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二,本应是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子,然而朝堂之上却突然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场重大的人事变动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这位备受瞩目的人物便是左相许圉师,他位高权重,在朝廷中可谓是举足轻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显赫的大臣,竟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下狱了!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震惊和议论之郑
而这起事件的导火索,竟然是许圉师的儿子许自然。
据传言,许自然在外与人发生争执时,情绪失控,不幸失手导致对方伤亡。
按照常理,许圉师在得知此事后,理应立即上报朝廷,让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圉师却选择了隐瞒不报,企图掩盖这一事实。
然而,正所谓纸包不住火,许圉师的所作所为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众饶眼睛。
不久之后,便有人向朝廷弹劾许圉师,指责他“包庇子嗣、罔顾律法”,严重违背了为官之道和朝廷的法律规定。
当这份弹劾奏章呈现在李治面前时,他顿时龙颜大怒。
李治一直以来都对官员的廉洁和公正要求甚高,对于这种知法犯法、徇私舞弊的行为更是深恶痛绝。
他毫不犹豫地当即下令,让御史台对这起案件进行彻查,务必还朝廷一个公正的结果。
御史台接到圣旨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展开了严密的调查。
他们走访了众多证人,收集了大量的证据,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的深入调查,最终证实怜劾内容的真实性。
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李治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下达旨意,将许圉师暂时关进监狱,等待进一步的审理和判决。
这一决定不仅彰显了李治对律法的尊重和维护,也向朝野上下表明了他绝不姑息任何违法乱纪行为的决心。
旨意一下达,御史台便迅速行动起来,依照规定将许圉师关押起来。
与此同时,他们也加快了案件的审理进度,详细核查许自然伤饶具体细节以及许圉师在其中的失责情况。
对于左相下狱这一突发事件,朝臣们虽然感到十分意外,但他们也都明白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所以并没有人站出来为许圉师徇私情。
在审理过程中,有御史向李治汇报了案件的进展情况。
李治听后,特意叮嘱:
“众卿家一定要查清事实真相,既不能纵容权贵,更加不能冤枉无辜的好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来处置。”
得到李治的指示后,御史台的官员们更加谨慎地推进审理工作,以确保这个案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许圉师下狱一事仍在审理之中,尚未有定论,然而就在十一月十四这一,朝廷却又颁布了一道令人欣喜的旨意就是要册封皇第四子李旭轮为殷王。
此时的李旭轮,才刚刚降生五个月而已,按照皇室的传统惯例,皇子出生后通常需要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进行册封仪式。
而这一次,朝廷选定十一月十四这个日子,一方面固然是遵循礼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近来略显凝重的朝堂气氛增添一些喜庆的氛围。
旨意一经确定,礼部便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深知此次册封礼仪的重要性,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朝廷的颜面和亲王的尊严。
首先,礼部的官员们开始着手拟定册封礼仪的具体流程。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册封文书的撰写,到印玺的精心制备,再到仪式当的人员安排,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商议。
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典籍和先例,力求做到既符合传统又不失创新。
与此同时,内侍省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积极着手准备殷王府的陈设布置,从家具的挑选到装饰品的摆放,无一不是精挑细选。
为了确保在册封之后,王府的各项事务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内侍省还特意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忠诚可靠的专人,负责照料李旭轮的日常生活起居。
终于,到了册封仪式的那一。
尽管李旭轮年纪尚幼,无法亲自主持这场盛大的仪式,但礼部仍然严格按照规制完成了所有的流程。
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册封文书被高声宣读,印玺被郑重授予,而这一切都由王府的属官代为接收。
仪式结束后,李治在宫中召见了负责照料李旭轮的官员。
他语重心长地叮嘱:
“殷王殿下年纪尚,你们一定要悉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不可有丝毫的疏忽。他是我大唐的亲王,将来必定会肩负重任,你们的责任重大啊!”
官员们恭敬地弯下腰,齐声回应:
“吾等定当毕恭毕敬办好!”
然后,他们转身离去,迈着稳健的步伐前往王府,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地照料殷王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宗室成员和朝臣们也纷纷上表祝贺,对殷王的册封表示欣喜和支持。
朝堂上的氛围因为这次册封而逐渐变得缓和起来,原本紧张的气氛也稍稍松弛了一些。
就在这时,一位朝臣站出来,向李治进言道:
“圣人,许圉师一案虽然需要依法进行审理,但左相之位已经空缺很久了。为了不影响政务的推进,臣认为应该尽快选拔出一位合适的人选来填补这个空缺。”
李治听完这位朝臣的陈述后,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表示对其观点的认可。
他稍作沉默,似乎在权衡各种因素和可能性。
过了一会儿,李治抬起头来,眼神坚定地看着朝堂上的众人,然后果断地下达命令:
“吏部,立刻着手梳理出一份详细的候选名单。这份名单应当涵盖那些有能力、有经验且品德高尚的官员,他们将有可能成为新的左相人选。”
他顿了一下,接着补充道:
“然而,在许圉师的案件尚未审结之前,我们不能匆忙做出决定。必须等待案件的最终结果,以确保我们所选定的人选没有任何不当行为或牵连。”
李治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众人都静静地聆听着他的指示。
他的决定既显示出他的谨慎和深思熟虑,也体现了他对朝廷事务的严谨态度。
喜欢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请大家收藏:(m.6xsz.com)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