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稷的方案很快获得了上级批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基地周边的沙漠上,工程机械日夜轰鸣,施工队按照规划铺设滴灌管道、架设防风网、划分试验区块。
清晨,戈壁滩上的风沙还未完全停歇,方稷已经站在临时搭建的工程指挥部前,手里攥着一张规划图。远处,几台重型机械已经就位,发动机的轰鸣声在空旷的沙漠中格外清晰。
试验田的选址至关重要。方稷带着团队反复勘察,最终确定了一片相对平坦、地下水位适中的区域。地质勘探组先用探地雷达扫描,确认沙层厚度和底层结构,确保不会出现严重渗漏。
\"这里沙层太松,需要先固化表层。\"孙组长抓起一把沙土,任由细沙从指缝滑落,\"否则滴灌的水还没被吸收就全渗下去了。\"
工程队随即进场,驾驶着压路机和振动碾压机,一遍遍压实沙地。同时,土壤改良组开始喷洒自主研发的生物固化剂,这是一种从耐旱植物中提取的然粘合剂,能将松散的沙粒结成稳定的团粒结构,减少水分流失。
沙漠的风沙是作物生长的最大威胁之一。方稷借鉴帘地牧民的传统智慧,结合现代技术,设计了一套多层次的防风系统:
1.外围沙障:在试验田外围200米处,将成捆的麦草插入沙中,形成高约1米的草方格沙障。这种古老的固沙方法能有效降低风速,拦截流动沙粒。
2.防风林带:在草方格内侧,栽种耐旱灌木(如沙柳、梭梭),形成生物屏障。这些植物的根系能进一步固定沙土,未来还能为农田提供部分有机质。
3.可移动防风网:田埂边竖起2米高的高分子材料防风网,网眼密度经过精确计算,既能削弱风速,又不会因阻力过大而倒塌。
1000亩示范田被划分为三个区块,采用不同管理模式:
A区:纯然条件,仅靠麦自身抗性和滴灌系统,不施加任何肥料或土壤改良剂。
b区:添加有机质(秸秆、腐殖土)和固沙菌剂,模拟轻度人工干预。
c区:全面优化方案,结合滴灌、微生物群落和防风措施。
每个区块都安装了微型气象站和生长监测摄像头,数据每时更新一次,也会人工记录,此次经费的充足,也让方稷体验了一会什么叫绰绰有余的富裕仗。
方稷每不亮就来到工地,亲自监督每一处细节。他注意到,随着工程推进,越来越多的当地牧民骑着摩托车远远观望,眼神中混合着好奇和期待。
\"他们想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艾尔肯解释道,\"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大的动静了。\"
方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一傍晚,他特意走到围观的牧民中间,用艾尔肯教的简单维吾尔语打招呼。牧民们先是惊讶,随后露出善意的笑容。
\"麦子?\"一位年长的牧民指着正在铺设的田地问。
方稷点点头,比划着解释:\"耐旱的麦子,能在沙漠里生长。\"
老牧民摇摇头,指着远处的沙丘了几句话。艾尔肯翻译道:\"他,三十年前那里也曾是农田,后来水干了,风沙来了,就再也种不出东西了。\"
方稷望着老人所指的方向,黄沙漫漫,看不出任何曾经的生机。但此刻,他心中却燃起更强烈的决心。
\"告诉他,我们会让那里重新长出麦子。\"方稷坚定地,\"不仅长出麦子,还要让水回来。\"
随着示范田建设的推进,方稷团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他们发现,这种麦的根系确实能分泌一种特殊的有机酸,不仅能固化沙土,还能激活土壤中休眠的微生物群落。更令人惊喜的是,经过改良的沙土保水能力显着提升,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这简直是沙漠农业的仙术。\"孙组长看着最新的土壤检测报告,感叹道,\"麦改良土壤,土壤涵养水分,水分促进生长...理论上,这个系统可以自我维持并不断扩展。\"
方稷点点头,但眼中仍带着谨慎:\"理论归理论,我们还需要实际验证。明就开始播种,上一批种下的田都已经快要收获了,这批新批下来的地,咱们必须加紧!不能辜负了国家对我们的信任!\"
播种当,基地所有人都来到田间。当地政府特意派来羚视台记者,镜头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已经培育好的麦苗被播入黄沙,滴灌系统开始运转,清澈的水珠滋润着干渴的土地。
方稷站在田埂上,看着整齐的播种痕迹向远方延伸。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金色的麦浪在沙漠中翻滚的景象。但随即,一阵燥热的风吹来,卷起细碎的沙粒,提醒着他现实的严峻。
\"别担心,会成功的。\"林少校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旁,\"情报显示,我们的对手现在焦头烂额。哈萨克斯坦那边的试验田几乎颗粒无收,他们开始怀疑数据被动了手脚。\"
方稷嘴角微微上扬:\"那是他们活该。\"但随即又严肃起来,\"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方稷几乎住在了田间。他每记录麦苗的生长数据,调整灌溉方案,观察土壤变化。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m.6xsz.com)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