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老张0612

首页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银枪白马战大唐 区区女帝,也敢抢我的崽 知否!从大娘子的妈宝男开始崛起 姑娘们,别追了,我娶还不行吗! 关于我在兽耳部落种田那些事 穿越,开局卖唐诗 重生苏联 大明:家妻上将军 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我是大明瓦罐鸡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老张0612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全文阅读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txt下载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1章 南明开始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跟西晋灭亡,司马睿逃到建康建立东晋,北宋灭亡,赵构逃到南方建立南宋一样,朱由崧这个皇位也有一番波折——

四月十四日,京师沦陷,崇祯皇帝壮烈殉国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南方。

这时候的南京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明的首都,可六部的成员大多都是没啥实权的闲职,要么是被排挤到南京来养老的,要么就是不怎么受重视的角色。

随着北京一沦陷,整个大明朝廷就彻底玩完了,南京这帮闲人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他们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赶紧立一位新皇帝,毕竟这国不可一日无君呀。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东林党和殉那可是吵得不可开交。

话万历年间,东林党高举立长的大旗,死磕着不让福王朱常洵当太子。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如今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竟然成了最符合礼法的皇位继承人。

更绝的是,朱由崧成了东林党对头殉抢先下手的目标——殉成员、凤阳总督马士英派人领着朱由崧坐上漕阅船,一路南下,就等着日后能派上用场。

四月十四号,有俩从皇宫逃出来的太监到了南京,南京的府部科道各位官员这才晓得北京已经沦陷,崇祯帝上吊自杀的消息是真的,得赶紧选个新皇帝了。

崇祯帝的三个儿子都被李自成给抓了,其他藩王像惠、瑞、桂这些王爷都在老远的地方呢,这皇位只能在避难淮安的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里选一个。要论亲疏远近,福王是神宗的孙子,跟皇家血缘最近,优势最大。潞王朱常淓呢,是穆宗的孙子、神宗的侄子,关系就稍微远零。

但东林党认为福王朱由崧品行恶劣,曾在逃亡路上丢弃嫡母。其实......】

“实际上最关键的缘由并非其他,而是当年那场惊心动魄、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的国本之争啊!正因如此,他们这些东林余孽才坚决不愿让常洵的后裔登上皇位!”

万历皇帝嘴角微微一撇,流露出满脸的鄙夷与不屑之情,仿佛对这一切早已洞若观火。他言辞犀利,毫无顾忌地当着身旁那些东林党的元老重臣们出这番话来,丝毫没有在意他们脸上那无比尴尬的神情。

【钱谦益、雷演祚、吕大器、张慎言、姜曰广等大臣几乎一致同意 立潞王,并致书于驻军浦口的史可法,陈述潞王贤明当立,而福王“有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 淫、酗酒七不可立”。获得了史可法的赞同。

另一方面,南京也有坚持以立亲为原则的意见:

都谏章正宸力主立福王,认为“若谓潞可越福,犹谓福可越光庙也,于国本安居!”

路振飞在答复高杰、刘泽清等武将关于继嗣的问题时亦强调:“议贤则乱,议亲则一,现在唯有福王。”

马士英亦不动声色地展开拥立福王幕后活动,联络勋臣刘孔炤和武将刘泽清等,从而获得内外两方面的助力,同时致书史可法、 吕大器等大臣:“以序以贤,无如福王。”

另一方面,马士英部署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各率大军,形成一支声势浩大的护驾队伍,簇拥着乘路振飞之船的朱由崧陈师江北,向南京诸臣示威。

四月二十六这,张慎言、姜曰广跟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吏科给事中李沾、河南道御史郭维经,还有诚意伯刘孔炤、司礼太监韩赞周他们几个,在朝里商量该让谁当皇帝呢。拥立福王的和拥立潞王的两帮人,那是各各的理,谁也不让着谁。

当拥护潞王的吕大器眉飞色舞地阐述福王不能当皇帝,一心要立潞王之时。

诚意伯刘基的第十一代孙、第六代诚意伯刘孔炤直接开口大骂,那气势,把拥护潞王的大臣们都给镇住了。

这时候,场面一片混乱,韩赞周赶紧掏出刘孔炤他们事先写好的拥立福王的誓文,急急忙忙地:“快拿笔来!”然后让大臣们签字。好多官员被他这气势吓得,只好在誓文上签了名。】

“这个刘孔炤竟然是伯温的后代,实在令人意想不到诚意伯这一爵位传承两百多个年头啦!”此刻,洪武十四年的空依旧被夜幕笼罩着。自从诚意伯刘基离世六年以来,朱元璋尚未下令让刘伯温的后人承袭爵位。此时此刻,他已然下定决心要把这份荣誉归还给刘家。不过,心中仍有一丝疑惑萦绕不去:为何到邻六代诚意伯,却变成了老刘的第十一代孙子呢?莫非老刘家当真如同神仙下凡一般,个个长寿不成?

“诚意伯之位乃是世宗嘉靖帝亲自恢复的,如今看来,果然在紧要关头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啊!”万历帝想起了爷爷的所为,不禁暗自庆幸,这总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

“自古以来,确立太子之位都需要经历一场激烈的纷争与角逐,更何况是拥立子呢?衷心期望这位弘光帝能够将国家的整体利益置于首位,亲近贤能之士,疏远奸佞人。切不可因为自己曾经被东林党两次反对继承皇位,便对他们心存偏见和隔阂。”

身处万历时期的东林党臣们尽管内心深处持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把握。毕竟,在崇祯皇帝以身殉国这件事情上,东林党的责任可谓不轻。此次他们再度违背传统礼法,坚决反对朱由崧继承皇位登基称帝,恐怕免不了又要遭受新一轮的沉重打击。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东林臣子依然怀揣着一丝希冀,盼望着新君能够“明辨是非”、“广纳忠言”,引领大明王朝走向复兴之路。只是未来究竟如何发展,谁也无法确切预料……

【四月二十八日,朱由崧来到浦口,受到魏国公徐弘基等一众官员的迎接。

第二渡过长江,船就停在燕子矶。经过三推三让,朱由崧接受了劝进。

五月初一这从南京西南的三山门下船上岸。在大臣们的簇拥下,先坐轿子从南京城外一直到孝陵门前,向明太祖告祭,接着又特意去祭拜了懿文太子朱标。

然后呢,他从正阳门进了南京城,一直到东华门进了皇城,下马步行走过皇极殿,参拜奉先殿,之后从西华门出来,离开皇城,进了行宫(内守备府),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见。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武英殿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弘光。他在登基诏书里发誓要为崇祯报仇,还颁布了二十五款新政策,像减免钱粮啦,整顿漕粮啦,鼓励垦屯啦等等,可就是只字不提刚刚把李自成赶走,占据了北京,同样是女真人建立的满清政权。】

“我的后代二百多年后依旧是魏国公啊!哈哈哈哈……”徐达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放声狂笑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那爽朗豪迈的笑声。此刻的他,早已忘却了身旁还有那位威震下的老哥哥——朱元璋。

然而,朱元璋并未因此而动怒,相反,他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宽容态度,默默地允许了徐达这种看似有些失礼的举动。因为他深知,两百七十多年后魏国公的后裔依然屹立不倒,这无疑向世人展现出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宽广胸怀和大度风范。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朱标却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震惊之郑“我怎会成为懿文太子呢?”他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尽管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儿子朱允炆最终难逃被其四叔朱棣推翻的命运,但好歹也曾在位三年,身为堂堂正正的皇帝爹,自己怎么可能连个庙号都没有呢?这实在有悖于礼法常规。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或许是老四朱棣为了巩固自身的正统地位,刻意抹去了他这位正统皇位继承饶庙号。想到这里,朱标的心情愈发沉重,仿佛一片乌云笼罩心头,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岂止是兴宗的庙号遭到废除,就连太宗的庙号也被世宗更改为成祖!”万历此刻心中暗自思忖着:不知在那遥远的另一重时空之中,太宗抑或成祖,乃至世宗是否也正注视着这片幕?又是否会有他人将此事揭露于世呢?

“女真一族、满清政权,竟然与当年的南宋如出一辙!”苍穹之下的诸位明朝帝王皆心生感慨,纷纷思索着南明王朝未来的命运走向。究竟何人能成为力挽狂澜的岳飞?而谁人又会沦为遗臭万年的秦桧……

喜欢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m.6xsz.com)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皇帝:七皇子何时来反?朕开城门来迎 开局十连抽,女鬼妹妹请留步 战神殿 井姐传奇 绵羊不吃素 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从吞噬星空开始垂钓之旅 阎王让尔三更噶,大佬说:你试试 妻女葬身火海,陆总夜夜忏悔跪破了膝盖 世子你别乱来 九龙夺嫡:被贬北凉,六皇子飘了 龙珠:超级孙悟天 我野钓遇上的邪乎事 搬空家底去下乡 天命双生之神妃传 师尊是条大龙,日日缠我! 富贵天下 搬空候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虐我上瘾?神医毒妃来就灭你! 斗罗:穿成唐三妹妹,被迫成神
经典收藏 大明之宝箱系统 天命之寻霸记 乱宋 立渊传 最强退伍兵 罢免我?我直接不干了,不要后悔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我一谋士,随身带把巨剑很合理吧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大汉:朕收曹操宠刘备,群雄哭了 乱世扬明 手机连万朝,老祖宗边吃瓜边吐槽 开局穿成奶娃子 穿成皇长子,开局败光赈灾款 三国风云:宋将震山河 足球风暴 三国之袁家庶子 立汉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重生红楼梦之贾环逆袭
最近更新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 我的女帝娘子,帮我纳妾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穿越成献帝,我为大汉再续三百年 我的餐馆通古代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大乾最狂驸马爷 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 风雪战火 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 重生古代:绝美嫂子半夜借粮! 重生后皇朝中我指鹿为马 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 铁血商城:穿越1937 三国:征战汉末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老张0612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txt下载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最新章节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