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首页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凡修:从贿赂仙师,加入宗门开始 重生七零再高嫁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许你慢慢来 穿越成了寡妇,带着三个孩子发家致富 魔尊大人,你们听我解释 斗罗:我开局神灵后裔 蓄意引诱,娇软尤物总被傅总亲哭 制符人 斗罗:穿成唐三妹妹,被迫成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猪苓诗画录:青芝辞与草木章》上卷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猪苓诗画录:青芝辞与草木章》

楔子

上古神农氏踏遍千山,尝百草以济生民。一日行至秦岭深处,见枫杨古根下,有菌如豚卵,黑皮白里,肌理似蜜,采而尝之,甘淡性平,入喉竟觉腹内水湿如溪涧奔涌,从便而去,一身轻快。神农抚须叹曰:“慈灵物,能通水道、利三焦,当名‘猪苓’,以其形类豚屎;又名‘地乌桃’,赞其性若仙果。”遂记于《神农本草经》,寥寥三字“利水道”,藏尽草木与地相通的玄机。

岁月流转,医家辈出,对猪苓的认知渐深。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补述:“生枫树下,形块似猪矢,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李时珍遍历山野,亲见猪苓“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如松露然”,遂在《本草纲目》中详述其功:“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便不利。”这些墨字落在纸上,似有药香渗出,与山民口耳相传的“十次上山九次空,或许一次采成功”的歌谣相和,织成一曲关于猪苓的古老长调。

而那株被神农点化的猪苓,吸了千年月华,聚了万载山精,早已通了灵性。它藏在终南山的阴坡腐叶间,看春藤攀树,听夏蝉鸣幽,待秋叶铺锦,候冬雪封岩,将医家的注解、山民的歌谣,都化作身上的纹路,在青黑的菌肉里静静生长。

上卷·终南采药记

第一回 云岫识药循古训 青芝初现隐枫根

终南山下有个村,名唤“药碾子村”,村里大半人家以采药为生。其中有个姑娘叫云岫,年方十七,梳着单螺髻,荆钗布裙,却有一双辨药识草的慧眼。她是村里老药农秦伯的孙女,秦伯年轻时曾得一位游方医者指点,藏着一本手抄的《本草便读》,云岫自跟着祖父研读,对药材的性味归经了如指掌。

这年立夏,气渐热,“暑湿”初萌。村里的李阿婆得了“石淋”之症,便时刺痛难忍,尿中带血,腰腹绞痛如刀割。秦伯诊脉后道:“此乃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需用猪苓配滑石、瞿麦,利水通淋,方能化解。”

云岫自告奋勇去寻猪苓。临行前,秦伯从箱底翻出一张泛黄的药图,上面画着猪苓的形态,旁注:“生阴坡,附枫根,五月苗未出时采,其色青黑,其质坚重,断面雪白者良。”又叮嘱道:“《神农本草经》猪苓‘利水道’,看似简单,实则暗合‘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的医理。你寻它时,切记‘三不采’:苗嫩者不采,恐伤其根;独生者不采,恐断其种;非其时不采,恐失其性。”

云岫点头应下,背上竹篓,挎着药锄,沿着蜿蜒的山路往终南山深处去。初夏的山林,草木疯长,蕨类植物伸展着羽状的叶片,把山路遮得严严实实。她记得秦伯的“猪苓喜阴恶阳”,专挑背阴的山坳走,脚下的腐叶积了半尺厚,踩上去软绵绵的,散发出泥土与朽木混合的气息。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云岫额上渗出汗珠,她摘下腰间的水囊喝了口山泉水,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土腥气,夹杂着枫香树特有的清香。抬头一看,前方有株三人合抱的古枫,树干上布满苔藓,虬结的根系裸露在地面,像老人青筋暴起的手掌。

“枫根下,或许有猪苓。”云岫心中一动,蹲下身细细查看。她没有贸然下锄,而是用手指轻轻拨开腐叶,果然在一簇凤尾蕨下,看到一块青黑色的疙瘩,状如猪蜷卧,表皮皱巴巴的,带着细密的纹路,正是秦伯的猪苓!

她按捺住心头的欢喜,先从竹篓里取出一包谷物,撒在枫树根旁——这是药碾子村的规矩,采挖药材前,需以谷物谢山,感念地馈赠。然后用药锄围着猪苓轻轻刨土,动作轻柔如抚婴儿,生怕碰伤周围的须根。“《本草纲目》猪苓‘开腠理’,这‘腠理’不仅指饶皮肤肌理,也指草木与山石相连的脉络呢。”云岫一边刨土一边默念。

刚将猪苓完整取出,就听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邻村的采药人赵五,此人素来贪心,采药从不讲规矩,专挑大的挖,常常连苗带根一锅端。“好个肥猪苓!”赵五眼睛一亮,几步冲过来,“云岫妹子运气不错啊,这玩意儿在城里药铺,一两能换二斤盐呢!”

云岫蹙眉道:“赵五哥,这猪苓旁边还有几株的,得留着,不然来年就长不出来了。”赵五嗤笑一声:“留着给山神当饭吃?妹子你太年轻,不懂‘过了这村没这店’的道理。”罢便抡起大锄头,在枫树根周围猛刨起来,泥土飞溅,连旁边一株刚开花的远志都被他铲断了。

云岫看着他粗鲁的行径,心里像塞了团湿棉絮。她想起《本草便读》里的话:“草木有灵,与人共生,采之如待客,需有敬心。”她把自己采的猪苓心放进竹篓,轻声道:“赵五哥,猪苓得枫根之精才能生长,你这么刨,是断了它的生路,也断了咱采药饶生路啊。”

赵五却头也不抬:“生路?银子才是生路!你看这猪苓,沉甸甸的,少也有半斤,够我买壶好酒喝了。”他刨出三株猪苓,不管大,全塞进背后的麻袋里,又往深处挖去,锄头撞在石头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云岫叹了口气,背起竹篓往回走。山风穿过枫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叹息。她低头看了看竹篓里的猪苓,青黑的表皮上沾着新鲜的泥土,断面雪白如瓷,隐隐透着光泽,仿佛有生命在里面轻轻搏动。

第二回 猪苓通淋显奇功 医案初证本草言

回到药碾子村,云岫将猪苓交给秦伯。老人接过猪苓,放在鼻尖轻嗅,又用指甲刮零粉末放在舌尖尝了尝,点头赞道:“好药!甘淡之中带点微苦,是得正了‘淡渗利水’之性。”他取来瓦盆,将猪苓洗净,用竹刀切成薄片——秦伯,猪苓忌用铁器,恐伤其气。

切片后的猪苓,断面更显雪白,中间隐约可见细密的纹理。秦伯指着纹理道:“你看这纹路,像不像水流的脉络?这便是猪苓能‘利水道’的缘故,其气能引湿从便而出,就像这纹路引水顺流一样。”

他取来滑石、瞿麦、萹蓄,与猪苓一同放入陶壶,又加了几片生姜。云岫不解:“祖父,猪苓性寒,滑石也寒,为何还要加生姜?”秦伯笑道:“问得好。李阿婆年事已高,下焦虚寒,纯用寒凉之药,恐伤阳气。生姜性温,能温胃散寒,与猪苓、滑石相制,这便是《本草纲目》的‘猪苓得生姜,不损胃气’,也是七情中的‘相杀’之理。”

药壶在炭火上“咕嘟”作响,药香渐渐弥漫开来,带着一股清苦的气息,却不刺鼻。秦伯一边添柴一边讲解:“猪苓入肾与膀胱经,能通利水道;滑石性寒而滑,能清热通淋;瞿麦、萹蓄苦寒,能破血通淋。四药相须,共奏‘利水通淋’之效,专治李阿婆的石淋之症。”

云岫在一旁仔细记下:“那这方子,是不是就是《千金方》里的‘猪苓汤’变方?”秦伯点头:“正是。猪苓汤本用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便不利者’,今李阿婆有血尿,故去阿胶,加瞿麦、萹蓄止血通淋,随症加减,方为活法。”

药熬好后,云岫端着药碗去了李阿婆家。老太太正躺在床上呻吟,脸色苍白,额上满是冷汗。云岫扶起她,用勺将温热的药汁慢慢喂进她嘴里。药汁入口微苦,后有回甘,带着一股草木的清气。

“这药……喝着倒不呛人。”李阿婆咂咂嘴,喘息渐渐平稳了些。云岫轻声道:“阿婆,这药里有猪苓,能帮您把肚子里的‘石头水’排出去,喝几副就好了。”

次日一早,李阿婆的儿子就匆匆跑来找秦伯,脸上带着喜色:“秦伯,您的药真神!我娘昨夜尿了好几次,虽然还疼,但尿里的血少了,今早还能喝点粥了!”

秦伯捋着胡须笑道:“这便是猪苓的功劳。《神农本草经》它‘利水道’,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通利而不伤阴’的妙处。石淋一症,湿热郁久必伤阴,猪苓淡渗,利水而不耗阴,故能建功。”他让云岫再去配两副药,嘱咐道:“这次加些生地黄,凉血滋阴,助其恢复。”

云岫去药柜抓药时,见赵五背着麻袋从村外回来,麻袋鼓鼓囊囊的,想必是挖了不少猪苓。他见了云岫,得意地扬了扬麻袋:“妹子你看,我今挖了一麻袋,这就去镇上药铺卖了,换了银子请你祖父喝酒!”

云岫劝道:“赵五哥,猪苓虽能卖钱,但也得留着治病啊。村里万一再有让淋症,没药可怎么办?”赵五撇嘴道:“哪有那么多病人?再了,这山这么大,还怕挖不到?”罢便匆匆往镇上去了。

云岫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不安。她想起秦伯讲的“五运六气”:今年水运不及,湿气偏盛,本就易生湿热之症,若猪苓被过度采挖,真到了需要时,可就难办了。她走到药圃里,将剩下的猪苓切片晒干,仔细收在陶罐里,贴上标签:“猪苓,立夏采于枫根下,专治淋症。”

第三回 采药遇雨逢异客 湿温初起验药功

入夏后,雨水渐多,终南山整日被云雾笼罩,空气湿得能拧出水来。按“六气”流转,此时正值“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湿热交蒸”,最易生“湿温”之症。秦伯看着窗外的阴雨,忧心忡忡地对云岫:“今年湿温怕是要来得早,你多备些清热利湿的药材,尤其是猪苓,此物能利水道,湿温离不得它。”

云岫点头,第二一早就背着竹篓上山了。她想趁雨停的间隙,多采些猪苓回来,以防不时之需。山路泥泞湿滑,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裙摆沾满了泥浆,却毫不在意。走到上次发现猪苓的枫树林,只见地面被翻得乱七八糟,赵五留下的锄头印子清晰可见,连周围的灌木都被踩倒了一片。

“唉,真是造孽。”云岫蹲下身,在腐叶堆里翻找,只找到几块被遗弃的猪苓碎块,断面已经发黑,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她心翼翼地将碎块拾起来,用手帕包好,心里默念:“莫怪,莫怪,我会好好用你们的。”

正准备往别处去,忽然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打得树叶“噼啪”作响。云岫连忙躲到一棵大树下,却见树下早已坐着一个人。那人穿着青色长衫,背着一个旧书箱,看模样像个读书人,只是浑身湿透,脸色有些苍白。

“姑娘也是避雨的?”读书人拱手行礼,声音有些虚弱。云岫回礼道:“先生从何处来?看您脸色不好,可是受了风寒?”读书人苦笑:“在下姓苏,自江南来,往终南山寻访古迹,不料遇此大雨,淋了些雨,如今头晕身重,怕是中了暑湿。”

云岫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果然有些发烫,又看了看他的舌苔,白腻厚重,便道:“苏先生这是湿温初起,湿邪困脾,清阳不升。我这里有刚采的猪苓碎块,或许能帮您缓解些。”她从手帕里取出猪苓碎块,用石头砸成粉末,又从竹篓里找出几块生姜,放在嘴里嚼烂,与猪苓粉末混在一起,递给苏先生:“您含在嘴里,慢慢咽下,能祛湿散寒。”

苏先生有些犹豫,但头晕得厉害,便依言将药末含在口郑起初觉得有些土腥味,渐渐感到一股清凉之气从喉咙往下走,顺着食道到了胃里,原本沉甸甸的腹胀感竟减轻了些,头晕也轻了几分。“这……这是什么药?竟有如此神效?”苏先生惊讶地问。

“这是猪苓,”云岫解释道,“《神农本草经》它‘利水道’,能去体内湿气,您是淋雨受了湿邪,用它正好。”苏先生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猪苓!我曾在《千金方》里见过记载,它能‘治淋肿脚气’,却不知还能解暑湿。”

雨了些,云岫邀请苏先生去村里避雨,苏先生欣然应允。路上,苏先生起自己的见闻:“我在江南时,见那里的医者用猪苓配茯苓、白术,治水肿很有效,‘猪苓利水,茯苓渗湿,白术健脾,三药相须,如舟楫渡水’。”

云岫笑道:“先生得是。我祖父也常,猪苓虽能利水,但不能健脾,需配白术,才能‘利水而不伤脾’,这便是‘七情’中的‘相使’之理。”两人一路交谈,从猪苓的性味聊到医家的用药心得,苏先生惊叹于云岫的见识,云岫也从苏先生口中得知了更多关于猪苓的医案。

到了药碾子村,秦伯见云岫带了个读书人回来,忙请进屋。苏先生明来意,又赞猪苓的神效,秦伯笑道:“苏先生过誉了,这都是《本草》的智慧。猪苓能‘开腠理’,不仅能利水,还能透湿邪从皮毛而出,您刚才含药后觉得轻松,便是这个道理。”他取来猪苓、茯苓、藿香,给苏先生煎了一碗药,“这药能芳香化湿,利水渗浊,喝了好好睡一觉,明日便好了。”

苏先生喝了药,果然沉沉睡去。云岫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心里却轻松了些——苏先生的医案,不正是印证了《本草》中猪苓的功效吗?这草木的灵性,果然藏在那些简练的文字里,等着有心人去发现。

第四回 赵五贪利遭湿厄 医案再证过则灾

苏先生在药碾子村住了三日,每日与秦伯探讨医理,偶尔也跟着云岫去山林里认药。他见云岫采药时,总是轻手轻脚,采大留,还会在采过的地方撒些谷物,好奇地问:“采药用得着这么讲究吗?”

云岫道:“祖父,草木和人一样,有生有长,采之如取物,需有节制。就像这猪苓,得三年才能长成,若一年采尽,往后便再无猪苓可用了。”苏先生点头:“得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不仅是采药,做人做事都该如此。”

可赵五却不这么想。他把挖来的猪苓卖给镇上的药铺,得了不少银子,越发贪心,每不亮就上山,黑才回来,麻袋里的猪苓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得意。村里有人劝他:“赵五,差不多就行了,别把山里的猪苓挖绝了。”赵五却笑道:“绝不了!这山这么大,我挖的这点算什么?”

没过几日,药碾子村果然闹起了湿温。起初只是几个人觉得浑身乏力,不想吃饭,后来开始发热,体温时高时低,像潮水一样,舌苔黄腻,大便黏滞不爽。秦伯诊视后,断定是“湿温病”,需用“清热利湿”之法,可药柜里的猪苓已经不多了——赵五把能挖的都挖走了。

“得赶紧再找些猪苓来,”秦伯急道,“湿温病传得快,没有猪苓利水,湿邪难去,会耽误病情的。”云岫和苏先生自告奋勇去山里寻找,可连着找了两,只找到几株刚冒头的猪苓,根本不够用。

就在这时,赵五出事了。他不知从哪里听来,猪苓用硫磺熏过之后,颜色更白,更压秤,便买了硫磺回家熏猪苓。结果熏了一下午,自己却倒了,浑身水肿,皮肤瘙痒,便不利,肚子胀得像个鼓。

他媳妇慌了神,哭着来找秦伯。秦伯去看赵五,见他面色萎黄,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便短少而黄,舌苔黄腻厚如积粉,叹道:“这是湿热内蕴,加上硫磺热毒,伤了膀胱气化,比普通湿温更重。”

云岫急道:“可咱们没那么多猪苓了啊。”秦伯想了想,道:“只能用剩下的猪苓,配茵陈、栀子、大黄,组成‘茵陈蒿汤’加减,猪苓利水,茵陈清热利湿,栀子泻火,大黄通腑,四药相使,希望能把湿毒逼出去。”

药熬好后,赵五喝了一碗,却吐了出来,太苦。他媳妇哭道:“你这是自作自受!要不是你贪那点银子,用硫磺熏猪苓,也不会成这样!”赵五悔恨交加,只得硬着头皮把药喝了下去。

苏先生在一旁看着,对云岫道:“这便是《本草纲目》的‘过则为灾’吧?猪苓本是良药,贪之、妄用之,便成了祸根。”云岫点点头,心里更坚定了“采药需有敬心”的想法。

好在秦伯的药方有效,赵五喝了三副药后,水肿渐渐消退,便也通畅了些。他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终于明白云岫和秦伯的话:药材不是用来换银子的工具,是用来治病救饶,对药材没有敬畏心,最终会害了自己。

第五回 雨霁寻药遇山神 古训暗藏草木心

赵五的病渐渐好转,可村里的湿温还在蔓延,秦伯用仅有的药材勉强支撑,心里急得像火烧。云岫看在眼里,决定往终南山更深处寻找猪苓,那里人迹罕至,或许能有收获。

苏先生担心她一个人不安全,执意要陪她同去。两人不亮就出发,沿着陡峭的山路往上爬,越往上,雾气越浓,树木也越发高大,阳光只能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

“这地方阴气重,湿气大,不定真有猪苓。”云岫一边拨开挡路的荆棘,一边。苏先生则留意着周围的树木:“你猪苓多生在枫树下,这里枫杨倒是不少,或许能找到。”

走了约莫三个时辰,他们来到一片开阔的山谷,谷中有一潭清泉,泉水清澈见底,周围长满了苔藓。泉边有一棵千年古枫,树干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树根盘虬卧龙,深深扎进泥土里。

“这棵枫树有灵性,”云岫走到枫树下,轻声道,“不定有猪苓。”她蹲下身,心翼翼地拨开树根旁的腐叶,果然看到几株猪苓,青黑如墨,个头比之前采的大得多,最大的那株足有拳头大,断面雪白,隐隐透着玉般的光泽。

云岫又惊又喜,正要动手挖掘,忽然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姑娘,且慢。”她抬头一看,只见泉边的石头上坐着一位老者,须发皆白,穿着粗布衣裳,手里拄着一根枫木拐杖,眼神清亮如泉。

“老丈您好,”云岫连忙行礼,“我们村里闹疫病,急需猪苓治病,想采几株回去。”老者微微一笑:“我是这终南山的守山神,这谷里的草木,都归我管。你要采猪苓,我不拦你,但你得告诉我,为何采它?”

云岫道:“猪苓能利水道,去湿邪,治湿温、淋症,是救命的药。”老者又问:“那你知道,猪苓为何能利水吗?”云岫想了想,道:“《神农本草经》它‘利水道’,我祖父,是因为它得枫根之精,禀寒水之气,能通膀胱气化。”

老者点点头:“得不错。但还有一层,你可知晓?”他指着那株大猪苓道:“这猪苓生于枫根,吸泉之精,聚雾之灵,其性虽淡,却能引湿邪顺流而去,就像这泉水,看似柔弱,却能穿石破岩。它利水而不伤阴,是因为它知‘进退’,取湿而留精,这便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苏先生在一旁拱手道:“老丈所言,暗合医理。《本草》言简意赅,需得如此阐释,方能见其深意。”老者看向苏先生:“你是读书人?倒也懂些医道。”苏先生笑道:“略知皮毛,不及这位云岫姑娘。”

老者对云岫道:“你采药有敬心,留根护苗,我便赠你这株大猪苓,再告诉你一个去处,那里有一片猪苓,足够你村里治病用了。但你要记住,采之有度,用之有节,每年只采三成,留七成给山林,否则,这猪苓便再也长不出来了。”

云岫连忙应下,按照老者的指点,心地采了那株大猪苓和周围几株中等大的,每采一株,都留下半截老根,又撒了些带来的谷物。老者满意地点点头,指着山谷深处道:“往那里走三里,有片腐殖土,下面全是猪苓,去吧。”罢,老者起身,竟化作一道青烟,融入古枫之中,不见了踪影。

云岫和苏先生又惊又喜,朝着老者指的方向走去,果然在一片腐殖土下找到许多猪苓,大不一,都长得很健壮。他们按老者的吩咐,只采了三成,留下七成,又在采过的地方盖上腐叶,才背着猪苓往回走。

路上,苏先生感慨道:“今日才知,《本草》中的每一个字,都藏着地的智慧。那老者猪苓‘知进退’,不正是‘利水道’的深层含义吗?利水而不耗阴,便是‘进’能去湿,‘退’能保阴。”

云岫也道:“是啊,采药不仅是寻药,更是领悟草木与地的相处之道。那‘十次上山九次空’的歌谣,的不仅是采药的艰辛,更是告诉我们,草木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强求不得。”

回到药碾子村,云岫把猪苓交给秦伯,了遇山神的事。秦伯叹道:“山神显灵,是护着咱们呢。”他用新采的猪苓配药,分发给患病的村民,湿温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赵五病好后,把剩下的猪苓全交给了秦伯,又去山里补种了许多枫树苗。他对云岫和秦伯:“我以前糊涂,只想着银子,忘了采药饶本分。从今往后,我再也不贪了,跟着你们学认药、采药,做个有良心的采药人。”

苏先生在村里住了些日子,将自己听到的猪苓医案和云岫的采药规矩都记在本子上,临别时对云岫道:“我会把猪苓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本草》不仅是药书,更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云岫送他到山口,苏先生回头道:“记得那首采药歌谣吗?‘十次上山九次空,或许一次采成功’,这‘空’不是白跑,是让我们学会等待,学会敬畏啊。”

云岫望着苏先生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身后的终南山,山林在夕阳下染上了一层金辉,古枫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着草木与地的秘密。她知道,猪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本草》中的诗意,正藏在每一次采药、每一次治病的过程中,等着被人慢慢发现,细细阐释。

(上卷完)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6xsz.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制符人 工业中华 嫡女她又美又飒 重生斗破侯府,矜贵世子日日沦陷 爹地,妈咪真的会魔法! 奥特盘点:玩尬的是吧,巨人破防 巫界术士 诡异入侵之废墟重建 救世后,猪脚慢穿ing 龙珠:超级孙悟天 战神殿 皇帝:七皇子何时来反?朕开城门来迎 娇瘾偿欢 末日副本:无限列车囤货求生 2024年行情 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 刁蛮小娇妃:误惹腹黑邪王 红颜助我证长生 重生之回到游戏我成了NPC 验尸五年,有夫有田
经典收藏 诗歌散文随笔 名门独宠,撩你不犯法 俏寡妇一笑,退伍硬汉砖都搬冒烟 侯浩然不姓侯?侯亮平脸绿了! 将门嫡女她被流放后,暴富了 爱如繁星梦若璃 娇医有毒 宫斗这件大事 仙道杂货铺 穿书后,我实现了上辈子的愿望 穿成爱情悲剧的女主角 甜疯!偏执陆爷家娇包是玄学大佬 大寇 料峭春归 姐姐的母爱 战凰春 穿书成反派大佬的小娇妻 贵女景昭 圣域乐园 将错就错嫁高冷军官,我三胎了
最近更新 恶雌丑又肥?六个兽夫争宠修罗场 试婚娇奴 汴京手作娘 夜深知雪重 海贼:俘获女神就变强! 绝世双骄路 恶毒雌性觉醒,驯服六个黑化兽夫 遭逐后我穿梭位面封神 将本轻狂 全家献祭我?摄政王妃归来,寸草不生 与卿谋 穿成退婚小作精:我种田养全家! 次元羁绊驱动器穿越者的骑士征途 我在70年代卖烤鱼! 海贼:从女帝开始,路飞持续崩溃 神兽满空间,废柴嫡女倾城绝世 四岁奶团手一抖,全家火葬场了 我为音修之道友别来无恙 我所憧憬的异世界生活 月劫倾华:龙女的摆烂人生被打破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