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督师

奔叔

首页 >> 大明督师 >> 大明督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 重生红楼梦之贾环逆袭 我一个贪官抢两个民女有问题吗 镇国王侯 知否!从大娘子的妈宝男开始崛起 网游之大盗贼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我是大明瓦罐鸡 开局救了诸葛亮,刘禅爱死我了 位面交易之纵横天下
大明督师 奔叔 - 大明督师全文阅读 - 大明督师txt下载 - 大明督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471章 突然的恩赏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今是奔叔我的生日,上传一大张以庆贺,愿奔叔我生日快乐)

崇祯对于吕汉强的忌惮其实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当初两人在会同馆荒废的后院,站在留守老方,辛辛苦苦在荒草里开挖出来的一块菜园边上,崇祯和吕汉强因而感慨而探讨治国方法时候,当时崇祯指着那些又被荒草吞没的菜畦,这样反反复复的开垦被淹没,淹没再开垦,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是能看到这个园子都变成菜畦,感叹时光短暂白驹过隙的同时,向吕汉强解释了自己操切的原因,而吕汉强当时给出的是一把火烧光野草的办法,虽然吕汉强后来极力掩饰了一下他惊世骇俗,不合时夷比喻,但这个法在崇祯心里已经扎根,每次想起来,都让崇祯感觉到毛骨悚然。

尤其这次吕汉强草原一把大火,彻底的覆灭了蒙古,让蒙古在百年之内再难恢复,这再次勾起了崇祯的恐惧,在这次里,他看到了吕汉强的狠辣,看到了吕汉强道做到,看到了一把大火后的灾难,他真的怕吕汉强也给自己来上这么一把。这就是崇祯的刺,深深的卡在喉咙里,扎在心尖上,如芒在背如噩梦难消。

但若是按照嫂子的办法,除去老国公这个吕汉强的一个依仗,再将吕汉强的家眷死死捏在手中,那吕汉强就可以依旧被自己控制了,最少暂时是这样。

新的一朝堂在不亮的时候继续开始,大家本以为还是如往日一样,听着城外隆隆的炮声,然后大家或者大眼瞪眼的做个庙堂,要不就没话找话的弄出一个话题逗闷子,然后就将这个话题无限的跑题到日落西山,然后按照惯例,吃一顿皇帝赏赐的稀粥咸材御宴,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反正这京城外虽然建奴施虐,但有二十万京营,想来也不会破,等建奴抢光了,抢足了,自然就退去了,大家依旧太平的做官。还是那句,只要权柄在手,管他大厦倾倒,管他洪水滔。

但是,这次一上朝,没有按照规矩,代替王承恩的曹化淳喊一嗓子有本早奏无本上朝,结果一上来,崇祯就慢慢的道:“今日朝会,我想将吕汉强的功劳议一议。”

此言一出,当时满朝愕然,当时满朝哗然,当时满朝不知所以然。

这是哪出?这是什么状况?

于是两党都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冲着吕汉强话。

这时候,崇祯摇摇手,打住了孤臣党兴奋的上前,打住了东林激愤的启奏,坚定的道:“这次众位爱卿不要议论,朕就做一回乾纲独断。”

此言一处,大出众臣意外,但这是这个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中兴之主的第一次,因此,无论是谁,都要听听,当然,大家听的目的是,看看这个家伙什么做什么,然后大家再坚决拒绝。

大明其实是一个狠有意思的政治体系。

皇帝这个东西,几个强势的皇上之后的后代继承者,来尴尬。

你勤于上朝吧,内阁嫌弃你多事,纷纷劝诫皇上,您还是不要指手画脚吧,您还是在后宫为我们努力的造一个太子吧,当然,造完太子就要造亲王,反正你是有无数皇家血脉需要你延续,因此你该做的是这个,我们已经习惯了向上面那个空空的椅子施礼,然后大家各干各的,而朝廷运转,有我们这些内阁人就行了,比如那谁,四十年没上朝,结果大明运转的比他上朝还好。

而皇上要不上朝呢?那你就是昏君了,比如那木匠吧,你怎么不上朝呢,你本份是上朝受诸臣膜拜,当然,你也就配被人膜拜了。因为,皇上的话大多数是不算数的。

圣旨这东西神圣无比,但,没有内阁署理背书的圣旨,那就是一张废纸,因此有了中旨一,也就是皇上不理内阁,直接下达给大臣的自己意见的圣旨。

但这个圣旨是无效的,因此才有了大明官员以抗中旨而为荣耀,立刻清名聚升。

但是这个崇祯就不同了,不但上朝,而且还什么事情都管,而这时候的内阁呢,却有点不硬气,因为到现在,都已经换了六任内阁首辅了,(黄立极?启六年九月进,七年十一月致仕。当时崇祯已经于八月登基,施鳯来?启七年十一月进,崇祯元年三月致仕。李国?崇祯元年三月进,五月致仕。来宗道?崇祯元年五月进,六月致仕。周道登?崇祯元年六月进,十二月降。韩爌?崇祯元年十二月进,三年正月致仕。李标?崇祯三年正月进,未来三月致仕)这样频繁的更换内阁首辅,这在大明是绝无仅有的,也就是,只要崇祯认为不和自己意思的就换掉,实在没有大家都合适的,那咱们就抽签,抽到谁算谁,这和黄雀抽签有的一比,有的一点不靠谱。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皇上,也怪大家不争气,为了内阁那几个位子,为了那个首辅,大家私底下打的人脑袋出现狗脑袋,最后打的是筋疲力尽,最后大家只能本着我上不去,你也别上去的原则,让个不相干的上去。

现在的首辅是李标,这已经是第七任了,但也是过度罢了。根本就没首辅之才,就这时候袁崇焕下狱,建奴施虐,竟然无一计一策出来,整上朝就是三个字:“臣附议。”

这时候崇祯是强势的,因为没有一个能和他抗衡的内阁。

“吕汉强劳苦功高,每在国朝危难时候总是挺身而出,并总是能解危局。”然后崇祯就微微的斜了一眼底下蠢蠢欲动的诸臣:“比如裁撤驿站事,若不是吕汉强勇担大任,不得现在十几万驿卒百万家属已经铤而走险,下形势早就糜烂。”

这就是打脸,赤果果的打脸,这时候即便有人想上前争辩诋毁也只能羞愧的低下头。

“还有赈济的事情,大家乐捐,做了楷模,当然这也是吕汉强的妙计。”

刚刚打完左面,右面又来一下,原先赈灾募捐,大家来了一个华丽的义演,当时要是那样闹下去,大家都得不到好处,结果还是吕汉强给出了一个卖官鬻爵的馊主意,但大家你好我好,最终都保全了面子,得到了好处。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朕再一一评,按照吕汉强的功劳,朝廷不吝惜赏赐。”然后看看底下又要出来打擂台的双方,崇祯马上压住:“当然,现在形势危机,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吕汉强的功劳等他回京之后,建奴退去,再一并叙论。”

于是低下的东林就长出了一口气,低下的孤臣就愤愤不平。

“但有功不赏终究不是办法,因此,论功升迁是以后的事情,但先给褒扬是必须的,要不寒了忠臣的心不是。”

站在武臣第一的老国公心中不由一跳。

“朕发中旨,以显皇家不忘吕爱卿忠心。”

这时候曹化淳上前一步,展开怀里抱着的中旨,大声宣读:“奉承运皇帝制曰:(此间省略无数)现赐吕家忠义传家匾额一面,吕汉强之母一品太君,赏赐金十锭,银百锭,随时进宫,见朕不跪,赏赐吕汉卿同进士出身,大内待召,赏赐文房四宝一套,收吕啊娇(丫)张皇后膝下,封清河县主,赏赐玩物若干。”

大殿惊讶,这都是赏赐给吕汉强的家饶,且不别的,便是一块忠义传家的匾额,便足以让吕汉强在有明一朝得享最高殊荣。

尤其这些赏赐即便是强势的内阁也不能什么,因为人家这都是皇家内部的赏赐,跟国朝一毛钱关系都没樱

但下面的封赏就有点诡异了:“皇后赐婚吕汉强,张子涵张如雨,平妻。升张子涵为太平郡主,封张如雨长河县主。”

听到皇后赐婚,老国公满面红光,不但自己的女儿修成正果,而且升格为郡主,这在所有现存的异姓王公里,是绝无仅有的,平妻足矣。

但接下来的赏赐就让老国公脸色煞白了:“赐英国公世子张之及世子玉印。”

胖子的英国公世子的名份早在启年就已经定了,这次从提再赐玉印,这已经超过了世子铜印的规矩。

“酌升英国公一等公,位同三公。”三公,即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三职的合称,正一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授李善长为太师、徐达为太傅、常遇春为太保。建文年间,三公职位被撤。直到永乐二十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复三公职位,但无实授。宣德三年,明宣宗授英国公张辅为太师,沐晟为太傅,陈懋为太保,当时三公官职,几乎为专授。自宣德、正统年间以后,三公成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就在老国公惊讶之时。曹化淳艰难的加了一句:“授九锡,上殿不拜。”

只这一句,所有的大臣看向英国公的时候,都似乎在看一个死人。

喜欢大明督师请大家收藏:(m.6xsz.com)大明督师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烈火南明二十年 宝鉴 都市超强狂龙 刁蛮小娇妃:误惹腹黑邪王 战神殿 婚姻反击战 嫡女她又美又飒 世子你别乱来 百岁躺进棺材中,让我攻略女帝 2024年行情 倾世凤女:帝少强势宠 未拾 娇瘾偿欢 猛鬼故事情怀篇 凌天神帝 LOL之掉落系统 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开局上门提亲,我带SSS级罪犯 卧底?三年又三年我成了魔道掌教 搬空候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经典收藏 口袋二次元女主go 他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这叫谋士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大唐小兕子:窝有一个小囊君 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 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 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 开局穿成奶娃子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三国迎娶蔡夫人,荆州入我手 祖孙三代都是皇帝 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 穿越中世纪当欧皇 水浒新秩序 龙吟壮歌 大秦:从拔了惊鲵头筹开始 乱世扬明 开局抢了李白的酒反手卖他二锅头 罢免我?我直接不干了,不要后悔 慌!偷亲的萌妹子,好像是太后
最近更新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大乾最狂驸马爷 穿越重生:我成为了公敌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 大明:爆兵千万,朱元璋人麻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呢喃诗章 韩氏贵公子,谈笑虏项羽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烈虎军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我来现代当明星 红楼琏二爷 大乾杀猪匠 大夏守国人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 始皇帝看到地球仪后,炸裂了
大明督师 奔叔 - 大明督师txt下载 - 大明督师最新章节 - 大明督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