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之三国霸业

雪恋1988

首页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召唤之三国霸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 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 红楼之小兵传奇 重生红楼梦之贾环逆袭 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我岳父是朱元璋 三国凭实力截胡 网游之大盗贼 一统大宋
召唤之三国霸业 雪恋1988 - 召唤之三国霸业全文阅读 - 召唤之三国霸业txt下载 - 召唤之三国霸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615章 平静的时间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时间飞快的进入了大汉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自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下半年开始,河北因为黄河决堤导致冀州大部大水灾,不得不再次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因而在整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都没有什么大的行动。

但是,在黄河以南地区的大汉国,却是没有平静下来。

袁绍在北疆军退守河东之后,很快挑起了董卓旧部的内乱,并最终逐步打败皇甫鸿、张济和王方等董卓旧部,占据了关郑

不过,在袁绍打算进攻驻守潼关的张绣部的时候,却是被张绣打败。并且张绣趁着北疆军徒黄河以北的时候,占据了整个弘农郡。也进入了诸侯的舞台。

尽管如此,袁绍依然占据了司隶的右扶风、京兆尹、河内郡和河南尹,豫州的颍川郡和汝南郡,荆州的南阳郡,再加上当初因为帮助曹操而得到的陈国,袁绍的势力膨胀了不少。

而在青州,刘虞跟公孙瓒的矛盾逐步激化,最终爆发了战争,刘虞被公孙瓒打败,不得不徒河北,也宣布了他退出诸侯的行粒而得到刘虞地盘的公孙瓒,如今已经占据了除平原郡的黄河以北部分的青州全部,以及兖州东部的济北国、东平国、鲁国、泰山郡和东郡东部的黄河以南地区。

曹操原本就占据了兖州西部的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国和东郡西部的黄河以南地区,豫州的陈国、梁国和沛国,不过,当初为了攻打徐州,他不得不将陈国送给了袁绍,但却得到了徐州的彭城国和下邳国。

刘备这子原本差一点就被曹操灭掉了,但是在北疆军通过海路南下支援后,这子出尔反尔,拒绝北上,再加上曹操当时的兵力有限,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倒是让刘备稳住了阵脚,保住了徐州北部的琅琊国和东海郡。

袁术原本占据了扬州江北的九江郡和庐江郡郡,后来又从刘备手里抢走了广陵郡。就在他打算攻打扬州刺史刘繇的时候,却是遭遇了败仗,其想将势力发展到长江以南的想法落空了。

不过,刘繇也没有讨到好处,因为他跟袁术纠缠着,却是被孙坚抄了后路,不得不放弃沥阳郡,退守豫章郡。

而得到沥阳郡的孙坚,加上原本就占据的吴郡,却是在江东逐步崛起。如今,他正在打算攻打打算攻打盘踞会稽郡的王朗。

倒是占据着荆州大部分地区的刘表以及盘踞益州大部分地区的刘璋比较安静,各自固守自己的地盘,没什么动作。

在河北,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面,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但是却是因为这一年多的休养生息,真正的恢复了实力。

而且,李翊对河北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当初,皇甫嵩、朱儁等人暗中授意皇甫嵩之子皇甫鸿联合董卓旧部,在战场上背叛北疆军,企图以此造成北疆军的重创,动摇李翊在蓟城朝廷的地位,让士族门阀势力翻盘,可惜行动失败。虽然李翊在事后并没有马上找他们算账,但他们自知李翊肯定不会就那样放过他们,各自辞官归隐。并且在年底的时候,相继病逝。

在两人辞官归隐之后,李翊也没有穷追猛打,而且在两人相继病逝之后,李翊还大方的向子上奏章,追赠皇甫嵩为骠骑将军,追赠朱儁为车骑将军。

不但是朱儁和皇甫嵩相继病逝,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前因为万年长公主刘静的婚事而被罢官的张温、王允、周忠等人也相继病逝,士族势力在河北遭受重创。

随着士族门阀的势力遭受重创,以李翊及其麾下的文武所代表的新兴势力在蓟城朝廷占据了绝对优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有人不满的。这不满了,自然要搞出来一些幺蛾子才校

这不,诸侯的代表袁绍、曹操等人,就弄了这么一出出来。

建安二年正月二十七,河东太守王邑急报朝廷,叛逆袁绍意图代汉篡立。

………………

每逢乱世,必有谶纬出现,并或多或少起到一定的作用。

秦始皇称帝六年后,派出寻仙访道的卢生带回来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认为这个“胡”是匈奴人,于是让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万里长城,可他偏偏忘了,自己还有个叫胡亥的倒霉孩子。

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造反,两人先是在鲤鱼肚子里塞了根布条,有字曰陈胜王”,然后吴广半夜里又装狐妖在草丛里大喊大叫,“大楚兴,陈胜王”,结果这句话把大秦推翻了。

汉高祖刘邦出身微寒,实在很难唬住人,于是炮制了一个芒砀山斩“白蛇”的惊创举,自此高祖威震下,打下了一片万里江山。

汉高祖自己是不是斩杀了“白蛇”,没人知道,但汉高祖自己相信这些神秘的东西倒是真的。

汉朝建立不久,一句宣告它灭亡的谶语登场了,“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句话出自《春秋谶》,这书是何人所作何时流传于世已经不可考,这话在汉武帝时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这谶语的意思是本朝气数已尽,要有新的王朝代替它。不过这个代替者“当涂高”却很费解了。

这是人名还是隐语?谁是“当涂高”?于是就有人费尽心思去猜测。

汉武帝晚年乘舟北巡,在汾河上与群臣饮宴,作《秋风》辞,酒醉之后对群臣:“汉有六七之厄,国祚将亡,宗室子孙中不知谁应此劫。”

六七之厄,按当时的解释就是皇统传承四十二代之后,涂高者当代汉。

大臣们安慰汉武帝道:“本朝应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不要听信这种亡国之言。”

汉武帝很感概,自古以来,没有听过国祚延续千秋万代的,我只盼大汉社稷不要丢在朕父子手中即可。

这句谶纬之言把孝武皇帝吓住了,自此后此言销声匿迹。后来无论是王莽篡立、公孙述在巴蜀称帝,还是光武皇帝中兴,虽然都屡屡用谶纬之言证明自己乃是“真命子”,但谁也没有用到这句“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

然而,事隔三百多年后,这句谶言终于再次在关症中原等地流传开来。很多今文经学大儒和研习谶纬之术的名家再次开始引经据典,予以解释和猜测。

其中法最为广泛的一种认为这个“涂高”是指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就是“袁”。

袁家的祖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陈国的大夫辕涛涂,辕涛涂的名字中正好有个“涂”字。“涂高”即是指袁氏后代的高门之家,也就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

这种解释似乎又有点牵强,于是又有人搬出了“五德始终”。

“五德始终”是战国晚期齐国人邹衍开创的。

邹衍是着名的阴阳家,他综合前人关于阴阳五行的研究成果,以《尚书·洪范》为基础编创了这套学。他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下万物都是出自他们克来生去的复杂关系。每个朝代的兴替也是如此,是一种人感应。

有着规律可循的,这规律就是“五德五斜。

每一朝代都有它的一德,就好象每个人都有属相一样。一德克一德,所以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五德之间的彼此克生,反映到王朝兴替上来,就桨五行相胜”。

但每一个朝代的德又是怎么定的呢?这要看上降下什么预兆祥瑞了。比如最早的黄帝,碰见过一条十余丈长,几米粗的大蚯蚓,蚯蚓属土,所以黄帝是土德。周朝的时候,周文王曾经看到很大一个火流星在宫殿上空盘旋一周,变成无数的火鸦,因此周自然就是火德了。

邹衍这个五德始终本来是为了劝皇帝节俭,但被这群不学无术的人发挥之后,逐渐变质,什么古怪的东西都冒了出来,好端赌一个五德学被整得面目全非,后来干脆成为算命风水的理论基础,贻祸后世。

秦王赢政相信阴阳五行和五德始终。当年秦文公狩猎的时候,打到一条黑龙,黑色属水,因此赢政认为大秦是水德,五色里配合水德的颜色是黑色,于是秦王命令大家把衣服都染成黑的,全国上下是黑压压的一片。

另外,嬴政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炫耀自己应受命。周是火德,水能灭火,水克火,那么取代周朝的自然就是拥有水德的大秦国了。

汉高祖出身寒门,大概常年征战,不清楚这“五德始终”对国祚的影响。他推翻大秦帝国后,做了一件贻笑大方的事。那就是宣布大汉一切承袭秦制,甚至连这个朝代的“德”也继承了大秦国的“水德”,朝堂内外还是黑压压的一片。(未完待续。)。

喜欢召唤之三国霸业请大家收藏:(m.6xsz.com)召唤之三国霸业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律师:我一句话,立法委修改法条 盗笔:万人迷那还不完的桃花债 权力巅峰:我的内参惊动京圈大佬 都市之苟成仙界大佬 末日副本:无限列车囤货求生 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 吃吃吃!吃成最强的魔王大人! 盗墓:从云顶天宫开始 重回18岁我成了死对头的心尖宠 权少追妻N次方:豪门独爱 我独御众敌 从吞噬星空开始垂钓之旅 每日躺赚一万四,这班我死也不辞! 星纹觉醒:从筑基丹快递开始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人间扳手从擦边老师开始 我跑长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绵羊不吃素 位面交易之纵横天下 天选与创世
经典收藏 穿越:重塑大唐 雍正往事 穿越崇祯之贪官大狂欢,朕不管啦 口袋二次元女主go 新刺客列传 三国风云:宋将震山河 网游之大盗贼 穿越中世纪当欧皇 最强退伍兵 三国,在下姓刘,皇家的那个刘 再次回到明朝 穿越,开局卖唐诗 开局穿成奶娃子 三国之袁家庶子 曝光各朝六维图,老朱气麻了! 和女神们意外穿越古代,我成王! 乱宋 罢免我?我直接不干了,不要后悔 大秦二世公子华 大明第一败家子
最近更新 大明:家妻上将军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 奋斗在嘉靖年间 民国江湖二十年 大魏第一武卒 织明 京极家的野望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红楼大官人 明末钢铁大亨 我娘子天下第一 红楼琏二爷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巨宋 呢喃诗章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大明第一墙头草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召唤之三国霸业 雪恋1988 - 召唤之三国霸业txt下载 - 召唤之三国霸业最新章节 - 召唤之三国霸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