不否决了这项提案。

第二进行的内阁成员会议上,对条约的投票结果也是一面倒的情况,13张票中,8票反对,仅有淮军体系的4票同意,而秦大总督投了弃权票。

消息传到英国领事馆,此刻驻华公使巴夏礼也刚刚收到英国内阁的答复,对于《中英草约》的内容,格莱斯顿首相表示了严重的关切,要求进行更加深入的谈判和探讨后才能重新签署两国的外交协议,同时,保障英国在远东的贸易,成为了谈判一个要求,很显然,英国zhèngfu也关注到了远东的变化,对于远东中国出现的新zhèngfu,他们也报以了谨慎的态度……上海公共租界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夹角处,是同治二年合并英租界、美租界后而成的一块四方土地,而毗邻的黄浦江就是这时代上海滩最繁华的的码头,江面上悬挂着各国旗帜的商船来来往往,周边的码头上更是人流攒动。

码头上,一身灰sè西服、戴着一顶草黄sè窄边绅士帽的李东来趴在江边的围栏上眺望着西面的出海口方向,他身后,四五个伙计模样的年轻人则看似轻松的来回走动,他人自然不知道,这几个伙计的来历可不简单,都是正儿八经经过特战旅的锻炼,而后在情报司供职两年以上,战斗技术、军事素质过硬的才够格来上海滩干活。

作为现在上海滩大亨级别的人物,李东来自然不是来码头看风景的,何况,这时代的外滩,只是个大型的货运码头而已,除了往来的货船,实在难有所谓的风景……

大半个月前,他就接到两广总督府拍发过来的密电,将有一批新青年社的成员到上海,其中还有部分成员,转道长江航道向去内陆各省,这自然需要手上掌握大量资源的他来进行协调,不过,他本人并非新青年社的成员,但他是听过这个在两广几乎已经是半公开的组织,听,那主要是军队、军校生为主……rq!!!

喜欢工业中华请大家收藏:(m.6xsz.com)工业中华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墓宝之城 穿书之嫡妻悠闲 2024年行情 完美世界 工业中华 长夜难眠迷案 开局执掌人皇幡,镇压主角师尊! 安格荣耀 先婚后爱:霸道老公别乱来 富贵天下 玄幻:从狮驼岭配角开始无敌 末日副本:无限列车囤货求生 掌家小医娘 巨星从兴风作浪开始 洪荒之永恒天帝 阎王让尔三更噶,大佬说:你试试 仙路至尊 山野之最牛村长 九凤,我娶不过来啊 从影视抽奖开始的非凡人生
经典收藏 穿越崇祯之贪官大狂欢,朕不管啦 立渊传 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 世子你别乱来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穿越,开局卖唐诗 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 大汉:朕收曹操宠刘备,群雄哭了 穿成皇长子,开局败光赈灾款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大明之宝箱系统 我梦西厢,牡丹长生 姬周八百年?大周:我千年起步 重生红楼梦之贾环逆袭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水浒新秩序 大汉护龙尉 沸腾的青泥洼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
最近更新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大阵主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大周九皇子 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 穿越南宋:我靠抽奖打造现代军队 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 锦衣天下名 三国:我,交州土皇帝!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一品悍臣 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 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工业中华 雪漂 - 工业中华txt下载 - 工业中华最新章节 - 工业中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