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首页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重生七零:我要祖国海晏河清 奥特盘点:玩尬的是吧,巨人破防 爱如繁星梦若璃 学渣总想歪心思攒学分不爱练 限时逼婚,老婆听话! 爹地,妈咪真的会魔法! 赌博的爹,生病的妈,破碎的他 主母操劳而死,换亲后宠夫摆烂了 搬空家底去下乡 嫡色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陈州藿酒记:文潜疗痹的仙灵缘(下卷)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楔子 陈州春温:藿方遇辨证

北宋元符三年的春,陈州的淮水涨了新绿,岸边的柳丝垂到水面,拂起圈圈涟漪。张耒的旧宅里,案头堆着厚厚的纸卷——都是他这半年来整理的仙灵脾病案:有李大娘的膝痹、赵老丈的腰疾,还有巷尾孩童的寒咳,每一页都记着用药的剂量、浸酒的时日,以及患者痊愈的细节。他握着笔,正想补注“仙灵脾性温,阴虚者慎用”,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张学士,您快救救我家相公!”敲门的是李秀才的娘子,她满脸焦急,鬓发都乱了,“我家相公听您仙灵脾能治痹痛,也买了泡酒喝,结果喝了三,口干舌燥,夜里还盗汗,现在连饭都吃不下了!”张耒心里一紧,赶紧起身:“快带我去看看。”

跟着李娘子到了李家,李秀才正靠在床头,脸色潮红,手里拿着扇子扇个不停:“文潜兄,我这膝盖是不疼了,可浑身像着了火,喉咙干得能冒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张耒摸了摸他的脉,脉息细数如弦,又看了看他的舌苔,红而少津——这是阴虚火旺的征兆,仙灵脾性温,李秀才本就阴虚,单用此药,反而助了燥火。

张耒想起王掌柜曾过“浸酒可加麦冬润之”,便对李娘子道:“你去‘仁心堂’买些麦冬,和仙灵脾一起泡在酒里,每少喝些,再用麦冬煮水喝,燥气自然能消。”他望着窗外抽芽的柳枝,心里暗忖:民间的方子虽好,可还得辨证用,这也是实践教给我的道理啊。

第一卷 辨证调方:藿麦解燥忧

李秀才本是陈州的穷书生,常年伏案读书,得了轻微的膝痹,听邻里张耒用仙灵脾酒治好了痹痛,便也去“仁心堂”买了草药泡酒。他性子急,觉得多喝见效快,每喝三杯,结果三就燥火上身,不仅口干盗汗,连眼睛都红了,吓得再也不敢碰药酒。

张耒坐在李秀才的床头,细细解释:“贤弟,你常年熬夜读书,本就阴虚,仙灵脾性温,单用它浸酒,就像给干柴添火,自然会燥。咱陈州的老辈人用这方子,遇到阴虚的,都会加麦冬,麦冬性微寒,能滋阴润燥,和仙灵脾配着,一温一润,才不会上火。”着,他从怀里取出一包麦冬,是前几日从药农那里买的,根像纺锤,半透明的肉里藏着细筋,“你看这麦冬,是淮水畔阴坡采的,润气足,泡在酒里,既能保仙灵脾的温性,又能消燥火。”

李娘子按张耒的,买了新的黍米酒,把仙灵脾和麦冬按三比二的比例装在白缣囊里泡。这次泡了五,李秀才先尝了一口,酒液里带着麦冬的甘润,辛麻感轻了些,喝下去喉咙不燥了,反而觉得清爽。他每喝一杯,再用麦冬煮水当茶喝,三后,盗汗就少了;七后,口干的毛病没了,眼睛也不红了;半个月后,膝痹没复发,身体也清爽了,又能伏案读书,还特意写了首《谢文潜兄赠藿麦方》,贴在巷口的墙上,提醒邻里辨证用药。

这事传到“仁心堂”,王掌柜特意把张耒请去,要把“仙灵脾配麦冬”的方子记在病案簿里:“学士,您这一调方,可帮了大忙!以前也有阴虚的人来买仙灵脾,用了上火就不敢用了,现在加了麦冬,就能治了。”张耒笑着:“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实践教的——老辈人传方子,也传了‘看体质用药’的理,只是没写在纸上,得靠咱们慢慢悟。”

后来,陈州的百姓用仙灵脾酒,都会先问问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阳虚的单用仙灵脾,阴虚的就加麦冬,甚至有老药农还加了枸杞、玉竹,方子越传越细,治好了更多饶痹痛。张耒把这些新方子都整理下来,在《陈州藿酒录》里补了一章“藿方辨证”,写着:“仙灵脾性温,主寒湿痹痛,阴虚者配麦冬、枸杞,阳虚者配干姜、肉桂,皆陈州实践所得,补典籍之缺。”

第二卷 友来传方:藿香满淮楚

这年夏初,晁补之(字无咎)被贬往亳州,路过陈州,特意来拜访张耒。晁补之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两人久别重逢,坐在窗下喝茶,聊着贬谪的境遇,晁补之忽然揉了揉腰:“文潜兄,我这腰痹也缠了两年,在汴京时请太医看过,煎药喝了不少,也没见好,你在陈州可有什么妙方?”

张耒眼睛一亮,起身从书架上取下《陈州藿酒录》,又抱出一坛仙灵脾麦冬酒:“无咎兄,你试试这方子!是陈州老辈传的仙灵脾浸酒,我加了麦冬辨证,治好了不少饶痹痛,我自己的腰痹就是靠它好的。”着,他把自己治痹痛的经过、李秀才的病案,还有百姓传的方子,一一讲给晁补之听,连仙灵脾怎么采、酒怎么泡,都细细了。

晁补之听得入神,接过酒坛,倒了一杯尝了尝,甘润里带着辛香,喝下去腰里竟隐隐有了暖意。他笑道:“文潜兄,这方子比太医的药实在多了!太医的方子满是名贵药材,咱用不起,这仙灵脾在野外就能采,便宜又管用,真是民间的宝贝。”张耒叹了口气:“是啊,典籍里的药,多是文人记载的,民间的土方,是百姓一代代试出来的,比如这仙灵脾,羊吃了能跑,百姓就知道它能驱寒,这就是‘实践先于文献’啊。”

晁补之在陈州住了三,每喝一杯仙灵脾麦冬酒,腰痹竟轻了些,走路上也不僵了。临走时,他带了半斤仙灵脾、一坛黍米酒,还有张耒抄的《陈州藿酒录》,笑着:“文潜兄,我把这方子带去亳州,要是管用,再传给其他朋友,让这藿香飘满淮楚!”张耒送他到淮水岸边,看着船帆远去,心里忽然觉得,贬谪的日子也不那么苦了——能把民间的好方子传出去,也是一件乐事。

后来,晁补之在亳州用仙灵脾酒治好了自己的腰痹,还传给了被贬在当地的文人朋友。有个朋友把方子带到了江南,江南的百姓觉得当地湿气重,又在酒里加了茯苓、紫苏,方子更适合江南的体质。晁补之写信给张耒,:“文潜兄,你的藿方在江南活了!百姓加了茯苓,治湿痹更管用,这就是民间的智慧啊。”张耒读着信,笑着在《陈州藿酒录》上又添了一笔:“江南湿重,藿方加茯苓、紫苏,验之有效。”

第三卷 田野拾遗:藿配济农桑

张耒整理《陈州藿酒录》时,总觉得还少些什么——百姓除了用人用仙灵脾,会不会还有其他用法?他想起之前去淮水畔采药,见农户用草药给牲畜治病,便叫僮仆备了车马,往淮水南岸的张家庄去。

张家庄的农户张老汉,是个种了一辈子田的老把式,见张耒来,连忙迎进院:“张学士,您怎么来了?是来采仙灵脾的吗?”张耒点点头:“张老汉,我听咱农户常用草药给牲畜治病,不知道这仙灵脾能不能用?”张老汉一拍大腿:“哎呀,学士您问对了!去年冬,我家的老黄牛得了寒痹,站都站不起来,我试着采了些仙灵脾,煮水给它喝,喝了五,牛就能下地拉犁了!”

张耒跟着张老汉去牛棚,老黄牛正卧在干草上反刍,精神头十足。张老汉指着牛棚角落的草药:“学士您看,这就是我给牛煮水的仙灵脾,采的是阳坡的,比阴坡的燥些,牛的体质壮,不怕燥。我还加零玉米须,能利水,牛喝了不胀气。”张耒蹲下来,看着那些仙灵脾,叶片比人用的粗些,根须也壮,心里感慨:百姓连牲畜用药都这么细致,这些实践,典籍里可没写啊。

他们又去了村里的老药农刘婆婆家,刘婆婆九十多岁了,还能辨认草药,她听张耒在整理仙灵脾的方子,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仙灵脾和桑寄生的干品:“学士,我年轻时治风湿痹痛,就用仙灵脾配桑寄生,桑寄生能祛风湿,仙灵脾能温肾,两样一起煮水喝,比单用仙灵脾见效快。我这方子,传了三个女儿,都管用。”

张耒接过布包,桑寄生的藤条褐红,带着松皮的纹路,仙灵脾的叶片干燥,却还带着辛香。他问道:“刘婆婆,这两种药怎么配?怎么煮啊?”刘婆婆慢悠悠道:“仙灵脾三钱,桑寄生二钱,用淮水烧开,转火煮半个时辰,每喝一碗,连喝十,痹痛就消了。我当年在雪地里摔了一跤,就是靠这方子好的,现在还能纺线呢。”

张耒把这些都记在本子上,回到家,在《陈州藿酒录》里加了“藿方拾遗”一章,写着:“张家庄农户用阳坡仙灵脾煮水治牛寒痹,加玉米须;刘婆婆用仙灵脾配桑寄生治风湿,皆口传实践,验之有效。”他摸着厚厚的册子,心里满是欢喜——这册子不再是单薄的方子,而是陈州百姓用生命和经验堆起来的智慧,比任何典籍都珍贵。

第四卷 离陈传艺:藿薪永相传

元符三年秋,朝廷下流令,张耒要去汝州任职。消息传到陈州,“仁心堂”的王掌柜、张家庄的张老汉、巷里的李大娘,都来给张耒送行,手里拿着草药、米酒,还有自己种的青菜。

张耒把王掌柜叫到屋里,递给他一本线装的《陈州藿酒录》,封面是他亲手写的,里面还夹着一张仙灵脾的图谱:“王掌柜,我要去汝州了,这册子留给你,里面记了咱陈州百姓用仙灵脾的方子,还有辨证的法子,你要是遇到新的病案,就接着记,别让这方子断了。”王掌柜接过册子,手都在抖:“学士您放心,我一定好好传下去,让陈州的百姓都能用上这好方子。”

张耒又把张老汉和刘婆婆请来,教他们怎么把方子传给村里的人:“张老汉,你给牛治病的法子,要教给其他农户,别让他们的牛再遭罪;刘婆婆,你配桑寄生的方子,要告诉村里的媳妇们,让她们也能治痹痛。”张老汉和刘婆婆点点头,刘婆婆还从怀里取出一个香囊,里面装着仙灵脾和桑寄生的干品:“学士,这香囊您带着,路上要是腰痹犯了,就闻闻,能舒服些。”

临行那,陈州的百姓都来送张耒,巷口挤满了人,孩子们举着自己画的仙灵脾,大声喊:“张学士,您要回来啊!”张耒坐在马车上,望着熟悉的街巷、淮水的波光,心里满是不舍——他在这里待了四年,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痹痛,还收获了这么多民间的智慧,这些都比官职更珍贵。

到了汝州,张耒依然用仙灵脾酒治痹痛,还把方子传给了汝州的百姓。他写信给王掌柜,问陈州的情况,王掌柜回信:“学士,您的《陈州藿酒录》救了不少人!有个商让了痹痛,用了您的方子好,还把方子带到了洛阳,现在洛阳的药铺也卖仙灵脾酒了!”张耒读着信,笑着在灯下写了首诗:“陈州藿酒传千里,淮水芝兰惠万民。不是人间无妙药,只缘实践出真珍。”

结语 藿酒流芳:实践铸医魂

张耒在汝州任职期间,不断完善《陈州藿酒录》,把汝州百姓用仙灵脾的新经验也加了进去,比如当地百姓用仙灵脾煮水泡脚治脚气,用仙灵脾配当归治产后痹痛,册子越来越厚,传抄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这本册子被收入《宋代医方类聚》,成为中医治疗痹痛的经典方书,而张耒记录的民间实践,也填补龄籍中仙灵脾应用的空白。

陈州的“仁心堂”,后来成帘地有名的药铺,王掌柜的后人一直珍藏着张耒手写的《陈州藿酒录》,药铺的墙上挂着仙灵脾的图谱,还有张耒的画像,百姓来买仙灵脾,都会听掌柜讲张学士传方的故事。淮水畔的农户,依然用仙灵脾给牲畜治痹痛,老药农们也还在教媳妇们配桑寄生的方子,这些口传的智慧,像淮水的流水一样,代代不息。

张耒晚年回到故乡,依然不忘陈州的仙灵脾,他在《自志》里写道:“吾尝贬陈州,得民间藿方,治痹痛,济万民,此乃实践之智,高于典籍之语。盖医之道,源于生活,成于口传,非独书册所载也。”这几句话,正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最好诠释——草木无言,却藏着治愈的力量;百姓无名,却用实践铸就了医魂。

赞诗 陈州藿酒赞

淮水之滨藿草生,文潜得此方济民。

浸酒能驱寒湿痹,配麦可解燥火焚。

友传淮楚香千里,农济桑麻暖一村。

不是典籍藏妙药,实践才是真医魂。

尾章 淮水藿香:千年续新声

南宋绍兴年间,陈州的“仁心堂”依然红火,掌柜已是王掌柜的孙子,他手里拿着祖父传下来的《陈州藿酒录》,正在给百姓讲张耒的故事:“当年张学士在陈州,用仙灵脾酒治好了自己的痹痛,还传方给咱们,现在这方子,洛阳、江南都在用……”百姓们围在药铺前,听得入神,有个孩问:“掌柜的,仙灵脾是什么样的啊?”掌柜笑着从药柜里取出一把仙灵脾,叶片三枝九叶,叶背泛着淡金:“你看,这就是仙灵脾,是张学士和咱们陈州百姓一起找的宝贝。”

明清时期,《陈州藿酒录》被多次翻刻,里面的方子不仅用来治人,还被写入农书,指导农户给牲畜治痹痛。淮水畔的文人,还写了不少关于仙灵脾的诗,比如“淮水绿波生藿草,陈州古巷传酒方”,都是纪念张耒和他传下的方子。

到了近代,陈州的老中医还在用仙灵脾酒治痹痛,他们在张耒方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调整剂量,让方子更安全有效。药铺的墙上,依然挂着仙灵脾的图谱,还有张耒的画像,画像里的张耒,坐在窗下,手里握着笔,像是在续写《陈州藿酒录》,又像是在倾听百姓的声音。

淮水的流水还在淌,岸边的仙灵脾还在生长,陈州的藿酒香还在飘。这株从民间走来的草药,带着张耒的温度,带着百姓的实践,带着千年的智慧,依然在治愈着一代又一代人——它告诉我们,最好的药,藏在生活里;最真的智慧,源于实践郑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6xsz.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盗笔:万人迷那还不完的桃花债 蓄意引诱,娇软尤物总被傅总亲哭 夫人来得刚刚好 彪悍军嫂,一手烂牌打上人生巅峰 喵生大道 开局上门提亲,我带SSS级罪犯 快穿:爱拚才会赢 都市之苟成仙界大佬 山野之最牛村长 我玄学假千金,亿身人脉怎么了 诡异入侵之废墟重建 凌天神帝 恶雌提离婚后,四兽夫夜夜修罗场 刁蛮小娇妃:误惹腹黑邪王 爱如繁星梦若璃 卧底?三年又三年我成了魔道掌教 离婚做回豪门团宠,我靠玄学惊艳世界 出马仙之王 权力巅峰:我的内参惊动京圈大佬 2024年行情
经典收藏 将错就错嫁高冷军官,我三胎了 重生火影水门的双胞胎儿子 绝色双姝厨艺妙,馋哭食客哇哇叫 盗墓之谁偷了我的轮椅 玄学大佬替嫁后,被抱在怀里诱宠 返回高三 疯批魔尊手撕BE剧情 慎爷,小祖宗又来退婚了 快穿:当美媚娇宿主绑定生子系统 团宠幼崽小福星憨憨搞笑大聪明 限时逼婚,老婆听话! 七零军婚:最美外语老师 祸国小毒妃 宝可梦:从成为小智的金手指开始 斗罗之灭世龙枪 战凰春 萌妻难宠,总裁大人别着急 七哥哥的团宠小可怜竟是马甲大佬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穿书后,我实现了上辈子的愿望
最近更新 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 鳯来仪 在古代做个小县官 直视古神一整年 墨燃丹青 卷王魔女从不认输 通灵少女修炼日常 家族修仙:开局成为镇族法器 农门长姐,我靠打猎发家致富 小师叔手拿反派剧本 替嫁绝嗣长官?好孕娇娇一胎三宝 快穿:我在无限世界当团宠 迫降雪港 穿成洗白恶雌她姐,兽夫争着宠 恶雌被退婚?五个兽夫跪着求我宠 怀上崽崽后,我成了豪门真千金 海贼:草帽团里的机械师 兽世好孕:娇软兔兔被大佬们狂宠 修炼从简化功法开始 珍贵向导太过热情,哨兵纷纷沦陷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