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孤不是玄德

首页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 大明:家妻上将军 关于我在兽耳部落种田那些事 短视频:震惊诸天万界 网游之大盗贼 三国凭实力截胡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最牛妖孽兵王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 姑娘们,别追了,我娶还不行吗!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孤不是玄德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全文阅读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txt下载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449章 若开山脉(上)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7月31日凌晨,淮国公马宝的南下大军,破仁安羌城,妙瓦底侯带着2千残兵,从南门破城而出,开始逃亡。

当日上午,卑谬王的水师大将古突侯,带着6千水师,逆水而上,骚扰明军水师和后勤,总兵吴子圣率部出击。

但这一次古突侯学精了,不再寻求决战,而是派出3个分队,轮流骚扰明军水师,开始躲猫猫了。

当日下午,老武夫淮国公马宝,趁着水师追逐的缝隙空间,派出副将丁义,带着思绵、邓凯、吴承爵3个土司明协营,偷偷渡过大金沙江,兵围对面的色固城。

8月1日下午,经过一的围攻,色固城北城门被炸塌,邓凯和吴承爵带着两个土司营突入内城,开始围杀里面的土司兵丁。

早有心理准备的守将,遵循卑谬王的指示,没有丝毫的恋战,丢下大几千土司丁壮,率部从南门逃亡。

大军阀莽白的决策,就是坚壁清野,步步为营,且战且走,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路,为了活下去不寒碜。

同一时间,卑谬王的援兵,留守卑谬老巢的2个大将,鄂昂山和谬达鄂觉,带着8千精锐,1万土司丁壮,来到美德城,协助监军克伊达守城。

自此,卑谬上游200里的美德城,变成了坚城要塞,汇聚了莽白的1.2万嫡系精锐,2万多土司兵丁。

老武夫莽白,也在搏命了,此时留守卑谬的兵马,仅仅8千嫡系,一万多土司兵丁。

不过这家伙也在源源不断的调兵,准备把镇守榜地的3千兵马,古突城的几千兵马,全部调回来镇守老巢。

同时,也在源源不断的花钱,招募更多的军队,甚至是派人去兰纳,希望把清迈的3万禁军骗回来。

8月2日上午,搞定仁安羌和色固的明军,再次挥师南下,又是吴子圣的水师开路,渡船竹筏垫后。

8月3日下午,明军到达美德城水域附近,淮国公马宝下令,几万明军再次分兵登陆两岸。

江夏王朱蕴铗,马三宝本部4千兵马,参将钟耐尔1千,骑兵营高文贵1.5千。

还有德钦纽亚、邓凯和吴承爵3个土司营9千人,1.5万土司丁壮,带上一大半的火炮、飞雷和炮抬枪,还有大量的火药包,登陆西岸德耶谬。

副将丁义,则是带着本部5千人马,思绵和谢安祚的2个土司营,还有一万多土司丁壮,登陆东岸,兵围美德城。

8月4日凌晨,德耶谬城破,淮国公马三宝,率部继续向西,当傍晚到达敏东城。

当半夜,敏东城内发生暴动,里面的缅军丁壮在本地豪族的带领下,趁卑谬王的部将熟睡时,纵火夺下南门。

随后,准备多时的德钦纽亚,带着敏东侯、美德侯,3千土司营杀入城内,自此,明军拿下了前往阿拉干的通道。

“轰轰轰”

“嘭嘭嘭”

“噼啪、噼啪、啪、、”

、、、

8月5日下午,若开山脉的纳耶甘山,山城勃登城,1.5万明军土司兵,还有1.5万土司丁壮,被堵在了这个山城要塞前面。

一颗颗7斤重型铅弹,砸在城头城墙上,碎石迸发,火星四射,城墙上只留下一个的弹痕浅坑。

这个勃登城,是典型的军事石头要塞城,守军不多,仅仅3千多人,但还有几千丁壮土司协助。

但真的很难啃,一百多年以来,东吁缅甸国几次入侵阿拉干,都是挡在若开山脉的几个关键要塞面前。

“轰、轰、轰、、”

“杀贼,杀若开狗,杀,,,”

“砰、砰、砰、、”

“咻、咻、咻、、”

“啊哈、啊、啊、、”

、、、

降将美德侯领着1500土司营,押着3千土司丁壮,头顶60多门火炮的掩护下,开始对着要塞进行试探性的冲击。

300米开外,城头上的火炮,稀稀拉拉,若无若有,但临近百米左右,城头上的火力突然密集起来。

城头上,各种轻重鸟铳和弓箭,还有火炮的散弹雨,迎面扑来,土司兵和丁壮降兵,割了一茬又一茬,残肢断臂,血流漂杵,哀嚎响彻山野。

同样,这次多亏了缅甸的战象,沿途都是山间道,山高路陡,又崎岖不平,明军的这么多重火力,全靠战象押送。

“淮国公,末将请战”

“他娘的,这帮狗娘的土司狗,末将的大刀早就饥不可耐了”

“大帅,下令吧,让末将增援前阵攻城,杀他个片甲不留,尸横累累”

明军后阵,一个土坡上面,瘸子将军邓凯,脸色狠厉,挺直背脊,略微拐着腿走到马三宝面前,开始大声请战。

这家伙是憋疯了,跟着朱由榔的逃亡朝廷,被缅甸王室关了半年多时间,备受凌辱欺压,现在终于翻身了,当然想好好蹂躏一下土司兵丁,以泄心头之恨。

还有一点,脚下这只腿,就是缅甸人软禁期间,被狗贼马吉翔下令打坏的,如今邓凯手握3千兵马,失势的马吉翔看了都绕道走,可惜找不到机会啊。

“淮国公,让末将上吧”

“末将定能杀上土城墙,砍光这帮狗娘养的土司狗,末将愿立军令状”

另一个永历旧将吴承爵,身为邓凯的好友,满脸的刚毅狠辣,走到马三宝面前,拱了拱手,大声请战。

这个家伙也是个猛将狠人,湖南城步苗族人,自称是大明开国功勋,凉国公蓝玉的后人,战场上作风勇猛,曾私底下发誓,要拿回先祖的凉国公爵位。

可惜啊,跟错了人,摊上朱由榔这个废物皇帝,蹉跎岁月半辈子,最后还被缅甸狗软禁了半年,其中的屈辱心酸,可想而知。

吴承爵和邓凯,都是急不可耐啊,心中郁郁的他们,都希望在战场上,砍光缅甸人,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荣耀。

“莫急,莫急”

“凯子兄弟,吴老弟,本帅心中有数,再等等看吧”

站在前面的淮国公,手持长筒望远镜仔细看着城头反击,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拒绝了两个猛将的请战。

其实,马三宝很是理解他们,大家都是同朝为将,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熟悉的很,他们只是跟错了人,因此蹉跎至今。

当初马三宝和马惟兴,兵败逃亡丽江,也是同样的处境,缺兵少粮饷,士气跌落到低谷,后面投靠大明监国,从此走上人生正道。

猛将邓凯和吴承爵,都是总兵头衔,可惜朱雍槺的战将一大坨,总有一些先来后到,两人只能统领土司兵。

唯一的欣慰,就是这些土司明协军,里面有几百个明军老武夫,作为基层骨干,才能做到如臂使指,指哪打哪。

“淮国公”

站在一旁的江夏郡王朱蕴铗,眉头紧皱,踌躇了一会后,还是缓缓站出来,对着马宝拱了拱手,沉声道:

“老夫虽不知兵,但观这个阵势,好像有些不对劲啊”

“这个要塞,前面的空地阵地太窄了,咱们五六千兵马,集结在一起,太密集了吧,似乎摆不开阵势啊”

“你们看看,整个山道趋势向上,这么多将士们昂着头往上冲,没有任何的遮蔽,伤亡太大啊”

放眼望去,城头下面几百米的地方,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就是他妈的一群活靶子,送人头的节奏啊。

朱蕴铗即便没带过兵,也感到这种战术有问题啊,山道太窄,摆不开架势,再多的兵马,站在后面等着,也只能干瞪眼。

“江夏王,得对”

马三宝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回过头对着朱蕴铗拱了拱手,点头回了一句,然后指着城墙,大声解释道:

“此城就是一个军事关隘要塞,两面环山,崇山峻岭,就剩下中间的山道是出口”

“你看呐,这个城墙外表全是石头,城墙高度至少有1丈六尺(5米),城墙厚度的话,末将估计也差不多”

“前后两堵墙,仅仅一个城门洞,守军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也可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勃登城是军事要塞,城墙高,守军3千人,加上丁壮也不会超过6千,关前的明军就有3万人,但摆不开架势,人头再多也是浮云啊。

想想也对,一百多年来,东吁王朝四百多万人口,是中南半岛的霸主,硬是拿不下几十万人口的阿拉干,靠的就是这种坚城硬寨。

喜欢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请大家收藏:(m.6xsz.com)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山野之最牛村长 贫僧唐三葬,葬天葬地葬众生 红楼之手握空间嫁如海 长夜难眠迷案 卧底?三年又三年我成了魔道掌教 仙路至尊 权少追妻N次方:豪门独爱 开局上门提亲,我带SSS级罪犯 恶龙崽崽三岁半 倾世凤女:帝少强势宠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师尊是条大龙,日日缠我!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皇帝:七皇子何时来反?朕开城门来迎 天命双生之神妃传 宝鉴 重回18岁我成了死对头的心尖宠 重生饥荒年代,我有超市空间怕啥 玄幻:从狮驼岭配角开始无敌 位面交易之纵横天下
经典收藏 穿越:重塑大唐 乱世扬明 开局穿成奶娃子 工业中华 最强退伍兵 大秦二世公子华 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 雍正往事 大明:我和建文帝的逃亡之路 曝光各朝六维图,老朱气麻了! 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大汉:朕收曹操宠刘备,群雄哭了 一统大宋 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 祖孙三代都是皇帝 沸腾的青泥洼 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 开局抢了李白的酒反手卖他二锅头 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最近更新 中国野史大甩卖 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穿越大唐发现被人戴了帽子 征伐天下 古人看我玩原神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 东汉不三国 刚穿越,公主就让我还她清白 春秋晋国风云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嘿!从前有座山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孤不是玄德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txt下载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最新章节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