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虫豸

首页 >> 摄政大明 >> 摄政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他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这叫谋士 红楼之小兵传奇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 北雄 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大唐小兕子:窝有一个小囊君 雍正往事 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 全能文艺兵
摄政大明 虫豸 - 摄政大明全文阅读 - 摄政大明txt下载 - 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七十二章 尾巴.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这……就是朕的大明江山吗?”

正如赵俊臣所料,虽只是一副地图,但如此详细分明,在大明朝历史上前所未有,带给德庆皇帝的冲击是极为巨大的,以至于他甚至不顾身份,亲自走下了御阶,来到描绘着大明疆域的毛毯之前,垂下身子细细打量。目光炯炯,似乎还带着些许迷醉,喃喃自语之间,究竟了些什么,或许连德庆皇帝自己也不清楚。

看着眼前辽阔的大明疆域,德庆皇帝或许是第一次具体客观的了解到自己统治的江山有多么的庞大,这种感觉让他欲罢不能。

“是的,陛下。”赵俊臣在一旁轻声道:“这就是陛下您统治的大明江山,当世最为强大、最为繁荣、最为兴盛的国度。”

“赵爱卿,这幅大明疆域图,朕观之竟是比《大明混一图》还要更加精准完善,你又是从何处得到的?”

听到赵俊臣的回话后,德庆皇帝回过神来,向赵俊臣问道。

对于德庆皇帝的询问,赵俊臣早有准备,面不改色的开始编起了故事:“陛下,臣尚未入朝为官的时候,曾偶然间得到一幅残缺的大明疆域海图,乃是西方罗马人所绘制,虽有所残缺,但臣细细观之,却要比我大明如今的地图精细完善许多。”

赵俊臣的话刚了一半,德庆皇帝一愣后,问道:“罗马?朕记得万历先皇期间来朝的利玛窦就是罗马人?”

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来来到明朝,曾向万历皇帝贡献了《两仪玄览图》、《坤舆万国全图》等世界地图,虽然粗陋。但依然引起来当时大明朝上下极大的震动,罗马人善于绘制地图之名,亦是由那时在明朝开始深入人心,而赵俊臣提及罗马,也是为了增加服力。

“正是如此。而臣得到的那副疆域海图。却要比当年利玛窦传来的《坤舆万国全图》等图更加的细致准确,可见这些年来,罗马人绘制地图的手段,又有了极大的进步,连我大明海疆及周边国度,都绘制的如此详备。”

到这里,赵俊臣抬头一看,却见殿内众人皆是没什么触动,只是一幅在听新奇故事的样子,不由眉头微皱。

他今日之所以提及这些。虽然皆是谎言,但也有提醒警示的意味,但很显然,殿内众人皆没有从西方人绘制海图的进步中,看出什么更深刻的东西。

不过。这些打算。本就只是顺手为之,见众人不在意后,赵俊臣也不失望,只是接着道:“当时,看到那幅海图,臣就在想,连远夷之人都可以绘制如此详细的地图,我大明朝又如何不可?连远夷之国都有自己国家清晰详细的疆域图,我大明又为何不能有?虽我大明疆域辽阔,远非远夷国可比。绘制一幅完善的大明疆域图,亦是难上加难,但亦只有如此,才能表明我大明的国力与文明昌盛。所以臣自那时候起,就开始留意收集各方各面的消息,又借鉴了许多先人作品,譬如《大明一统志》、《坤舆万国全图》、《万国图志》等等,费时七年,终于制成了这幅大明疆域图,并借着今日陛下寿辰,将之限于陛下。”

赵俊臣的这些自然都是谎言,《大明一统志》、《坤舆万国全图》、《万国图志》等作品他自然有所借鉴,为了制造这幅大明疆域图,也确实刻意收集了不少消息,但真正作为基础的,还是赵俊臣脑中关于大明地图的记忆。

而这也是为什么赵俊臣要把大明疆域图绘制在毛毯上,不是因为这样看起来贵重奢华,而是毛毯不比纸张羊皮,可以让赵俊臣把许多大明疆域图的细节刻意模糊掉,毕竟对于大明疆域,赵俊臣也只是记得大概。

但对于此,德庆皇帝显然不会怀疑,只是点头赞道:“赵爱卿有心了,这幅疆域图,确实详细条理,比我朝现用的疆域之图清晰分明不少。”

又细细观摩了片刻后,德庆皇帝的脸上闪过满足的神色,依依不舍的再次看了这幅毛毯一眼后,终于回到了御阶之上坐下,扬声道:“把这幅大明疆域图挂到朕的御书房内,着人心看护,不得有失。”

待太监们把毛毯心翼翼的卷起搬走后,德庆皇帝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赵俊臣。

赵俊臣今年的三件寿礼,一件比一件让人惊喜,德庆皇帝神色间的满意,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按照规矩,这个时候德庆皇帝应该发言回谢抚慰了。

而德庆皇帝打量了赵俊臣良久之后,却只是缓缓了一句。

“俊臣你很好,深得朕心。”

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过多的夸赞,但语气神态间的认真,却任谁都能看的出来。

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殿内众人皆是以羡慕嫉妒的眼光看向赵俊臣,如今形势分明,以这三件寿礼的分量,恐怕寿典过后不用多久,赵俊臣就会得到德庆皇帝的“回报”了。

而赵俊臣则是一副受宠不惊的模样,向德庆皇帝行礼道:“陛下过誉了,臣身为陛下臣子,为陛下尽些忠孝之心,也是应当的,值不得陛下特意夸赞。”

见赵俊臣如此谦逊,德庆皇帝脸上又是满意的点头。

接下来,朝中的勋贵百官向德庆皇帝呈献寿礼寿词的仪式还在继续,只是相比较赵俊臣送的那三件寿礼,后面那些人呈送的寿礼寿词不免黯然失色。

然而,经过赵俊臣的这三件寿礼,德庆皇帝接下来却是兴致颇高,虽再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寿礼,但德庆皇帝依然满脸的笑意。

待寿典仪式终于结束之后,日头偏下,已是时近黄昏。

德庆皇帝兴致高涨之下,宣布百官留宫,与德庆皇帝一起赏灯同宴。

对于德庆皇帝的安排,百官自然拜谢不提。

………

却当寿典终于告一段落之后,赏灯宫宴之前,德庆皇帝带着万民伞离去了,而殿内外的官员勋贵们,则有了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站了一下午时间,总需要解决一下身体的疲乏和生理问题。

而赵俊臣今出尽了风头,在众人客套之间,也向着殿外走去。

只是,刚刚走了几步,就听一人高声唤道:“赵尚书还请留步。”

虽是高声呼唤,但声音中的虚弱意味,却任谁都能听得出来,总给人一种后力不足气喘吁吁的感觉。

赵俊臣停步,转身一看,却发现前些日子曾有一面之缘的七皇子朱和坚,正向他快步走来。

赵俊臣眉头一皱,刚才在太和殿为德庆皇帝庆寿的时候,他看的分明,这七皇子朱和坚一直和太子朱和堉站在一起,甚至两人送给德庆皇帝的寿礼,都是可合为一对的翡翠如意,还被德庆皇帝称赞为“兄弟二人同心同德”。

然而,此时太子朱和堉尚没离去,朱和坚如此明目张胆的与自己相见,难道就不怕引起太子朱和堉的不满?

下意识的,赵俊臣向着太子朱和堉的方向看去,却见朱和堉此时正被一群勋贵宗室们围着,似乎注意到赵俊臣看来的眼神,转头与赵俊臣对视了一眼,目光中满是冷意,待注意到向着赵俊臣走去的朱和坚之后,冷意却化为了无可奈何,以及让赵俊臣意外的兄弟情谊与信任。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七皇子朱和坚已是来到了赵俊臣的身前,笑着拱手示意道:“见过赵大人,今日与赵大人相见,却是为了感谢赵大人前些日子送于我的那些贵重药材,大缺真是有心了。”

见朱和坚主动向自己话,赵俊臣连忙回礼,道:“殿下无需如此,当日殿下身体有恙,下官正是亲见,送些药材表示心意,也是应该的。”

话间,赵俊臣上下打量了朱和坚一眼,却见朱和坚的身高与朱和堉相似,只是瘦弱了许多,此时面色苍白,汗水直流,显然德庆皇帝的这次寿典,让他足足站了一下午,以他的身体,有些坚持不足也是应该的。

只是,虽然样子极为疲乏,但此时朱和坚神色间那谦逊有礼的善意笑容,却丝毫不变,眼神有些暗淡,但更多的还是深沉,似乎对自己的身体丝毫都不在意。

略略喘息了片刻后,朱和坚摇头道:“无论如何,都是赵大饶一片心意,我回谢一番也是应该的。”

赵俊臣点零头,意味深长的问道:“只不过,殿下如此与我相见,难道就不怕太子殿下怪罪?”

朱和坚又是摇头,神色间颇为认真,轻轻笑道:“我自幼就最重一个‘礼’字,既然收到了赵大饶礼物,就应该有所表示回谢,对于这些,太子他是知道的,又怎会怪罪于我?”

最重一个‘礼’字……

赵俊臣脸上的笑意愈加的意味深长,道:“原来如此,却是下官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哪里哪里。”朱和坚摆手道:“不过,与赵大人相见,其实是我心中有一些疑惑,想要求教于大人。”

喜欢摄政大明请大家收藏:(m.6xsz.com)摄政大明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特战退伍,开启神探人生 盗笔:万人迷那还不完的桃花债 人间扳手从擦边老师开始 娇瘾偿欢 绵羊不吃素 奥特盘点:玩尬的是吧,巨人破防 帝逆洪荒 权少追妻N次方:豪门独爱 都市之苟成仙界大佬 黑暗领主:我能创造英雄模板 离婚做回豪门团宠,我靠玄学惊艳世界 重回18岁我成了死对头的心尖宠 玄幻:部族最后一个男人 搬空候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制符人 卧底?三年又三年我成了魔道掌教 井姐传奇 末日副本:无限列车囤货求生 刁蛮小娇妃:误惹腹黑邪王 百岁躺进棺材中,让我攻略女帝
经典收藏 大明第一败家子 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 会长真男神[全息] 最强退伍兵 小爷此生非她不娶 三岁无敌小皇孙 随风遗留 乱宋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在下北地王刘谌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烈虎军 大汉护龙尉 立汉 乱世扬明 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 和女神们意外穿越古代,我成王! 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 二十七载
最近更新 鱼龙舞 废物质子:一把火烧穿龙椅 从生撕虎豹开始,杀穿皇朝称帝! 征伐天下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 祖龙送我美娇妻,我带大秦统世界 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 三国:开局黑丝长腿何太后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手把手讲解如何起义【历史直播】 幼帝传奇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我,未来诸葛亮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老子是王,辅政王!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呢喃诗章
摄政大明 虫豸 - 摄政大明txt下载 - 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摄政大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