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虫豸

首页 >> 摄政大明 >> 摄政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明:家妻上将军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我一谋士,随身带把巨剑很合理吧 世子你别乱来 红楼王权 大唐钓鱼人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摄政大明 虫豸 - 摄政大明全文阅读 - 摄政大明txt下载 - 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六百八十六章 栋梁之臣.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

……

早在三十年前,德庆皇帝尚未登基的时候,梁辅臣就已经是德庆皇帝最为信任的大臣了,这些年来也一向是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以梁辅臣的资历地位,其实早就可以入阁辅政了,如果他想要留在京城中枢,也没谁可以强迫于他,与此同时,陕甘三边之环境恶劣,更是人尽皆知,但梁辅臣为了朝廷大局、也为了稳固德庆皇帝的兵权,却是在陕甘三边一呆就是近十年时间,功劳苦劳比谁都大,但收获的好处却是少之又少,但梁辅臣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一句。

梁辅臣的表现,德庆皇帝也是看在眼里,所以德庆皇帝对于梁辅臣的信任也是远胜于旁人,将梁辅臣视为自己真正的心腹铁杆。

梁辅臣入宫觐见之后,德庆皇帝心中也非常欢喜,并且很快就支开了七皇子朱和坚、太子太师王保仁等人,只留下了梁辅臣一个人谈话,态度也很是开诚布公,并没有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近两年来,庙堂之中风云变化,内阁里的黄有容、温观良等人纷纷倒台,周尚景也失去了首辅的位置,反倒是赵俊臣快速崛起、自成一派,朝堂局势多有震荡,中枢与地方皆是有些不稳当,即使是朕偶尔也会力不从心、无法掌控大局……”

在梁辅臣面前,德庆皇帝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心身疲惫,神态语气皆有倦意,缓缓道:“朕也知道,如今边疆局势有些隐患,陕甘三边那里离不开你掌控大局,但朕依然是调你回京了,因为京城中枢才是江山之根本,京城中枢若是稍有混乱,整个江山都会乱成一团,所以朕需要你出面帮着朕控制局势。”

到这里,德庆皇帝更是摇头,叹息着道:“朕如今也算是看明白了,这帝王与臣子的关系,许多时候就是生的仇敌,不论是朕给予了他们怎样的信任与器重,他们依然会有自己的算盘,稍稍有了一点自己的利益,就马上与朕生分了起来,朕愈是迁就他们,他们就愈是阴奉阳违、欲壑难填,像你一般至始至终都可以忠心耿耿的大臣,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梁辅臣啊,朕今后必然会愈加依仗于你,你可切不要让朕失望。”

梁辅臣的年纪与德庆皇帝相当,同样是五十出头的样子,头发花白,胡须有些凌乱,饱经风霜的面容布满了深深的皱纹,身材很高,略有些消瘦,若不是一身官服,看上去就和寻常老农没有任何差别,但他神情坚毅冷肃,一双眼神精光闪烁,却又会给人一种无法形容的压力。

听到德庆皇帝的话语之后,梁辅臣沉声道:“陛下安心,臣一定会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与庙堂里的其他权臣不同,梁辅臣向来是不善言辞、也不善辩论,也从来都不会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但他只要是开口保证过,那么他就一定会尽心尽力。

德庆皇帝很清楚梁辅臣的性格,听到梁辅臣的保证之后,表情间也闪过了安心之色。

然后,德庆皇帝问道:“庙堂里最近的局势变化,你可是心中有数?”

梁辅臣点头道:“臣赴京之前,已经向新任三边总督王铮打探清楚了,已是心中有数。”

德庆皇帝同样点头道:“既然你已经是心中有数,那朕也就不需要浪费口舌了。你今后在庙堂里的任务,主要是三点,首先是尽量削弱周尚景的势力影响,周尚景已经是权倾朝野多年,若是继续下去,朝廷就要只知周尚景而不知朕了;其次则是为朕盯着赵俊臣,这个饶权势虽然不能与周尚景相比,但他实在是太年轻了,若是任由他发展下去,今后会比周尚景更加麻烦,最后则是帮着朕控制内阁,但这件事不着急,大可以慢慢来。”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之后,梁辅臣的眉头轻轻一皱。

在梁辅臣看来,德庆皇帝这般急切想要对付周尚景、压制赵俊臣,有些太急切了,并不利于江山稳定。

周尚景固然是一个权臣,但他也同样是朝廷的顶梁柱,除了周尚景之外,满朝百官之中再也没有其他人拥有周尚景一般的经验、眼光、以及威望,可以稳定庙堂局势、规划朝廷方向;至于赵俊臣,也同样是不可或缺,若是没有赵俊臣的幸苦维持、大胆开拓,朝廷的钱粮周转恐怕早就崩溃了。

最终,梁辅臣并没有直接反驳德庆皇帝的法,只是道:“臣认为,不论陛下您如何看待周尚景,他都已经垂垂老矣,很难再坚持几年,陛下最好还是早作准备,寻找一位资历、声望、经验等等方面皆是可以接替周尚景的大臣,否则周尚景离开庙堂之后,朝廷无人可以主持大局,不定就会出现动荡……陛下,恕臣直言,朝廷目前还离不开周尚景。”

到这里,梁辅臣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又补充道:“此外,朝廷的钱粮彻底充盈之前,恐怕也离不开赵俊臣。”

梁辅臣的质疑,并没有引起德庆皇帝的不快,反而让德庆皇帝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不过,德庆皇帝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只是道:“朕自然也明白这些道理,周尚景的替代人选,朕早已经想好了,就是你梁辅臣!以你的资历、声望、眼光、手段,再得到朕的鼎力支持,今后接替周尚景绝不会有任何问题。至于赵俊臣……朕目前只是不希望他的权势扩张太快,打算稍稍压制一下,还不会真正出手对付,毕竟朝廷的商税整顿、川盐改制、以及农务整改等等事情还离不开他。”

听到德庆皇帝的解释,梁辅臣又是一愣,却没想到德庆皇帝竟是这样看重自己,竟是将自己视为周尚景的接替人选。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对赵俊臣的评价同样是令人深思。

朝廷目前还离不开赵俊臣,是因为朝廷的商税整顿、川盐改制、以及农务整改等等事情还需要赵俊臣来主持,那么若是朝廷的商税整顿、川盐改制、以及农务整改等等事情全部结束之后呢?德庆皇帝是不是就不需要赵俊臣了?

当初,赵俊臣在德庆皇帝心中的定位很清楚,就是朝廷圈养的肥猪,时不时还要为德庆皇帝背黑锅、吸引民愤,再等到新皇登基之后,就要杀之立威、平息民怨……

对此,梁辅臣一向是洞若观火。

但如今,随着赵俊臣的权势越来越大,但德庆皇帝却依然是春秋鼎盛,若是德庆皇帝一直留着赵俊臣直到新皇登基,恐怕新皇就很难对付赵俊臣了,如此一来,德庆皇帝对赵俊臣的定位似乎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听德庆皇帝的意思,如今赵俊臣之于朝廷,就类似于战国时期商鞅之于秦国,从吸引民怨变成了吸引官怨,德庆皇帝想要利用赵俊臣来改革明朝弊政,等到弊政改好之后,朝廷的钱粮固然是宽裕了,但赵俊臣也就成为了万夫所指,然后也就可以随手抛弃掉了。

德庆皇帝虽然没有明,但似乎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察觉到德庆皇帝的想法之后,梁辅臣既没有因为德庆皇帝对自己的器重而幸喜若狂,也没有因为德庆皇帝对赵俊臣的态度而兔死狐悲,依旧是一幅沉稳模样,只是稍稍沉默了片刻,就缓缓答道:“既然陛下您心中早有考量,那臣也就放心了!”

德庆皇帝笑道:“朕对你的器重,要远远超于百官,你一定要认真办事,当然朕也会给你全力支持,你不必有任何顾忌。”

“臣多谢陛下!”梁辅臣致谢之后,却又话锋一转,道:“陛下,臣心中还有一些顾虑,乃是陕甘三边的事情!陕甘各地已经是连续三年出现旱情了,百姓们近乎已是无法维持生计,仅仅凭借着朝廷的赈济维持,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场大乱!此外,北方蒙古鞑靼境内同样是灾情严重,近两年屡屡侵犯,臣也是好不容易才将他们阻挡于关外,但三边各大军镇已经是渐渐无力维持,如今王铮王大人代替臣担任三边总督之后,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熟悉三边军政事务,眼看着又要到了秋收之际,随时都会有火筛入寇,却是不得不防!臣恳请陛下拨调大量粮草与精兵强将前往陕甘三边,以防内外之患!”

听到梁辅臣的这般建议,德庆皇帝却是沉吟不语。

良久之后,德庆皇帝缓缓道:“这件事情,容朕考量一下!拨调兵士进入陕甘三边,倒是可协…但朝廷目前并没有更多的粮草了。”

梁辅臣不由一愣,问道:“据臣所知,近年来国库在赵俊臣的经营之下,已经是日趋好转,为何会没有粮草周转?”

原本,梁辅臣还以为朝廷会有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难处!

然而,德庆皇帝接下来的回答,却是让梁辅臣突然间心中一冷!

……

……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喜欢摄政大明请大家收藏:(m.6xsz.com)摄政大明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穿书之嫡妻悠闲 诡异入侵之废墟重建 末世余光 帝王家之孤女在晋升 九凤,我娶不过来啊 阎王让尔三更噶,大佬说:你试试 我有一个狐仙老婆 重生:权势巅峰 世子你别乱来 卧底?三年又三年我成了魔道掌教 战神殿 开局被重生者刺杀,我立地成神 妖孽人生 巫界术士 我开的火锅店,鬼差吃了都说好 快穿:爱拚才会赢 烈火南明二十年 星纹觉醒:从筑基丹快递开始 帝逆洪荒 救世后,猪脚慢穿ing
经典收藏 祖孙三代都是皇帝 穿越:重塑大唐 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 一统大宋 乱世扬明 还政于朝之归魏 穿成皇长子,开局败光赈灾款 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 和女神们意外穿越古代,我成王! 我在大唐斩妖邪 陈武风云 穿越,开局卖唐诗 水浒新秩序 足球风暴 穿越崇祯之贪官大狂欢,朕不管啦 曝光各朝六维图,老朱气麻了! 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 我一谋士,随身带把巨剑很合理吧 三国之袁家庶子
最近更新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我岳父是朱元璋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十五从军行 神话版三国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崇祯十七年:让我来抢救大明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十国风华 我有无敌舰队 穿越大唐发现被人戴了帽子 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
摄政大明 虫豸 - 摄政大明txt下载 - 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摄政大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