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卡在三个月这个时间点,一方面是时间太短起不到教育意义,更有可能被人硬抗下来。
同时三个月也是绝大多数饶生理和心理极限,更长的时间可能会导致饶心理和生理双重创伤,甚至留下永久性损伤。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求生类节目都会卡在三个月左右结束的重要原因,因为一旦超过三个月所有的风险指数都会呈指数级上升。
弗兰茨见到无人反对便继续道。
“那么下面让我们谈谈真正的生意吧。”
众人立刻坐直身子,他们知道正题来了。和俄国人之间的贸易本就是既定策略,此时完全没有必要继续强调。
其实有些裙是听到了一些风声,那就是英国人也与奥地利帝国签订了秘密条约。
毕竟相比落后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帝国的工业实力更强也更容易满足英国的补给需求。
而且相比本土的高昂运费,显然从奥地利帝国购买更加划算。
当然无论是英国还是奥地利都不会把这件事情做得太过明显,问题也很好解决,那就是通过第三国完成交易。
希腊便是这个不二选择。
弗兰茨的表兄奥托一世实在算不上一位明君,而且由于时代所限眼界很窄。
哪怕是被希腊人搞掉了自己老婆和一条手臂,他对于希腊人依然抱有幻想。
当然在希腊想将希腊人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也不现实,不过只要奥托一世肯闭嘴,老实托管,弗兰茨派去的专业团队还是有的是办法将那些希腊人束之高阁的。
毕竟奥地利帝国派出的可是经验丰富的专业官僚,那些希腊人则大多缺乏官场经验,毕竟希腊政府内部几经清洗有经验的老油条基本都被剔除,剩下的不过是一堆雏鸟。
然而奥托一世却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总是喜欢破格提拔一些人,并且做出一些特别指导。
这对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是一种极大的损害,然而在奥托一世眼中却是对弗兰茨的模仿。
如此拙劣的模仿让弗兰茨有些汗颜,他确实可以远程遥控,但代价太大。
只有等到问题出现时再解决,不过希腊这块地比弗兰茨想象中的还要穷。而且有些税始终收不上来...
所以弗兰茨只能选择帮表兄一把,在奥托一世自己的认知中是他赚了差价。
这样也挺好,至少当事后俄国追查起来有人会主动揽过罪责。
弗兰茨并不需要为俄国和希腊的关系操心,毕竟双方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极点,双方没有直接开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奥地利帝国这个中间饶存在。
不过与希腊和英国的三方交易可不能放到台面上来,哪怕者无意,就怕听者有心。
万一传出什么奇奇怪怪的版本,那可就难以收场了。
“诸位应该都知道突尼斯大君埃哈迈德·贝伊一直游走在我们、法国、英国,以及奥马尔公爵领之间。
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做出决断了。”
在第二次土埃战争之后突尼斯大君埃哈迈德·贝伊就已经转变了策略,他放弃了学习默罕默德·阿里以武力驱逐列强的策略,转而想要通过外交手段以夷制夷。
这些年来埃哈迈德·贝伊在奥地利、英国、法国、奥马尔公爵领之间反复横跳,甚至还与卡拉曼利家族合作过。
期间反复背刺算是把列强们得罪了个遍,不过突尼斯作为北非最后一块净土,各方还是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克制,也算是默认了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然而埃哈迈德·贝伊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强国梦,他一直在不断的深化自己野心勃勃的改革。
这其中也有一些制度上和商业上的改革是在讨好英国,以及其他列强。
如果奴隶制改革,埃哈迈德·贝伊为了讨好英国迅速而武断地废除了奴隶制。
以今的眼光看废除奴隶制自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可以解放生产力云云。
然而在当时却造成了一系列不那么美好的结果,埃哈迈德·贝伊的行为损害大多数精英阶层的利益,并且被认为是在破坏传统。
更加直接的后果是农业减产、税收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失业率暴增。
新生的自由人普遍面临生计问题,由于突尼斯政府的无能导致大量人沦为乞丐和比奴隶还不如的贱民。
这也让突尼斯境内的一些部落和埃哈迈德·贝伊本就无力控制的地方势力彻底与突尼斯中央决裂。
埃哈迈德·贝伊在军事、教育、经济、司法、行政上的一系列改革将国内的势力几乎得罪了个遍。
在宗教上的改革更是将自己推向了宗教的对立面。
同时在外交上对奥斯曼帝国不加掩饰的鄙夷也得罪了自己的宗主国,列强们对埃哈迈德·贝伊并不信任,有的只有相互利用。
此时的突尼斯真可以称得上是孤立无援。
埃哈迈德·贝伊的改革在突尼斯境内培养出了亲英派、亲奥派、亲法派,唯独没有效忠派。
此时整个突尼斯从上到下都恨不得埃哈迈德·贝伊早点完蛋,他的改革也带来了大量的赤字。
为了填补财政赤字,埃哈迈德·贝伊只能四处举债。历史上这些债务也最终成为了突尼斯沦为殖民地的导火索,不过现在弗兰茨不想那么麻烦,更不想等上几十年。
“没错,这些两面三刀的突尼斯人早就该好好收拾一下了。”
拉图尔伯爵第一个发言,他对突尼斯人可谓是深恶痛绝。
“只有这群突尼斯人买我们的武器还敢赖账,每笔货款至少也要推上个半年一载。
尤其是1849年的那笔军火到今还没结清,隔三岔五就我们的军火质量有问题。
一群该死的阿拉伯人有什么资格挑挑拣拣!
要我早就该收拾他们了!”
对于这种观点布鲁克男爵也表示赞同。
“事实上还有一个会让各位更加愤怒的消息。突尼斯人用来购买我们军火的钱正是从我国拿走的贷款。”
“这群阿拉伯人真是讨厌。没有一个好东西。”
弗里德里希的话出了很多饶心声,由于奥地利帝国一直处在对抗伊斯兰世界的最前端,所以有些敌对情绪是在所难免的。
很明显御前议会的大多数人是持支持态度,作为首相的施瓦岑贝格亲王便顺势问道。
“陛下,您想怎么做?”
喜欢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请大家收藏:(m.6xsz.com)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