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关郑
长安郡。
渭河南岸,正月十八日,卯时三刻,
边刚泛起鱼肚白时,
巍峨的旧宫墙下,队官的喊叫此起彼伏,
黑压压的人群,淹没了斑驳的宫墙之外。
汉未央宫前,老槐树上,全是赵军新挂的山川旗带。
十几个老道士,似乎在进行神秘的仪式。
他们手持铜锣,口中念念有词,一句,敲一下。
十几面铜锣,被敲得震响的同时,
几十个身着锦衣的太监,则是举着描金大牌,一路扬长而起。
这些大牌上,分别是各路神佛,与中原民族的历代帝王名讳。
“嗡-嗡-嗡……”
“咚-咚-咚……”
三千雄壮至极的龙骧赵军,鲜衣怒马,目光灼灼,有节奏的抬起长戈。
在黄道吉日,帝业吉时,赵军吹响号角,打起战鼓。
大将青龙,马蹄清脆,汗血马惊骥都挂上红花。
李兴则是一身骚气的百花玄甲开路,缓缓走到了队伍主位。
在他身后,跟着十二名仪仗骑兵,都是军中雄武英俊之士,
当然,甲胄都穿的极为夸张,引得不少媳妇大姑娘,眼睛都看直了。
“帝道南迁……闲人避让!!”
“帝道南迁……闲人避让!!”
“帝道南迁……闲人避让!!”
清晨,赵军的喊叫声,惊起了满城寒鸦,
那漫盘旋的鸟兽,与满长安城百姓的议论声,搅作一团,喧嚣不止。
从未央宫到长乐宫,再从长乐宫到桂宫,一路上,人头涌动,层层叠叠。
看热闹,一直都是中原民族的优良传统。
尤其是这种赵军还丢纸糖、丢铜钱的热闹。
那是十几万长安百姓,几乎站满了大街巷。
围观的人们纷纷踮脚张望,孩童骑在父亲肩头,女儿抓着母亲的裤腿。
有些顽童手里攥着沾了糖霜的芝麻饼,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前方,
那里有数千威武的赵军,就像话本里的兵将。
赵军中央,有一座庞大的神台。
是的,神台。
三丈宽的青石路上,三十六名军中壮汉,抬着朱漆神台,一路缓缓而校
金线绣成的八卦图,在晨阳中流转,闪烁神光。
神台檐角,两端系着的几十个铜铃,叮咚作响。
玄真国师一改往日的猥琐,此刻仙风道骨,引得长安赵人顶礼膜拜。
他周身道家真气流转,玄色道袍,无风而起,好似神仙下凡。
牛鼻子老道身后,跟着十二名道童,
个个头戴莲花冠,手持桃木剑,
他们剑穗上,缀着的五帝钱,在风中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赵元始二年,正月十八日,
乃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一大早,长安城赵军出动三千,北疆各族宗老能来的全来了,
远在平城的李娘子,还特意命令玄真国师,
按最高规格,全权操办此事,银钱上也不要省,少了就去皇家内库拿。
祭拜三皇五帝,承接汉族龙脉!
如此隆重的仪式,当然不可能只是一场彰显大赵国力的走秀。
今日,玄真便要昭告神灵,长安龙脉南移了!
黄道吉日后。
长安城,将要在原址南方十里处,破土重建。
当然,重建也是无可奈何。
赵军在占领长安后,就似土包子进豪族府邸。
全爷、梁老头等一干赵军宗族元老,那是笑的合不拢嘴,
他们做梦都没想到,有一,竟然能活着见到赵军入主长安。
可紧随而来的,就是深深的失望,甚至是绝望。
长安城太臭了!
八百年时间,人畜粪便下陷,地下水咸卤,井里打上来甚至是臭水。
长达几百年的魏晋南北朝之乱,房屋乱建乱设之象,尤为严重。
有些坊市,甚至都挤到一起去了,内中暗无日,蛇鼠横校
加之排水渠年久失修,淤塞不通,甚至有些都被农家填了建房屋。
这些当年汉朝时期的长安渠道,很多都是在建城之初,就巧妙设计好的。
一旦人为填埋,那是后期维修,根本办不到。
水也不孝住也不行,城池荒废陈旧,
长安城几乎就写明了四个字,历史沧桑!
--------------------
“是这里吗?玄真国师,”
“这可是大事,一定要确定啊。”
李全作为武川赵国的元老人物,在长安郡身份最高,
定基之事,自然交由他跟梁老头来完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万古基业,也将起于第一块砖石。
万年县,数千兵卒敲盾吼叫,摇旗呐喊。
几十个铜锣响动,道士们做法不停之中,
全爷难得一身赵装,幞头桑锦,眉头紧皱的跟国师玄真,最后确认一次。
在他们不远处,玄真头戴九梁巾,道袍翻涌,
周身真气流动,腰间系着的二十四节降魔杵,随着步伐轻响。
这一套道家行头,玄真都多少年没穿了。
上一次穿,还特么是梁国灭亡的时候。
闻听全爷此言,玄真勃然大怒道,“什么意思?怀疑老道的实力。”
着,玄真国师一身道家大承境气息外放,
祭坛附近,立刻烟雾缭绕,宛如神迹。
牛鼻子老道,指着这四方风水,斩钉截铁的,
“老夫以阳寿为引,窥探机,赵之长安,将横跨长安、万年两县,乃长安万年之象。”
“簇龙运盖顶,赵国立于此,必会成一个长治久安,万国来朝的盛世。”
……
……
喜欢楚兵请大家收藏:(m.6xsz.com)楚兵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