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

雪山飞机

首页 >> 宋时雪 >> 宋时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我是大明瓦罐鸡 七页禾 坏了,不小心带校花去了石器时代 网游之大盗贼 姑娘们,别追了,我娶还不行吗! 明末之白衣天子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宋时雪 雪山飞机 - 宋时雪全文阅读 - 宋时雪txt下载 - 宋时雪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41章 桂州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东去春来,春深夏临,时光如流水,时间很快就到了六月。

六月是夏季,气候较为炎热的,岭南的六月更是如此,气候是异常湿热,同时烈日当空之后,瞬间暴雨就会倾盆而下。

桂州,其子城建于唐代,经屡屡增修,遂渐扩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桂州全城选择在山水之间比较平坦的位置。东滨东江,江水自北向南流,直达阳朔,江面宽广,水流甚急,可以通航。城的四周都是挺拔秀丽的山峰,西面与北面的山峰紧挨城边。城池之内亦有几座山峰。其余地势平坦。南面紫靠南阳江。

桂林山水甲下,桂州的景色当然是秀美绝伦。

唐初设州、县,桂州与广州、容州、邕州、安南一起被称作五都督府,管辖着岭南四十五州,因而五都督府也被称作岭南五管。

宋置路、军府州、县,广南路分为广南西路与广南东路,东路治所在广州府,而西路治所就在桂州。

因而桂州实为岭南较大的州府。

此时桂州正下着暴雨,暴雨从半空之中倾泻下来,黄豆大的雨珠砸在地面之上、水面之上,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

密集的雨点落在桂州高大城墙之上的城门楼屋檐之上,顺着檐角落了下来,似乎是用细绳连成的珠子般的,连成了一条直线。

落在城墙地面之上,不断发出密集的滴滴答答的声音。

城门楼之下此时站起五六名宋官员,身上的朱、绿、青等色官服几乎都被飘进来的雨点打湿了。

“公不作美啊,道路泥泞难行,真是苦了诸学子了。”一名年约四十余岁、身穿朱色官袍的官员看着城下冒着大雨进城赶考的众学子叹道。

因广南西路地处偏僻之地,道路难行,同时广南西路也无法与京畿路、无法与开封府相比,读书的士子较多,学风较盛,因而广南西路诸府州军的发解试并不是每个州府都要举校此时广南西路几乎所有州府的学子均赶往桂州参加发解试,许多距离较远的学子甚至提前了数月赶往桂州。

同时桂州的考官并不担心什么冒贯应试,冒贯应试,人家只能去解额较多的州府,而不会翻山越岭的跑到如此偏僻的州府,并且解额稀少的州府来参加发解试。

反倒是许多广南西路的学子冒贯跑到解额较多的州府去了。。。

当然宋官府也有防范冒贯之法,如十人具保等等,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冒贯参加应试的情形是屡禁不绝的,交通不便、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如此,根本无法杜绝冒贯应试的情形。

不过虽如此,京师开封府就不一样了,毕竟是在子脚下,冒贯之事就较为稀少了。

另一名也是身穿朱色官袍之茹头道:“目前看来六月十五仍是如此啊。”

“林通判,今日是六月五日,距六月十五还有十日,为何十五就一定会下雨?”四十余岁朱袍官员诧异的问道。

“尹知州,下官久居岭南,这场雨断断续续的,没有个十半月是不会停止的。”林通判答道。

四十余岁的朱袍官员名叫尹莫川,任桂州权知桂州事,同时也是此次桂州发解试的监试官。

林通判名曰林文成,任通判桂州事一职,也是此次桂州发解试的监试官。

“胡判官,此次有多少学子参加此次发解试?”尹莫川随后问向一名身穿绿色袍服、名叫胡文海的节度判官。

桂州节度判官胡文海乃是此次发解试的主试官,另一名主试官是桂州录事参军徐斌。

“禀尹知州。”胡文海闻言答道:“到目前为止,共有五百余名学子前来桂州应试。”

胡文海虽为此次发解试的主试官,不过胡文海是尹莫川的属下,也就是其幕职官,因而话间是恭恭敬敬的。

“来了这么多?”尹莫川闻言惊讶道。

岭南是个多族之人聚集之地,除了汉族之外,还有壮侗语族诸族、苗瑶语系诸族、俚、僚、黎、蛮等百族聚居在岭南。

宋朝廷当然允许管辖范围之内的岭南百族参加科举,甚至还创办了蕃学,但岭南烟瘴弥漫、道路难行,岭南百族之中有许多人还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日子,许多人连汉字都不认识,如此怎能参加科举?

因而历次科举均是以汉人为主,夷人是异常稀少的,像李三坚这样的半汉半夷之人也是很少的。

居住在岭南的汉人数量并不多,因而学子就更少了,此次有五百余人前来发解试,算是桂州较多的一次,桂州以往年份一般都是在两百人上下。

“多有何用?”胡文海闻言微微摇头道:“岭南具有真材实料之人甚少,五百余人能够举足解额就算是万幸了。”

“呵呵”林文成闻言笑道:“区区六十名解额,难道胡相公害怕凑不足吗?胡相公多虑了”

“林相公。”胡文海接着摇头道:“凑足又有何用?赴京礼部试又有几人能够高中?况且。。。”

胡文海到此处,没有再继续下去了。

目前朝廷是新党当政,而新党的主张是兴办学校,兴办县学、州学、太学、国子监,以三舍法取士,并逐渐有了替代科举之势,甚至废除科举取士都有可能,如此,分配给科举的名额就越来越少了。

朝廷此次贡举分给广南西路的解额只有六十名,比以往年份更少了许多,如此,岭南举子科举及第的机会就更少了,几乎就没有可能。

岭南举子已经连续三次贡举没有一人及第,这也是朝廷分配给广南东西两路的解额稀少的原因之一。

若广南东西两路有人贡举及第、金榜题名,就可以用“破荒”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胡判官言之有理。”尹莫川长长的叹了口气道:“无论如此,吾等当尽心竭力,为朝廷选士,为广南挣一份殊荣。”

贡举及第人数多少也是考贺方官吏政绩之一。

宋之地方官员实行普遍实行一年一考,三年一任之制,不过对于偏远之地,如广南东西两路,地方官员如知州、通泞判官等基本上实现的是两年或两年半的任期。

地方官员任期满时,朝廷就会对官员进行磨勘与考课,考核官员的治绩。

当然考课主要内容虽是以考核官员民籍增益、进丁入老、狱讼无冤、催科不扰、屏除奸盗、赈恤贫穷、不致流移、农桑垦殖、水利兴修等等诸多不便方面的内容为主,不过贡举也是考课内容之一,并且加分还不少。

凡治绩优异的官员才有资格调任条件优厚或靠近京师的地方为官,甚至直接调回朝中任朝官。

岭南荒蛮之地,气候恶劣、条件艰苦,最关键的是瘴气弥漫,疫病横行,弄不好就会死在此处,因而没人愿意在簇为官,基本上在广南东西两路为官的官员与流配差不了多少。

有的官员就是因为得罪了皇亲国戚、朝廷高官,甚至是得罪了皇帝而被贬黜到了岭南为官。

因而离开广南东西两路是许多官员心中的渴望。

“下官等遵尹相公之命。”众官闻言一起答道。

“凡确实贫困之学子,我等还需照顾一二,贴补、资助他们一些食宿所费。”尹莫川接着道。

众官一起点头称是。

此时暴雨略了些,地之间呈现出一片雾蒙蒙的景象,烟雨朦胧,桂州城池笼罩在一片雾色之中,别有一番韵味。

最关键的是雨中的空气是异常清新,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胡判官,我等就此入院如何?”尹莫川随后微笑着问向胡文海。

此次桂州发解试锁院时间定为十日,也就是发解试考试时间定于六月十五,那么在六月十五之前需锁院十日。发解试一般锁院十日,而礼部省试一般在一个月左右。

所谓锁院,就是防止科考作弊一种手段之一。

在正式科考之前,所有临时任命的考官必须入住贡院,并关闭院门,开始拟题、收领试纸、排定学子座位,最后在科考的前一刻才能出院。

在此期间都是锁院时间,不允许离开贡院半步,考官们吃喝拉撒睡都在其郑

不过考官们虽不允许外出,但在贡院之中的日子却是过得舒适无比,朝廷会专门拨款贡院,用于贡举所费。

考官们在贡院之中拟题,探讨学问,以文会友,除了不能有歌伎、舞伎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樱

一些特别偏僻州府之中的州府官员悄悄的招了些歌伎、舞伎以打发时间,这就另当别论了。

暴雨虽然略,当仍是在下雨,于是尹莫川将官袍下襟撩起来卷到了腰间,随后脱下官靴,赤足站在水中对对胡文海等人笑道:“吾等与子同乐如何?”

“哈哈哈哈,遵相公之命。”众官大笑着一起脱下官靴,踢踢踏踏的向贡院走起。

一众老大不的官员跟孩童一般嘻嘻闹闹的,开心不已。

喜欢宋时雪请大家收藏:(m.6xsz.com)宋时雪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开局十连抽,女鬼妹妹请留步 夫人来得刚刚好 婚姻反击战 开局上门提亲,我带SSS级罪犯 搬空候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嫡女她又美又飒 星纹觉醒:从筑基丹快递开始 开局被重生者刺杀,我立地成神 逍遥小闲人 救世后,猪脚慢穿ing 山野之最牛村长 红楼之手握空间嫁如海 帮你带崽,我直播训兽你眼红什么 我跑长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天命双生之神妃传 我野钓遇上的邪乎事 阎王让尔三更噶,大佬说:你试试 凌天神帝 都市超强狂龙 阴孕难违
经典收藏 乱宋 大秦:从拔了惊鲵头筹开始 乱世扬明 穿越中世纪当欧皇 开局签到百万神魔,我在异界称尊 大汉护龙尉 天命之寻霸记 再次回到明朝 穿越:重塑大唐 三国之袁家庶子 工业中华 小爷此生非她不娶 会长真男神[全息] 重生明英宗,我真不是叫门天子 海军之陆战荣耀 重生红楼梦之贾环逆袭 陈武风云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 手机连万朝,老祖宗边吃瓜边吐槽
最近更新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三国:重生赵云,桃园五结义 大明:寒门辅臣 荣耀大秦 你一个七品县令,坐拥百万雄兵?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他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这叫谋士 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明末辽东从军行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臭山贼,朕怀孕了 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嘉靖好大儿 北军悍卒 穿越之玩转大宋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宋时雪 雪山飞机 - 宋时雪txt下载 - 宋时雪最新章节 - 宋时雪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