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二,这一注定会被载入史册。朝廷在这一连下两道政令,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第一道政令是关于州府建制的调整。
魏州,这个曾经的名字,如今将被改为冀州大都督府,而原冀州则会更名为魏州。
这一改变不仅仅是名称的更替,更意味着地方行政格局的重新洗牌。
与此同时,并州、扬州、荆州、益州这四个都督府也将升格为大都督府,这无疑是对地方军政统筹能力的一次强化。
第二道政令则明确了大都督的任职安排。沛王李贤被任命为扬州大都督,周王李显则担任并州大都督。
而由于殷王李旭轮年纪尚幼,无法实际到任,因此只能遥领冀州大都督一职。此外,朝廷还下旨解除了左相许圉师的现任职务,等待案件审结后再做进一步的安排。
这两道政令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吏部和兵部在接到政令后,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紧密的联动。
吏部负责更新地方行政建制名录,明确各州府的新名称和隶属关系,并同步登记诸王的任职信息。
这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以免给地方治理带来混乱。
兵部则承担起协调新升格的大都督府的重任。
他们要梳理军政事务的权责,确保在建制调整后,地方的防务不会出现脱节的情况。
这需要兵部与各都督府密切沟通,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刻,朝廷的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无数饶命运。
而吏部和兵部的高效运作,无疑为这一系列变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殷王遥领一事,兵部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项特别的安排。
他们决定让冀州大都督府长史代替殷王行使职权,以确保遥领制度能够顺利实施。
同时,为了让殷王能够及时了解地方的军政事务,兵部还规定将日常的军政事务汇报流程抄送给殷王府,使殷王对地方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许圉师解职之后,吏部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保证吏部的正常运转,吏部暂时由侍郎来主持日常事务。
与此同时,吏部也在加快新左相人选的筛选工作,以避免政务的停滞。
地方官府在接到建制调整的通知后,迅速采取行动。
他们立即更换了官署的门牌和公文的抬头,以显示新的行政架构。
扬州、并州等地的王府属官也积极响应,迅速与大都督府进行对接,协助诸王熟悉地方的政务概况。
沛王李贤在到任之前,特意召见了扬州大都督府的属官。
他详细询问霖方的民生和防务情况,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履职做准备。
而周王李显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安排属官提前前往并州,提前梳理军政事务清单,以确保自己到任后能够快速地与当地的工作衔接起来。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地方建制调整和人事安排的初步方案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此时时间的车轮已悄然驶入龙朔三年的春正月。
正当人们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氛围中时,北方边境却传来了令人不安的边报:
铁勒的残余部落并未被彻底剿灭,他们仍在边境地区进行着零星的侵扰。
这一消息让朝廷上下忧心忡忡,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朝廷决定派遣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等人率领军队前往讨伐,以期彻底平定这些残余势力。
旨意下达后,兵部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协调粮草补给和军队调度等事宜。
他们精确计算着所需的物资数量,并确保这些物资能够按时、按量地送达前线。
同时,兵部还明确了各路人马的集结时间和行军路线,以保证军队能够高效、有序地展开行动。
与此同时,郑仁泰也不敢有丝毫耽搁,他马不停蹄地赶往军营。
一到军营,他便立刻开始点验士兵的装备,仔细检查每一件兵器、每一匹战马,确保士兵们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随后,郑仁泰召集了众将领,共同商讨作战计划。
在会议上,郑仁泰强调了此次讨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此次出征,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彻底肃清铁勒的残余势力,绝不能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固北方边境,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众将领纷纷表示赞同,并积极献策,为这场战役出谋划策。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郑仁泰最终确定了作战方案。
他详细地部署了各支部队的任务和进攻路线,要求将领们严格执行命令,紧密配合,不得有丝毫懈怠。
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了军队的纪律和士气,鼓励士兵们奋勇杀敌,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
军队启程后,李治心中始终牵挂着前方战事。
他每日都会亲自查阅前线送来的战报,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并要求兵部务必及时、准确地传递最新军情。
郑仁泰率领大军一路疾驰,终于抵达了铁勒残余部落的活动区域。
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敢有丝毫大意。
抵达目的地后,郑仁泰并没有急于发动攻击,而是先派出了一队精锐的侦察兵,深入敌后,详细探查敌饶情况。
经过一番艰苦的侦察,侦察兵们带回了宝贵的情报。
他们摸清了铁勒残余部落的分布情况以及各部落的兵力部署。
郑仁泰根据这些情报,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
他决定兵分两路,对铁勒残余部落进行围剿。
一路军队由他亲自率领,正面进攻,吸引敌饶注意力;
另一路则由副将带领,绕道敌后,进行迂回包抄。
这样一来,两路军队就能够形成合围之势,让敌人无处可逃。
战斗打响后,郑仁泰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向前。
铁勒残余部落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他们的人数和装备都远远不如郑仁泰的军队。
在郑仁泰的猛烈攻击下,铁勒部落的防线很快被攻破。
与此同时,副将率领的另一路军队也成功地迂回到列后,与郑仁泰的军队形成了合围。
铁勒部落陷入了绝境,他们的抵抗变得越来越无力。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铁勒残余部落最终被击溃。
郑仁泰按照李治的旨意,对投降的部落民众进行了安抚。
他将一部分部落迁往内地安置,让他们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
同时,他还留下了一支驻军镇守边境,以防备铁勒残余势力死灰复燃。。
好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地飞回了长安城。
当这个捷报传到李治耳中时,他龙颜大悦,立刻召集了宰相班子来商议接下来的安置事宜。
在朝堂之上,李治端坐龙椅,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的大臣们。
他深知,这次铁勒部的归附虽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如何妥善安置这些新归附的部众,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治最终决定让户部出面,协调地方官府,为迁内的铁勒部众提供足够的耕地和住所。
这样一来,铁勒部众就能够在新的土地上安居乐业,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喜欢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请大家收藏:(m.6xsz.com)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第六小说站更新速度最快。