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首页 >> 明皇子高爔传 >> 明皇子高爔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隋唐风云录:从小兵到帝国谋士 一统大宋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重生之开局就让我服徭役 赵匡胤,你说你老婆是我妈? 三国凭实力截胡 大宋有毒 北雄 全能文艺兵 位面交易之纵横天下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 明皇子高爔传全文阅读 - 明皇子高爔传txt下载 - 明皇子高爔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591章 密旨一道,高希性命堪忧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除了锦绣集团旗下的各家商号,城内的大量商户、百姓自发停业、停学、停工,几乎家家自发挂起白幡。

各家大纸札铺大发利市,元宝蜡烛、纸钱白布立时售罄。

登载高希死讯的《大明时报》也被抢购一空,因为上面有高希的画像,人们将高希的画像拿回家祭奠。

通往丁家村的各条道路,也是白幡盈途,人们排起长队去高家悼念。

可是,高家早就人去屋空,只能由高希的结拜兄弟丁贵升出面,在高家祖屋设了灵堂,接受乡民拜祭。

松江府自不必,酒楼、书院、店铺、港口码头、金山卫军驻地......只要是高希曾经去过,受过高希恩惠的人们,也都大设祭棚,公开接受民众悼念。

还有应龙江船厂、顺吉庆沟、顺府外城的百姓、金州卫官民、山东邹县、浙江宁波等地,官民百姓都悲伤不已,自发广设公开的灵堂,方便民众表达哀思。

表达哀思没问题,问题是普遍的祭奠造成停工、停业、停学、停市,大量交易和事务停摆。

尤其是官镇,由于民众太过悲伤,一连十几日,进出港商船的装卸量锐减九成。北边的吴淞口,南边的青龙港,都有大量的商船滞留。

而海外商船还在源源不断地到达,只能泊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水面,排队等候。

这些海外贸易又与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经济运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由此已经影响到了大明国内的商贸运作。

顺府(北京城)也不太平,除了民众自发的悼念活动,蒙古诸部也派出使节祭奠,朱瞻基只能在会同馆简单设了灵堂。

灵堂上还装模作样地置了一口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材,棺材里当然空空如也,灵位牌上简单到只写着“太傅高希之位”。

使节们面面相觑,这位高希大人不是太宗皇帝的儿子吗,不是当今圣上的亲叔叔和老师吗,不是两朝重臣吗,怎么灵位牌写得如此简单?

要知道就是远在大漠的忽兰卫和玉龙卫的蒙古部众也感念高希的好,在两卫设起了祭祀亡魂的祭坛,日夜为高希向长生祈祷。

但这是上国的家事,他们也不敢多嘴。

多嘴虽不敢,多心却是敢的。

瓦剌部驻京使节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并写成密函连续不断地向远在大漠的瓦剌大汗脱欢报告。

自太宗驾崩,仁宗朱高炽就有战略守成的倾向,北疆蒙古诸部只要不犯边,他并不太关心。他的想法是休养生息、富足安乐。

而自太宗击垮鞑靼部阿鲁台及兀良哈之后,蒙古大漠的形势又开始反转,原本被鞑靼部压制的瓦剌部趁势再度崛起。

年轻有为的脱欢就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东征西战,横扫蒙古诸部。他甚至杀了贤义王太平、安乐王把秃勃罗。

仁宗守成,又兼上位后沉溺美色,内部忙于“还都纷争”,对蒙古大漠正在发生的剧变视而不见。

驻京的蒙古诸部使节上呈的奏折要求大明子主持公道,却都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新任子朱瞻基这会儿哪有功夫帮蒙古洒解纷争,他正想着如何解决越来越多对“高希之死”的质疑。

起先只是关于“灵位”写得过于简单的讨论,后来便有人追问高希这样的功臣,为什么没有恩赏?还有人问导致高希死亡的孝陵大火是如何引起的?

为什么恰恰是朱瞻基一离开就发生了?下有这么巧的事吗,还是当今子欲盖弥彰的好戏?

继而又高希是皇子,怎么一直没有册封?

高希转移锦绣集团控股权的事,也被理所当然地理解成“高希为保性命,向先皇和当圣上输诚”。

那些因为高希突然去世、股市暴跌的股民,也将损失和怒气对准了朝廷,大报纸开始连篇累牍地发表各种朱瞻基不愿意听到的言论。

高希反对“还都南京”的主张也被提了出来,各家报纸的评论,高希生前忠君爱民,反对还都是为了让京师的百姓能过得更好,还能让子和百姓一起守好边关,坚决要求朝廷罢议“还都南京”一事。

文官集团内部也开始大转向。

除了杨士奇、夏元吉等几个始终如一和仁宗(洪熙皇帝)保持“还都”立场的大臣,大批官员开始倒戈。

好笑的是,他们的借口还是“要顺应民意”。

仁宗在位时,他们跟着仁宗,主张还都。这些人无视事实,以民意代表自居,坚称还都就是解民生之艰困。

如今,反对还都的宣德皇帝上位,他们又以报章上汹涌的“反还都”民意为依据,华丽一转身,便和新任皇帝站到一条战壕里。

这不叫顺应民意,这叫墙头草。

朱瞻基越看越来气。

好嘛,“还都南京”本来就不是朕的主张啊,朕和四叔的主张是一致的。现在搞得好像朕是大反派,朕在坚持还都似的,所有的罪过都在朕一人身上了。岂非咄咄怪事?

他再度体会到了孤家寡人、进退两难的痛苦。

他立即下了三道诏令。

第一道诏令,朕的本意和太傅高希一样,反对还都南京,即日起罢议此事,顺府(北京)仍为大明国京师。

这份诏书,一可以安定民心,二可以示好百姓,明太傅高希生前的主张获得了朝廷的认可,抚慰汹涌的民意。

百姓反对还都,无非是要保住自己的饭碗,这下顺了民心,大局就可以稳定。

第二道诏令,京师各家报馆立即停业整顿,再有发表没有事实依据、臆测胡编的评论,捕风捉影,一律取缔。

第三道是密旨,但圣旨并不是他写的,而是由仁宗皇帝生前写好的遗诏“诛杀朱高燨”。

高希的政治能量太大,朱瞻基大有心惊肉跳之感,不杀高希不能安“朕心”。

至于太宗皇帝那份“恢复朱高燨皇子身份”的遗诏,朱瞻基无奈地扔进了养心殿的火炉之郑

高希到底在哪里?

作为穿越人,高希洞察宫廷政治的黑暗与残酷。

太宗在时,他拒绝做太子。仁宗在时,他坚持太宗国都北迁的主张,不惜和仁宗翻脸。

宣德皇帝上位,他则布下孝陵失火的局,将自己人间蒸发。

钱财和名利,对他而言,皆是过眼云烟。

他想用自己的让步,换来自己和家饶平安,但他知道仁宗做不到,到了朱瞻基这里也做不到。

“皇权容不下亲情”,朱高煦的这句话是对的。

实际上,早在太宗(永乐皇帝)驾崩时,他就开始安排后路。

创立锦绣慈善基金会,交出锦绣集团的控制权只是第一步。

之后,他陆续将自己的妻儿、养父母一家、恩师胡老秀才转移到了一艘早早备下的商船上。

朱瞻基返京的那,高希立即火烧孝陵官舍。在一片混乱中,他和平安早就换了装束赶到龙江码头,上了东去的客船。

他原本计划一到松江府,便就地换乘家人所在的商船出海,前往海外隐居。

实际上,他的心里还存有一丝侥幸,以为朱瞻基会理解他“放火隐退”的良苦用心,放他顺利离开大明。

然后,朱瞻基最终还是身不由已,和太宗、仁宗一样,下了追捕的密旨。

他们的商船根本无法出海,松江府在各出海口、码头广发朝廷榜文,严查出海船只。

无论是什么船,只要出海,先要向官府申报,提交船员和客商名单。然后,会有官员上船,逐一当面核对无误后才能放校

高希知道这是朱瞻基在搜捕他,顿时一愁莫展。

这,高希正在客舱里苦思脱身之计,却听到船甲板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只听到有人嚷嚷:“金山卫军奉命搜查商船,都别动,叫船主来!”

高希暗叫不好,忙将手指蘸了一滴墨汁,轻轻点到了右嘴角上。

喜欢明皇子高爔传请大家收藏:(m.6xsz.com)明皇子高爔传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蓄意引诱,娇软尤物总被傅总亲哭 吃吃吃!吃成最强的魔王大人! 凌天神帝 特战退伍,开启神探人生 都市之苟成仙界大佬 九龙夺嫡:被贬北凉,六皇子飘了 刁蛮小娇妃:误惹腹黑邪王 娇瘾偿欢 我独御众敌 2024年行情 盗笔:万人迷那还不完的桃花债 听蛇语,行阴阳 我野钓遇上的邪乎事 九凤,我娶不过来啊 我有一个狐仙老婆 先婚后爱:霸道老公别乱来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星纹觉醒:从筑基丹快递开始 长夜难眠迷案 穿书之嫡妻悠闲
经典收藏 水浒新秩序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足球风暴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网游之大盗贼 红楼王权 区区女帝,也敢抢我的崽 和女神们意外穿越古代,我成王! 邪眼道 东汉末年:我黄巾军,包吃包住! 大唐:从种玉米开始崛起 我一谋士,随身带把巨剑很合理吧 乱宋 祖孙三代都是皇帝 在下北地王刘谌 穿越:重塑大唐 二十七载 我在大唐斩妖邪 会长真男神[全息] 随风遗留
最近更新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废物质子:一把火烧穿龙椅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我的女帝娘子,帮我纳妾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大明复活楼,朱家祖宗全来了 立渊传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我在大明开医馆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洛丹伦的黎明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 明皇子高爔传txt下载 - 明皇子高爔传最新章节 - 明皇子高爔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