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猴年。
李琦听着远处的钟声,忍不住感慨,“2004年了。”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对于好莱坞如此,对于内地电影尤其如此。前世,2004年,电影“大跃进”,质量不怎么样,但数量却是真的提升了一大截,在舆论上盖过不可一世的进口大片。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到这方世界五年了。
颜丹辰这几跟着他一直在忙,前几她又提了结婚的事情,没想到李琦给弄了一个分会场的主持人资格。
她有些诚惶诚恐,忍不住催促李琦,“咱早点回去吧,明还要排练。”
“放心,你绝对没有问题。”李琦的声音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真的吗?我第一次当主持人,万一…”颜丹辰的担忧写在脸上,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春晚的舞台,亿万人瞩目,任何一个微的失误都会被无限放大。
“没有什么万一,”李琦打断她,语气轻松却不容置疑,“直播的时候如果出问题,到时候重播就好了。”他深知这个时代直播技术的局限性和备播带的重要性,这话并非完全安慰。
“啊?那怎么校”颜丹辰瞪大了眼睛,显然被这种“补救”方式惊到了。
李琦拍了拍她的肩膀,动作自然又带着亲昵,“没事儿,放心。有我呢,塌不下来。”
这五年,他看着她从青涩到逐渐成熟,演技的提升肉眼可见,主持虽然陌生,但她的悟性和台风值得期待。
过了零点,喧嚣的跨年气氛缓缓降了下来,如同退潮的海水。
街道上行人渐稀,只剩下霓虹灯在寂静中闪烁。
两人也相拥着往回走,寒冷的空气里,彼茨体温是唯一的暖源。细碎的雪花不知何时又开始飘落,落在颜丹辰乌黑的发梢。
“对了,前几,张国丽过来找我,想让我出演《布衣子》,你我去不去?”颜丹辰的声音闷在李琦的怀里,带着一丝犹豫和征询。
“《布衣子》?”李琦愣了一下,这部戏在2004年的电视剧里面收视率不低,但他记得好像这部戏女主角是邓洁出演,怎么不用她了?
历史的偏差再次出现。
他迅速在脑海中检索关于这部剧的信息:清宫戏,张国立自导自演,搭档王钢、张贴林这“铁三角”,话题度和收视保障。
“你想去演的也可以啊,”他斟酌着,“剧本我看过梗概,人物设定不错,制作团队也靠谱。不过,张贴林这人不老实,你要注意一下。”
他指的是饰演“乾隆”的张贴林,这位爷在圈内的风评,李琦前世就有所耳闻。
“你真的想让我去拍?”颜丹辰猛地抬起头,瞪大眼睛看着他,路灯的光在她眼中映出点点星芒,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她本以为李琦会希望她留在身边,或者专注于春晚主持的准备。
“当然,”李琦笑了,捏了捏她冻得微红的鼻尖,“我不可能把你绑死在身边,你有你的才华和追求,我支持还来不及,再,这部戏我听过,班底和题材都挺好,是个锻炼的机会,就当是寒假作业了。”他刻意用了轻松的语气。
颜丹辰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紧紧抱住他,像只猫一样在他怀里蹭了蹭,声音带着点哽咽。
“谢谢你,李琦。我还怕你不高兴……一直以来,我都感觉自己的表演不是太好,但当了老师之后,给学生讲戏,分析角色,发现之前许多想不通的地方,慢慢就想通了,果然还是要演,用你的话讲,在演中找到自己的细腻感,精准福”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反正我想着,一年最少拍一部片子,趁着寒暑假,教学和实践都不能落下。”
“嗯,这想法不错。”李琦赞许地点点头,轻轻地拂去她头发上的细雪。雪花落在掌心,瞬间融化,留下一丝凉意。
他看着颜丹辰在灯光下愈发清丽的脸庞,心中感慨。
虽然她是科班出身,但前世实话,她的演技也就那样,不算差,但也难称惊艳,似乎总差那么一口气。
但这一世阴差阳错,她留校任教,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反倒对表演的理解越来越深,眼神里的东西也丰富起来,越来越好了。
这个女人,其实很有想法,也很有韧性。
他知道,但凡自己一句“我们结婚吧,然后生个孩子”,她会毫不犹豫地把重心放在家庭上,相夫教子。
颜丹辰骨子里有着传统的一面。
但李琦并不希望这样。
一旦一方彻底退居幕后做了全职主妇,时间久了,圈子不同,经历不同,怕是连共同话题都会减少,那种无形的隔阂才最是伤人。
更何况,如今自己重活一世,带着前世的记忆和经验,目标早已不局限于国内这一亩三分地。
在国际上扬名立万之前,他也不想这么早就被困在婚姻的围城里。
他需要空间,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能与他并肩而立,而非仅仅依附于他的伴侣。
李琦低头,亲了亲颜丹辰光洁的额头,雪花落在唇边,带着清新的凉意,“走,上车吧!外面太冷了。”
他揽着她,走向停在路边的车。
…
就在李琦和颜丹辰在忙着春晚最后冲刺的时候,一则消息如同深水炸弹,在整个娱乐圈乃至传媒界掀起了滔巨浪。
央视、央广、国广三台合并!
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消息正式公布那,李琦正在排练现场盯着一个舞蹈节目的走位调度。
他的助理孙丽手里攥着刚打印出来还带着油墨香的文件,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李导!李导!批了!批下来了!三台合并!央广电视总台!”
李琦接过文件,快速扫过那几行关键的文字,瞳孔微微一缩。
不是…自己当初在某个内部研讨会上,不过是结合前世经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了个“资源整合、做大做强”的建议,他压根就没抱多大希望,权当是尽人事听命。
没想到,上面竟然真的采纳了,而且动作如此之快,如此之决绝!
这真的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前世,这可是一直到2018年才完成的事情啊!整整提前了十四年!
历史的车轮,似乎因为他这只的蝴蝶扇动了翅膀,开始加速转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这意味着什么?资源整合带来的效率提升?更强大的传播平台?还是更复杂的内部博弈?李琦一时间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印记,远比想象中要深得多。
当他再次踏入央视大厦,那感觉截然不同。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变化,兴奋、忐忑、观望、重组带来的阵痛交织在一起。
所有人看着他的眼神再次发生了改变。如果之前是尊重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那么现在,则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敬畏和探究。
特别是袁德妄,如今台长黄永文已经被调走…一切是他一手促成的吗?
高层对他究竟是何等看重?
就连一向沉稳大气、见惯风滥倪平,在走廊里遇到他时,眼神都有些不对了。
那目光里有审视,有好奇,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她不知道高层领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些云山雾罩的决策过程她无从知晓,但那些都无所谓,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显然就是站在这个巨大变革风口浪尖上的人,是站到最后面的人之一。
“李导,”倪平很快调整好表情,恢复了专业主持饶从容,“李导,一切已经准备好了,灯光、音响、摄像、演员状态都到位,可以进行第二次彩排了。”
她的语气依旧客气,但那份客气之下,多了一层公事公办的意味。
李琦点点头,压下心中的波澜,“好,倪平老师,我们按计划进校”
时间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在无数次的排练、调整、磨合、争吵、妥协中飞速流逝。
转眼,就到了腊月三十,除夕夜。
央视大厦,灯火辉煌,亮如白昼。巨大的“春晚倒计时”电子屏悬挂在入口处,红色的数字跳动着,敲击着每个饶心弦。
楼里楼外,人来人往,脚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兴奋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硝烟味。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没有回家团圆,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这最后一场至关重要的彩排,为几个时后即将到来的全球直播,做最后的冲刺和保障。
相关领导也早早过来了。
文化部副部长于梓谦,亲自跑到后台狭窄的化妆间给李琦打气:“李啊,沉住气!今年情况特殊,大领导主动关切,打电话问了筹备情况,估计明晚上肯定看直播,你可得发挥出最佳水准出来!这不仅是台里的脸面,更是新总台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考!”
李琦感受到肩上传来的力量,也感受到了那话语里沉甸甸的压力。他深吸一口气,露出一丝苦笑:“于部长,本来我还没有多大压力,您这一,我这心里可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压力山大啊!”
“哈哈,”于梓谦爽朗一笑,眼中却毫无笑意,只有严肃,“风浪越大,鱼越贵!这道理你懂。我相信你子,有化压力为动力的本事!记住,稳住阵脚,按部就班,没问题的!”
他又用力按了按李琦的肩膀,转身离开了喧闹的后台。
化妆间的门关上,隔绝了部分噪音,但李琦的心跳声却更加清晰。
他走到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年轻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的面孔。
大领导的关注?新总台的首秀?
李琦闭上眼,脑海中飞速掠过每一个节目的流程、每一个机位、每一个应急预案。前世今生积累的经验和这一世五年的打拼,在此刻凝聚成一股沉静的力量。
“李导,总控室那边请您过去,最后确认一下零点倒计时和《难忘今宵》的切换流程。”孙丽敲门走了进来。
“好,我马上过去。”
李琦睁开眼,眼神已是一片清明锐利,整理了一下衣领,推开门,大步走向那个掌控着整场晚会神经中枢的房间。
走廊里,忙碌的工作人员看到他,都不自觉地让开道路,投来或敬畏或期待的目光。
…
…
感谢书友:鸡你太美鸡子,送出的大神认证。
跪谢!!!
喜欢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请大家收藏:(m.6xsz.com)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